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5 印刷包裝企業管理

3.5.1 印刷生產計劃管理

生產部門是包裝印刷企業的核心,也是生產安排的指揮中心。對生產部的管理可分為邏輯思維管理(抽象管理)和可視管理(目視管理)。

一、開工單及審核工單(邏輯思維管理)

(一)用紙

1.紙張的選用:

(1)用什么品牌的紙適合印什么樣的產品,須有一定的認識和區別分類。

(2)同一產品盡量用同一品牌的紙,同批產品更不能用不同品牌的紙。因為,各種品牌的紙印刷色相不同,否則會引起同批產品出現色差。

(3)搞清楚用紙克數,弄清楚印刷件的瓦楞方向,根據瓦楞方向定紙紋方向。盡量避免做成同紋紙,否則做出的產品外觀和堅實度都不理想。

(4)卡紙、卡盒、卡牌等產品要考慮紙紋方向,順紙紋的產品,挺度較好,收縮較小。

2.紙張對印刷顏色和后工序加工的影響

(1)不同廠家生產和紙張,紙底顏色都有不同,對印刷產品的色相有較大的影響。

(2)卷筒紙開出的卷面紙和卷芯紙對印刷產品的顏色也有影響。要求高、網點面積大、紙張面積小的產品盡量不要用卷芯紙,以免因為紙起波浪引起印刷產品變色,同批產品顏色不一致。

(3)過油、磨光、過吸塑油的產品都要考慮所采用的紙張和紙紋方向。不同紙張會有不同效果,最好先試清楚再決定用哪個品牌的紙進行大量生產。

3.拼版

(1)考慮印件拼版位置,叼口方向,軋盒機的翻刀位、出血位、裁切位,盡量以最節省用紙的方法拼版,但同時也要考慮印刷過程中顏色是否容易產生色差。

(2)盡量少復菲林,可考慮雙曬版或自反或掉叼口印或大小開印刷。

(3)根據印件大小,數量多少,印刷的難易決定拼全開版、對開版、四開版或八開版。

4.開紙尺寸

(1)根據拼版的大小、紙紋方向,選用與其相應規格的紙來開,考慮以最少浪費的規格開紙。

(2)開紙尺寸必須注意預留叼口位置,左右十字線,板尾十字線,以及模切、裁切的翻刀位置。

(3)考慮印刷過程中走紙是否穩定,是否容易跳色,印刷色位是否有影響等技術因素。

(二)印刷過程

1.印色

(1)分析產品和檢查菲林是正常四色(CMYK)或是專色構成。工單上必須注明印刷顏色和所印色數。

(2)如需專色印刷時,必須注明專色序號(PANTON)并提供正確專色標識工確認色樣。

2.機臺

(1)充分了解本公司各種印刷機的有效最大最小的印刷面積,以及過紙面積,如1020mm×770mm,520mm×370mm。

(2)分別了解各種機器適合印刷的產品及機器性能差別,各機長之間的技術差別。

(3)在開工單時注明哪一臺機印及印刷要求和印刷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以便引起機長和巡檢人員的注意。

(三)后工序

(1)分析產品在完成印刷后所要的后加工過程。如:過膠、過油、磨光、UV油、吸塑油、燙金、裱紙、模切、糊盒、裝訂等工序。

(2)工單上必須清晰列明所需要的每一項后加工工序,并相應注明各工序中應注意的問題及提示解決辦法和相應措施。

(四)審核藍紙和工單

(1)藍紙:對版房曬出的藍紙進行認真審核,看拼版位置有否錯誤,圖案文字是否反轉,要修改的地方是否有改正,裝訂頁碼的編排順序是否正確,有效位置是否超出開紙尺寸和有效印刷尺寸。

(2)審核工單

對工單上的每一個內容(如1~4)進行認真審核,如有遺漏必須加上,沒有提示的必須補充。力求該工單到達每一道工序都能讓該工序人員清晰明白自己的工作。

二、可視管理

(一)色稿、樣稿的保存(資料管理)

客戶提供的印刷資料和生產過程中的印刷資料都非常重要,不可隨意擺放或丟失。

1.客戶色稿

客戶有簽名的色稿必須用膠袋子裝起,妥善保管,分類登記在冊,注明必須注意的事項。如有改動或重新確認的,須加注變更日期及變更原因。

2.本公司印刷色稿

新版的色稿必須注明印刷色序及印刷機型、用紙品牌、開紙尺寸、瓦楞紙尺寸、后工序等。

舊版的色稿在發機臺印刷前必須檢查,審核與工單上的名稱、型號及開紙尺寸、后加工工序是否相符。時間長或破舊的色稿必須更換新稿,有改動的必須取消舊稿,重新留樣并加以注明。

3.樣稿

凡是客戶簽名的成型樣稿都必須要用膠袋裝起并登記在冊。

本公司每生產一款新版都必須留兩個以上的成型樣稿作資料保存。更改的樣稿都必須留新樣。

4.保存和整理

所有的色稿、樣稿都有要分類存放妥善保管,便于尋找。每隔三個月或半年都要進行整理,對那些無用和無存放價值的稿件可以處理。

(二)計劃管理(看板管理)

1.前道生產計劃

(1)根據交貨期提前制訂生產計劃。

(2)安排版房拼版,曬版計劃單,寫明必須完成的時間。

(3)安排印刷車間各機臺的生產工單,每天下午必須要做好晚班和第二天的生產安排。

(4)需要印刷的工單提前發切紙機開紙。

(5)對印刷機臺的安排盡量做到一次性安排好當天的生產工單,使機臺能調節好色序及預先到倉庫領好所需紙張、油墨及輔料,提高生產效率。

2.后工序生產計劃

(1)根據交貨期,印刷車間的生產進度及實際情況制訂后工序磨裱、軋盒、糊盒、發外加工等生產計劃。

(2)每天下午把當天晚上及第二天的生產安排單下發給各工序主管,以便他們能預先做好工作安排。

(3)隨時監督各工序的生產情況和進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使各工序之間生產順暢。

3.材料訂購計劃

(1)根據工單提前檢查倉庫的紙張和印刷油墨及原輔料存是否夠量。庫存不夠量的必須馬上安排訂購,以免耽誤生產。

(2)根據工單的實際需要和生產安排訂購瓦楞紙,檢查工單上的紙紋尺寸和瓦楞紙尺寸是否正確。

4.看板管理

每天的板報記錄能幫助把每天的繁忙工作清晰化和條理化。

(1)每天接到的訂單。

(2)印刷車間各機臺當天的生產安排。

(3)各機臺的上班安排情況。

(4)后工序磨裱、軋盒、糊盒各部門的生產進度及當天的上班情況。

(5)急需訂購的材料及必須回廠時間。

(6)業務人員的臨時通知。

以上各項必須每天清晰反映在看板上,方便各部人員及生產跟單員對生產情況能全面了解,及時跟蹤。

5.分色管理

利用顏色對人的感官視覺產生反應而對特殊性要求或引起重視的生產流程進行管理。

(1)補單用紅色工單表示該印件因某種原因必須重做,從而引起各部門重視。

(2)工單上角蓋上紅色印章:表示該印件要求特別嚴格,在生產過程中無論數量質量,從前到后各工序都必須加倍重視。

(3)工單上角蓋藍色印章:表示該印件在原基礎上有所改動,請各部門在生間過程中注意。

(4)工單上角蓋黃色印章:表示該印件因某種原因暫停生產。如劃去黃色印章,表示該印件可繼續生產。

6.相互溝通

(1)前道工序的生產計劃安排必須預先通知后道工序,印件的任何修改或變動也要立即知會后道工序。

(2)對于新單或加工程序復雜,要求嚴格的產品在開單之前,前道與后道工序之間必須互相溝通研究,采用最省時、省力最有效的方案制定生產流程。

7.急件處理

(1)對于特急加急的印件,必須馬上通知前道各生產部門,后道各生產部門做出相應調整及安排。有必要可立即召開臨時生產會來達成共識,并馬上做出解決辦法。

(2)平時在生產計劃安排時,可適當預留一定的調節空間,以應付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特殊情況或特急印件的生產。

8.數量管理:利用電腦進行必要的數據儲存和整理

(1)對每天完成的生產工單都輸入電腦儲存。

(2)對每天新做的模切版輸入電腦儲存。

(3)對每天印刷車間印完留起的PS版,按機型、產品名稱輸入電腦儲存,報廢的剔除。

(4)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可節省成本,減少浪費,需要取用時可隨時提取,也可監控各生產部門的材料耗用情況。

3.5.2 印刷部設備管理制度

一、設備管理網絡

(1)成立部門設備管理小組。

(2)小組成員職責如下:①組長:對部門的設備管理負總責。②副組長:負責部門設備管理規定的具體實施。③工段長:督促、檢查、記錄、考核設備操作員工對設備管理規定的執行情況。④統計員:根據生產情況統計設備月利用率、月完好率。⑤保管員:設備配件、備件及潤滑油的管理工作。

二、設備資料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匯總、整理以下資料:

(1)設備管理檔案;

(2)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指導書;

(3)潤滑卡片;

(4)各機臺維護保養規定;

(5)日點檢表、周保養表、加換油記錄、設備維修單、事故報告等。

三、設備使用管理制度

(1)設備由部門定人定機操作,非經工段長允許不得串機使用。

(2)新上崗設備操作人員在使用設備前,必須對其進行培訓,學習設備的結構性能、技術規范、安全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維護保養知識等基本常識。

(3)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嚴格按作業指導書操作使用設備,嚴禁超負荷、超規定使用設備。

(4)開機生產中,崗位人員要加強責任心,嚴密觀察機器運行狀況,不得擅離機臺。

(5)設備操作人員不準隨意拆除安全裝置及零部件,嚴禁拆用其他設備的配件。

(6)認真遵守交接班制度,準確填寫規定的各項運行記錄。崗位人員必須對設備運行狀況進行交接,內容包括:設備運轉的異常情況、原有缺陷變化、運行參數的變化、故障及處理情況等。

(7)長期不用的閑置設備,部門應向設備動力部做備案,并在設備動力部的指導下定期做好潤滑維護保養工作。

四、設備維修管理制度

(1)設備發生故障時應及時報修。

(2)設備發生故障報修時應通知當班工段長,并填寫好報修單送至當班維修人員處。

(3)維修人員在修理機器時,操作人員應積極協助,不得擅離機臺。

(4)維修人員處理完故障,機臺操作人員驗收完畢合格后方能開機。

(5)報修單應如實填寫,一式兩份,返回的報修單應妥善保存。

(6)隨時把零配件缺損的情況匯報給工段長和部門,由部門把所需零配件再反饋給設備動力部。

五、設備潤滑維護保養管理制度

1.維護保養制度

設備的“三級保養”包括:設備的日常、一級、二級保養。部門應組織機臺人員認真學習設備動力部下發的與其對應機型的維護保養規程。

(1)設備的日常維護:班前班后由操作工認真檢查擦拭設備各個部位和加油保養,使設備經常保持清潔、整齊、潤滑、安全。

1)開機前例行檢查設備的潤滑和易松動部位。

2)檢查操作盤上的各指標燈是否正常,各按鈕、開關是否處于正確位置。

3)班中時刻觀察設備運轉情況,隨時注意機器運轉聲響及零部件的磨損情況;隨時注意擰緊松動的螺栓、螺釘、螺母等零件。

4)保持設備清潔,外觀不得有油污、膠帶等臟物;機器上、電器柜內不得堆放雜物;工具、生產用物資擺放整齊;不用的機器配件必須交回倉庫。

5)如實填寫日點檢記錄表。

6)禁止跑冒、滴漏現象。

(2)設備的一級保養:即月保養,以操作者為主,維修工人為輔。

1)清除設備表面臟物及油污。

2)部分零部件拆卸、清洗、修復。

3)檢查潤滑油路,清洗各濾網、油線、濾油器等。

4)根據設備動力部下發的加油記錄表,適當加潤滑油或潤滑脂,如實填寫點檢表和加油記錄表。

5)配齊、修復機器缺損的配件;配合維修解決平常生產過程中尚未修復的故障。

6)保養嚴格按規定的時間執行,不得在規定保養時間內提前結束。若保養不到位,檢查人員有權責其返工。

(3)設備的二級保養:以維修工為主,操作人員配合。

2.潤滑管理制度:

(1)組織崗位操作人員認真學習與其機臺對應的設備潤滑手冊(設備部下發的潤滑卡片),明確各機臺的“五定”內容(定人、定點、定時、定質、定量)。

(2)崗位操作人員要做到無油不啟動、低油位不開車。

(3)崗位操作人員要嚴格執行設備潤滑管理制度,做到“三級過濾”和潤滑“五定”。

(4)崗位操作人員要密切關注潤滑裝置是否齊全;油路是否暢通;油量、油壓、油溫、油質、濾網是否正常,潤滑自控信號及控制系統是否安全可靠,有無潤滑不良引起的異常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報告。

(5)崗位操作人員對各潤滑用具要標記清晰、專油專用、清潔完好、定位擺放。

(6)認真做好加、換油記錄。

(7)發現漏油、跑油時,要及時查出原因,上報部門,立即消除。

(8)做好廢油的回收工作。

六、設備事故管理制度

(1)一旦發生設備事故,當事者必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馬上停機保持現場,并及時向部門負責人匯報。

(2)由于操作者使用不當,違章操作或超負荷運轉,而造成的設備損壞屬設備責任事故。

(3)對于一般事故,在設備部的參與下,根據事故“三不放過”,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其他員工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預防措施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分析,對事故責任者,應根據事故責任的大小和情節輕重,按設備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分別給予處罰。

(4)對于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由公司組織相關部門的有關人員進行分析,對事故相關人員給予處罰。

七、設備備件、配件及潤滑油的管理制度

(1)潤滑油由部門分管根據年度換油計劃做好油品儲備,由工段長領用。

(2)保管員和工段長應及時向部門反饋庫房內設備備件和零部件的使用情況,若有需要應向設備分管副部長提出申購要求。

(3)庫房內設備備件和零部件及潤滑油品應分類擺放整齊,同時要做好防腐(特別是刀版、模版、底鋼板、蜂窩板)及防火工作。

八、設備管理的考核制度

(1)設備管理制度的考核依據為公司日常管理細則中的設備管理之規定,其中未盡事宜按部門有關規定。

(2)部門設備管理小組監督本制度的執行情況,工段長做好考核記錄并及時反饋到部門。

3.5.3 人力資源控制程序

人力資源部應識別從事影響質量活動人員的能力,分別對新員工、在崗人員、特殊工種人員、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轉崗人員等,根據崗位責任制定培訓需求并實施。也可采取培訓以外的其他措施,以滿足崗位要求。

(一)新員工培訓

1.公司基礎培訓

包括公司簡介、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基礎知識、質量、安全和環保意識、員工紀律、公司規章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等的培訓。在入職一個月內,由人力資源部組織進行。

2.崗位培訓

學習崗位操作基本技能,學習工作設施的基本操作,所用設備的工藝流程、工藝參數、設備的性能、操作程序、安全事項及緊急情況的應變措施等,由人力資源部組織技術部或相關負責人進行培訓,并進行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兩項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崗。

3.基礎知識培訓

適用于所有入職前的新員工,崗位培訓適用于學徒、儲備干部等不具備崗位任職資格的人員。

(二)在崗人員培訓

按公司年度培訓計劃,每年分步驟、分層次、分階段對在崗員工進行專業技術或管理技能培訓。

(三)考核

評價所提供培訓及采取的其他措施的有效性。

(1)通過理論考核、操作考核、業績評定等方法,評價培訓及采取的其他措施的有效性,評價是否達到培訓計劃或其他措施所策劃的目標所需的能力,工作是否正常開展。

(2)每年12月,由人力資源部組織各部門負責人及員工代表,召開年度工作會議,評價人事管理的有效性,征求意見和建議,以便更好地制訂下年度的人力資源計劃。

(3)人力資源部負責組織對員工年度工作業績的評價和考核,平時可隨時對各部門員工進行紀律檢查、工作情況抽查,對年度考核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的員工,應及時暫停工作,安排培訓或轉崗,使員工的能力與其從事的工作相適應。

(四)薪資、福利

人力資源部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按照各崗位設置制定《薪資管理規定》《福利管理規定》,并負責具體實施。

(五)記錄

人力資源部負責建立、保存員工檔案,保留每位員工的原始資料、培訓、考核、調動、獎懲的相應記錄按《文件控制程序》和《質量記錄控制程序》執行。

(六)其他事項

依據《人事管理規章》和《人事作業程序》完善人力資源管理,為員工辦理晉升、調動、離職等相關事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旗| 利辛县| 新郑市| 昭觉县| 琼结县| 渝中区| 中江县| 驻马店市| 克东县| 曲麻莱县| 溧水县| 忻州市| 元谋县| 吉安县| 石台县| 开远市| 台前县| 巴楚县| 成都市| 云霄县| 鱼台县| 花莲县| 抚州市| 蒲江县| 延安市| 霸州市| 萝北县| 台安县| 德阳市| 保山市| 英超| 高邮市| 乐山市| 南澳县| 潍坊市| 贵定县| 体育| 彰化市| 西盟| 宁陕县| 泸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