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忠告4 追逐夢想的翅膀

正是那些瘋狂到以為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史蒂夫·喬布斯

成功源自夢想。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喬布斯一開始的愿望是讓計算機走進千家萬戶。現在,他已經以一種超乎想象的方式取得了成功。

1980年,充滿激情、奮斗不懈的喬布斯開始著手整理蘋果公司的企業文化。為此,他撰寫了一份蘋果公司文化備忘錄:

讓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擁有電腦,

是我們的夢想,并且我們為此積極努力著。

我們齊心協力,奮斗不懈;

我們制造一流的產品;

我們生產與眾不同的東西,同時從中獲利;

我們手連手、心連心,不是贏就是輸;

我們充滿激情,富有創意,

共同開創公司的康莊大道。

我們所有員工都踏上了這趟冒險的旅程,

我們所作所為與公司的命運息息相關,

我們要為公司創造一片美好前景。

正是蘋果企業文化賦予員工使命感,讓他們確立了崇高的目標,激勵著他們相信一切都會變成現實。喬布斯相信,謹小慎微的想法是無法讓人熱血沸騰的,雄心壯志才能鼓舞人心。他從一開始明確告訴員工改變世界的夢想,為大家勾勒出一幅異常輝煌壯麗的未來景象。他常常鼓勵員工說:“讓我們一起在這個世界上留下點兒印記吧。”他還說:“蘋果骨子里有著非常強烈的信念,就是要將最尖端的科技變得更容易為人所用。”蘋果員工相信公司更深遠的追求就是制造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工具,從而改變世界。無數胸懷雄心壯志的蘋果員工,他們真心地相信他們在用自己的工作改變世界。在蘋果,工作幾乎上升至宗教般奉獻的程度。喬布斯深知,一個崇高的目標將喚起人們奉獻的精神,因此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傳遞夢想的人。正如他所說:“韋恩?格雷茲基說過一句名言我一直銘記于心。他說‘我跟隨冰球飛行的方向劃去,不去管它曾經的位置’。從蘋果公司成立開始,我就把這一信念貫徹到我的生活與事業中,并且我會繼續堅持這么做。”他在蘋果公司創造了為改變世界而奮斗的企業文化,為員工們描繪出一幅讓人無法抗拒的美妙圖景,用宏大的目標賦予員工們所需要的價值感,鼓舞著他們創造出一個個奇跡。

看到海的那頭

1977年,PPT的發明者坎貝爾當時只有22歲,在丹佛的一家小軟件公司當程序員,為AppleⅡ寫了第一個關于基礎會計的軟件。他對個人電腦的光明前景感到異常興奮,于是,開始在處于這場技術革命前沿陣地的公司中尋找合適的職位。喬布斯對這個年輕的電腦高手很是欣賞,邀請他來加州見面。

今天,如果有人在接到喬布斯親自打來的電話,一定會迫不及待地去面試。但在當時,喬布斯遠沒有現在這般傳奇,坎貝爾也沒怎么聽說過他。出于謹慎的考慮,坎貝爾仔細地了解了喬布斯的一些背景情況,而且去見喬布斯之前,還拜訪了蘋果公司的競爭對手Tandy和Commodore。他首先去的是位于得克薩斯州沃斯堡的Tandy公司。

“對于個人電腦的未來你們如何展望呢?”坎貝爾問Tandy的高管。

“我們覺得它肯定會成為每個人圣誕禮物單上的大家伙。它就是下一個民用波段收音機啊!”他們這樣回答。

1963年,Tandy收購了電氣零售店Radio Shack。在接下來的20年中,Radio Shack在全球范圍內的門店數量急劇增長,達到7 000多家。20世紀70年代Radio Shack業務擴張迅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民用波段收音機的迅速流行,Tandy稱它為“拯救能源危機的利器”,并借助民用波段收音機在市場上大獲成功。民用波段收音機在那些年相當出名,主要是長途汽車公司將這股流行潮流帶動起來。Tandy認為把握住新一代個人電腦意味著引領下一個時尚。但時尚這玩意總有潮起潮落,坎貝爾對這種事業沒有太大的興致。

隨后,坎貝爾又來到了主要生產收音機的Commodore。坎貝爾于1997年6月開始涉足個人電腦領域,那款電腦取名PET,是個人電子交易員(Personal Electronic Transactor)的縮寫。PET是Commodore生產的第一臺全功能計算機。當時,它的股價還不到每股1美元。

“對于個人電腦的未來你們如何展望呢?”坎貝爾問Commodore的高管。

“我們認為它會讓我們的股價漲到每股超過2美元!”他們激動地說。但股市總是陰晴難料,坎貝爾對幫助公司提升股價這種事也不感興趣。

后來他就跟喬布斯和馬庫拉見面了。

“對于個人電腦的未來你們如何展望呢?”坎貝爾問他們。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30多年了,坎貝爾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然興奮得全身顫抖。

“喬布斯簡直太會講故事了。關于個人電腦將如何改變世界,他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個小時,為我描繪了一幅雄偉的藍圖。在那里面,人們的工作、對孩子的教育和自娛自樂的方式等一切都被個人電腦改變了,任何人都無法拒絕這種動人故事的誘惑。”在坎貝爾看來,喬布斯是個有抱負的人,他能夠看到海的那頭。

坎貝爾的確認同了喬布斯,隨即加入了蘋果公司。

正是喬布斯兜售夢想的能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比肩接踵地走入蘋果,與喬布斯一起創造了蘋果的輝煌。公司創立早期,像沃茲涅克、杰夫?拉斯金、邁克?馬庫拉和丹尼爾?克斯特這些合作伙伴都與喬布斯分享著共同的夢想,即“人人都有一臺電腦”。沒有這些人,也就沒有麥金托什和蘋果的今天。如今,喬布斯的身邊也有一群富有創新精神和卓越智慧的人,比如喬納森?艾夫、蒂姆?庫克、菲利普?席勒……如果喬布斯不能成功勸說這些人加入這趟尋夢之旅中來,他頭腦中任何一個創意都不可能轉化為成功的創新。同時,如果不是為喬布斯的雄心壯志所感染,這些人也不會跟隨喬布斯。當一群恪盡職守的個體被一個崇高的理想鼓舞時,凡事便皆有可能。他們會更努力工作,更憧憬未來,更有辦法創造奇跡。

兜售夢想而非產品

1997年,喬布斯發表了著名的波士頓演講。這番演講預示著幾乎是商業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廣告宣傳的誕生,也敲響了蘋果踏上復興之路的戰鼓。喬布斯稍稍停頓了一下,降低了嗓門,放慢了節奏,在接下來的兩分鐘內描述了蘋果的核心消費者——他們的技能、需求和心中夢想:“最后,我想談一談蘋果這個品牌以及它對我們的意義……我覺得一定是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才會買一臺蘋果電腦。我真的認為那些花錢買我們電腦的人思考方式與別人是不同的。他們代表了這個世界上的創新精神。他們不是一群庸庸碌碌只為完成工作的人,他們心中所想的是改變世界,他們會用一切可能的工具來實現它。我們要為這樣一群人制造這個工具。但愿你們今天的所見所聞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它讓我們有信心。我們同樣要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思考,給那些從一開始就支持我們產品的用戶提供最好的服務。因為,經常有人說他們是瘋子,但在我們眼中他們卻是天才,我們就是要為這些天才提供工具。”

在波士頓的蘋果世界大會之后一個月,蘋果發動的名為“非同凡想”的廣告宣傳,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蘋果廣告的巔峰之作,直至2002年那個公司形象宣傳廣告的出現。它獲得了評論界的盛贊,引發了狂熱的追捧。“非同凡想”廣告宣傳中的電視廣告部分,取名叫“狂人們”。在這則插播廣告中,一系列英雄、思想者、發明家和反叛者的黑白影像以蒙太奇的方式充滿了畫面:愛因斯坦抽著煙斗,鮑勃?迪倫吹著口琴,馬丁?路德?金正在發表“我有個夢”的演說,理查德?布蘭森猛搖香檳,瑪莎?格雷厄姆翩翩起舞,畢加索凝神作畫……隨著這些勵志的畫面不斷閃現在屏幕上,演員理查德?德雷弗斯緩緩朗誦了一首自由詩。雖然這不是出自喬布斯之手,但這些旁白卻體現了他對探索精神的信仰:“謹獻給那些狂人們。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是生非,他們是一群格格不入的人,他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與眾不同,他們討厭循規蹈矩,他們也絕不安于現狀。你可以支持他們、質疑他們、頌揚他們或詆毀他們,但你唯獨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因為他們改變了許多事物,他們推動人類前進。盡管他們是別人眼中的瘋子,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正是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喬布斯說這則廣告意在提醒蘋果的員工誰才是他們的英雄。它也鼓勵消費者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希望與夢想。廣告結尾的畫面是一個小女孩睜開了雙眼,仿佛看到了一片新天地。這暗示著使用蘋果電腦的人都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未知天地。他們代表了這個世界的“創新精神”,那群與舊世界格格不入的人,蘋果在向他們直接傳達著這些思想。

挑戰不可能完成的極限

當人們被一個崇高的目標鼓舞時,凡事便皆有可能。他們會更努力工作,更憧憬未來,更有辦法創造奇跡。1983年1月8日,喬布斯與東海岸的產品團隊召開電話會議,目的是為了一次路演而談論麥金托什電腦最后階段的整合問題。在這次路演中,蘋果將正式向經銷商們介紹他們最新款的電腦。喬布斯堅決要求,那一天的隨機軟件絕不能是“測試版”,因為那樣會給人們造成負面印象。磁碟復制的最后期限是1月16日,時間已經相當緊迫了。員工覺得不可能在最后一刻完成“正式版”,所以紛紛向喬布斯求饒,希望他允許這次先使用測試版。但是喬布斯充耳不聞,也沒有像大家擔心的那樣大發雷霆,反而開始說他們都很出色,公司上下都指望他們,等等。接著他就掛了電話,沒給大家留下任何爭辯的機會。會議室里所有人都愣愣地呆住了,面面相覷。他們那時已經筋疲力盡,但喬布斯再一次成功了。團隊趕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了任務。喬布斯鼓勵大家要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他沒有看錯人,他們也沒有讓喬布斯失望。

人們都希望內心被觸動,他們想要被感動、被鼓舞。他們想去相信高于自我的事物——一個崇高的目標。一個崇高的目標將喚起人們的奉獻精神,鼓勵創新的產生,鍛造堅毅的品格。在這個過程中,杰出的才能被轉化為非凡的成就。

與夢想并肩作戰

夢想驅動著人們去創造更先進的產品。蓋伊?川崎曾經是蘋果公司的員工,也是一名Mac信仰的傳播者。川崎說:“整個Mac部門都分享著‘Mac之夢想’——讓更多的人用上計算機,提高他們的創造力,讓他們的生活更豐富,這樣就可以真正改變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懷著小小計算機改變世界的夢想,每周工作90小時。每天我們都沖著六種顏色的‘酷愛’飲料喝!(暗指蘋果20世紀80年代的六色公司標志)”川崎感嘆,為喬布斯工作簡直是冰火兩重天。如果工作沒有達到他的要求,喬布斯就會百般折磨他;而另一方面,“給史蒂夫干活也是一種極大的快樂”。一個人如果被超越獨立個人的理想主義感染,與那些沒有被領導者的理想所打動的人相比,工作要努力得多。

“我們就是要改變世界,這讓我們激動不已。”蘋果前員工沙倫?阿比說,“創新無法脫離宏大的理想而孤立存在,我們的理想是,通過將電腦送入千家萬戶來改變這個世界。我們希望發明那些普通人都會用的產品。所有人都與這個夢想并肩作戰。從而使我們擺脫束縛,作出符合公司最大利益的決策。”

蘋果公司員工羅巴爾說:“蘋果公司就像一個俱樂部。平時,我們會在風景名勝區開會,晚上還去酒吧跳舞,大家都玩得相當盡興。但是,公司對員工的要求也很高,隨時隨地得準備著24小時奮戰,而且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強烈的使命感與高遠的目標,大家都在齊心協力將我們所夢想的一切變成現實。”

蘋果廣告代理公司是李岱艾廣告公司,該公司當時的董事長是廣告業傳奇人物李?克洛,他曾經為蘋果公司做過很多引人注目的推廣活動。李?克洛曾經這樣評價喬布斯:“史蒂夫還很年輕的時候,就堅定不移地相信他的產品可以改變世界。”他非凡的領導力是其憧憬美好未來的必然結果,他一直致力于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喬布斯使所有人都確信,他們的付出終將改變世界,反對微軟公司的選擇是正義行為,目的是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2003年,喬布斯接受了一次《滾石》雜志的采訪,談及他對iPod的理解時,他認為,iPod不只是一款功能強大的音樂播放器,它對音樂世界影響深遠。喬布斯說:“在這個數字時代,音樂正在徹底被改造,重新走進人們的生活,這是非常美妙的事情。我們制作了一個操作簡便,能存儲1 000首歌曲,并能揣在衣兜里的MP3播放器。我們嘗試運用一些小技巧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有人認為iPod只是一個普通的音樂播放器,而喬布斯將其視為改善人類生活的工具——無論身在何處,人們都可以隨時隨地欣賞他們喜愛的歌曲,并將音樂隨身攜帶,使生活變得有聲有色。

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在《基業長青》一書中寫道:“有些管理人員不擅長表達情感,在公眾面前描繪他們的夢想總是感到別扭,但唯有激情與情感才能吸引和激勵其他人追隨你的夢想。”喬布斯這樣的溝通大師就是生動的例子,他對自己的產品充滿熱情,相信產品能夠提升顧客的生活質量。他敢于表達自己的情感。電腦也好,iPod也好,產品本身是什么無關緊要,關鍵是公司的領導者被改變世界的愿景所驅動,“要在宇宙中留下不朽的印記”。

在心理學研究中,皮革馬利翁效應指的是賦予一個人的期望值越高,這個人的表現就會越好。換句話說,在一個偉大的目標驅使下,他們會知難而上。喬布斯被自己的夢想所驅使,同時也感染了大批的人為了夢想而并肩作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聊城市| 枞阳县| 两当县| 大埔区| 罗江县| 塘沽区| 吉林省| 临海市| 林西县| 浦东新区| 鄂托克旗| 永仁县| 尼木县| 古蔺县| 项城市| 无极县| 大邑县| 襄垣县| 茶陵县| 乃东县| 岢岚县| 宁海县| 许昌县| 商丘市| 利津县| 西林县| 双流县| 都江堰市| 格尔木市| 宜川县| 搜索| 永年县| 哈巴河县| 岗巴县| 彭山县| 钟祥市| 平武县| 来安县| 墨江| 山丹县|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