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皮爾士論符號(二十世紀西方哲學經典)作者名: (美)查爾斯·皮爾士本章字數: 513字更新時間: 2020-06-05 18:44:32
1.論宗教思維的界限以證明我們能就上帝的本性進行推理
下文選自一組簡論的第一篇,寫于1859年夏,皮爾士生前未發表。文中,皮爾士提出如下論證,盡管某些觀念,諸如上帝這一觀念,嚴格說來是不可思維因而無法直接呈現于心靈的,然而這些觀念卻可得到表象,因而可作為所思(thought of)。盡管這種觀點并不徹底,但是思維可以符號進行這一論斷卻是一條路徑上的關鍵一步,循此路而行終必通達皮爾士的最終結論,一切思維均用符號。
資料來源:《查爾斯·皮爾士作品集》,第1卷:第37頁
我們能討論什么?難道無法討論我們所不理解的東西嗎?我們豈非甚至能夠討論自然界或想象中并不存在的東西嗎?我們能夠討論可以用三段論推理的任何東西。我們能夠用三段論推理任何可以定義的東西。而看起來挺奇怪的是,我們竟然能夠給許多其本身絕不可能得到理解的事物以清晰可解的定義。
關于這點我將給出兩個例子:一個簡單易明,而另一個實際有用。假定某人談論OG,而當你問他那是什么意思時,他會說那是一個四邊的三角形。你將接著表明他絕沒有這種無人具有的概念。于是,你將就你無法設想的東西進行推論。這是個非?;A性的例子。假定某人告訴我他能想象兩個人互換身份。我將就此妄稱的想象開始推論并表明那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