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沸點(第三卷)
- 趙海峰
- 4228字
- 2020-06-05 18:22:16
五 南北朝來了
拓跋燾忙著平滅大夏時,柔然又出來不停地搗亂。
拓跋燾眼中的這只“蠕蠕”,僵而不死,經過上次打擊消停了一段時間,看到拓跋燾大舉攻夏,無暇北顧,又開始經常性地侵擾邊界,燒殺搶掠,特別是在神?二年(429年),柔然萬余騎兵攻入塞內,掠走大量邊民。
拓跋燾決心徹底踩死這只“蠕蠕”,但是他的想法遭到了絕大多數朝臣的反對,包括他很尊重的乳母,被尊稱為保太后的竇氏,他們認為柔然雖然討厭,但地處偏遠,其地不可耕,其民不可馭,對猶如“雞肋”的柔然大動干戈,耗費國力,勞損兵馬,得不償失。關鍵時刻,崔浩站出來力挺拓跋燾,他認為此次出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必會大勝而歸,拓跋燾就此下定決心。
同年四月,拓跋燾親率大軍征討柔然,他下令全軍不帶任何輜重,輕裝快速前進,如崔浩所料,柔然沒有任何防備,看到北魏大軍像風一樣呼嘯而至,只能四散逃命,拓跋燾一口氣打到今天蒙古杭愛山一帶,原來受柔然控制的高車諸部趁機擺脫柔然,歸降北魏的人有三十余萬之多,所獲牛馬百萬余匹,可謂大獲全勝。
拓跋燾見好就收,沒有繼續追擊,后來得知柔然可汗當時驚懼生病,身邊只有些殘兵敗將,離北魏軍隊也只有一百八十里路程,“若復前行二日,則盡滅之矣”,如果乘勝攻擊,柔然勢力恐怕會被一網打盡,拓跋燾對此后悔不迭。
盡管沒有將柔然趕盡殺絕,但經過這次致命打擊,柔然一蹶不振,沒有能力再與北魏抗衡,史書稱“怖威北竄,不敢復南”,拓跋燾下令在邊境設置六鎮,抵御柔然可能的入侵,從此“邊疆息警矣”。
解決柔然之患后,拓跋燾平滅了大夏。自此,北方還剩下一東一西兩個政權,即北燕和北涼。其中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很識時務,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以主動向北魏稱臣納貢,拓跋燾順水推舟,封他為侍中、征西大將軍、涼王。
拓跋燾面前的對手只剩“北燕”。
五胡十六國中,國號叫作“燕”的王朝大部分是由鮮卑慕容部所建,但北燕不同,他的國主姓馮,他不是鮮卑人,而是個漢人。
雖然如此,但這個王朝和慕容家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一切都要從后燕的第二任皇帝慕容寶說起。
這位不成器的后燕皇帝,將他老爸慕容垂留下的厚實基業徹底敗光。他一直被拓跋燾的爺爺拓跋珪追著打,丟棄國都中山,逃到老巢龍城,但厄運并沒有結束,到達龍城不久后,他便被自己的舅父蘭汗所殺,蘭汗一不做二不休,接連殺掉慕容寶的太子慕容策以及王公大臣一萬多人,自己做起了皇帝。
危難時刻,居然有個慕容宗室來自投羅網,他是慕容寶的庶長子慕容盛,慕容盛聽聞父親遇難,只身返回龍城吊喪,他如此大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老婆是蘭汗的女兒,他覺得老丈人不會對自己拿起屠刀。
蘭汗看到自己的女婿出現在龍城,大吃一驚,他的兄弟都勸說他要殺掉慕容盛,以絕后患。關鍵時刻,蘭汗的女兒蘭妃出場了,她跑到宮里在父親面前失聲痛哭,請求老爸放過自己的老公,同時她還動員自己的母親一起求情,蘭汗看到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大哭大鬧,最終決定放慕容盛一馬。
蘭汗顯然沒有讀過“農夫與蛇”的故事,關鍵時刻的“心太軟”最終把自己送上了絕路。
慕容盛對自己的老丈人絲毫沒有感恩之情,反而暗中積蓄力量準備復仇。他一方面不斷挑撥蘭汗兄弟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拉攏宮中侍衛作為內應,處心積慮的慕容盛最終找到良機,成功捕殺了蘭汗父子,然后自己做了皇帝,成為后燕的第三個皇帝。
慕容盛上臺后,做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要處死救他性命的蘭妃,所幸蘭妃人緣甚好,王公大臣都來求情,連慕容盛的母親也為蘭妃說話,這樣慕容盛才放了蘭妃一馬,但將她打入冷宮,從此不再見面。
“刻薄寡恩”是慕容盛最大的特征,他上臺后施刑嚴苛,搞得人人自危,結果在位三年便遇刺受重傷。死前,他召叔父慕容熙入朝輔政,但沒想到的是,他看走了眼,慕容熙勾結自己的“情人”——當朝的丁太后,廢掉了太子慕容定,自己當了皇帝。
慕容熙即位不久,便喜新厭舊,移情別戀,對丁太后疏遠冷淡,轉而寵愛苻氏姐妹,大姐叫娀娥,小妹叫訓英,都是前秦宗室之女,慕容熙對姐妹倆寵愛有加,為她們大興土木,營造宮殿花園,只可惜紅顏薄命,這對姐妹年紀輕輕便相繼病死,這一下把慕容熙搞得痛不欲生,竟然休克過去。
慕容熙不僅自己捶胸頓足傷痛不已,還下令讓百官哭靈,無淚者處斬。為了保命,一些淚腺不發達的官員只能想辦法,由于當時辣椒還沒有傳入中國,他們只好找些大蒜等刺激性東西偷偷地抹在眼邊,像今天演員拍“哭戲”一樣。
一場假哭鬧劇后,慕容熙為自己心愛之人送葬,因為靈車修得過于高大,超過了城門的限高,慕容熙竟然下令拆毀城門,百姓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紛紛嘆息道:“慕容氏自毀城門,怎么能夠長久呢?”
果不其然,慕容熙前腳剛出城門,便發現城門居然關上,原來宮中發生政變,禁衛軍統領馮跋等人實在受不了他,擁立慕容寶的養子慕容云為王。慕容熙反攻被擊敗,逃跑路上遭擒獲,押回城后被處死,僅僅活了二十三歲。
慕容云成為新皇帝,他恢復自己原來的本姓“高”姓,國號仍然為“燕”,對此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高云是后燕的最后一位皇帝,有的則認為他是北燕的開國皇帝。
其實哪種說法正確已不重要,高云只做了三年皇帝,就被身邊貼身侍衛離班、桃仁所殺,這是一樁歷史謎案,因為高云對這兩位好的不能再好,不僅讓兩人飲食穿衣標準和自己一樣,還經常賞賜他們金銀財寶,“以慰其心”,搞不明白這兩位是出于什么目的,把這位皇帝哥們送上了黃泉路。
這場事變最大的受益者是馮跋,他得知高云被殺,馬上帶兵闖入皇宮,殺掉離班、桃仁,從此,這個王朝便改姓“馮”了。
馮跋算是十六國中難得的仁主,他上臺后整頓朝政,肅清吏治,輕徭薄賦,重視教育,息兵止戈,北燕終于迎來了二十多年的安定時光。
馮跋還創造了一項吉尼斯記錄,他一輩子居然擁有一百多個兒子,當仁不讓地榮獲中國古代皇帝的“生子冠軍”。但令人扼腕的是,他死之后,這一百多個兒子都悉數被殺,制造這個滔天慘案的不是別人,正是這些孩子的叔叔,也就是他的弟弟馮弘。
太平二十二年(430年)秋,馮跋病危,他命太子馮翼總理政事。馮跋有個寵妃宋氏,她想讓自己的兒子繼位,便假傳圣旨禁止太子入宮,這事被馮弘得知,他帶兵入宮,囚禁宋氏母子,雙方發生沖突,在馮跋的病床前,一個宮女被射殺,彌留之際的馮跋看到這樣的景象,驚恐之余一命嗚呼。
馮弘沒有把皇位交給太子馮翼,控制朝局的他自立為天王,然后把包括馮翼在內的一百多個侄子全部殺掉,其中包括不少嬰幼兒,這樣的場景想想都覺得恐怖,馮跋創造了生子的記錄,馮弘同樣也創造了一個記錄,那便是他成為中國古代史上一次殺掉侄子最多的狠毒叔父。
馮弘以極其血腥的方式奪得了皇位,但實際上他做皇帝后沒過幾天好日子,因為拓跋燾盯上了他。
延和元年(432年)六月十七日,拓跋燾從平城出發,發兵征討北燕,一路上勢如破竹,北燕十多個郡紛紛歸降,很快便將龍城團團圍困,這次和當年攻打統萬城一樣,拓跋燾率領的大部分都是騎兵,對攻城并不擅長,馮弘龜縮在城中,拓跋燾沒有太好的辦法,他把遼東地區三萬多戶百姓遷往幽州,然后班師回朝。
拓跋燾接下來采用了蠶食的方法,對北燕發動了數次攻擊,每次都斬獲不少,北燕的國土眼見一點點萎縮,人口也越來越少,馮弘覺得這樣下去難以為繼,他派使者到北魏,表示愿意臣服,并許諾將自己的女兒送給拓跋燾做妃子。對此拓跋燾表示附條件同意,這個條件就是要求馮弘將自己的太子馮王仁送到平城做人質。
馮弘和自己的皇后舍不得太子,于是找種種借口不讓馮王仁動身,拓跋燾很不滿,又想著對北燕動手。馮弘無奈,決定投靠江南的劉宋王朝,他派使者去表示愿意臣服,但劉宋離得實在太遠,遠水解不了近渴,除了得到一個虛頭巴腦的封號外,馮弘一無所獲。
走投無路的馮弘轉而又再次向北魏求和,這次他堅決表示要將太子送去做人質,但這一切都太晚了,拓跋燾對他的請求不理不睬,下決心要滅掉北燕。
馮弘不愿坐等滅亡,思來想去,他決定投靠離得最近的高句麗。
大興六年(436年)六月,馮弘帶著宗親大臣和百姓,逃往高句麗,離開龍城時,他下令焚毀城池,大火燒了整整十天,把宮殿和其他建筑徹底燒成了灰燼,至此,立國二十九年的北燕也在熊熊烈焰中滅亡了。
馮弘被高句麗王高璉安置在北豐(今遼寧新賓縣),按說在走投無路時,高句麗伸出援手,馮弘應該感恩戴德,但他非但沒有夾著尾巴做人,反而在當地作威作福,發號施令,儼然還把自己當作皇帝一般。
人最怕的就是找不準定位,高句麗王高璉對此很生氣,下令驅散他的衛兵,并把太子馮王仁抓走當人質。馮弘覺得來錯了地方,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他又派人向偏安江南的宋文帝申請“政治避難”,劉宋還挺夠意思,派了七千人前往迎接,高璉得知此事,覺得馮弘實在太過分,一怒之下將馮弘全家老小統統殺掉了。
殺掉自己一百個多個侄子的馮弘,最后落了個滿門抄斬,也算是一種報應吧。
如今只剩下一個“北涼”了,拓跋燾原本并沒有打算吞并這個巴掌大的國家,因為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很識時務,早早繳槍投降了,他不僅向北魏稱臣納貢,獲得“涼王”的稱號,還將兒子沮渠安國送到平城做人質,這點表現得比馮弘強得多。
沮渠蒙遜病死后,其子沮渠牧犍承襲王位。
沮渠牧犍和他老爹一樣,對拓跋燾畢恭畢敬,他主動將妹妹獻給拓跋燾,被拓跋燾納為右昭儀。拓跋燾對他也不薄,加封他為“河西王”,并把自己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給了他,沮渠牧犍本來有正室,但他清楚公主下嫁意味著什么,他將原來的正室遷往外地,確立武威公主為正室夫人。
然而問題就出在這樁政治婚姻上。
這位武威公主想必長相一般,至少無法引起沮渠牧犍的興趣,沮渠牧犍對她更多的是一種敬畏,天天把她當作菩薩一樣供著,雙方沒有什么感情基礎。此時沮渠牧犍正值青壯年,旺盛的荷爾蒙需要找地方發泄,于是他便和自己的寡嫂李氏好上了,從此冷落了武威公主。
公主脾氣上來可不是鬧著玩的,武威公主將自己老公罵了個狗血噴頭。李氏覺得武威公主不會輕易饒過她,為了能與沮渠牧犍繼續好下去,她鋌而走險,讓人往公主飯食中下毒,不知是毒藥質量不過關,還是劑量放少了,總之公主雖然出現了嚴重不良反應,但沒有危及到性命。
拓跋燾聽聞此事,震怒不已,一邊派御醫快馬加鞭趕到北涼都城姑臧(今甘肅武威),為公主進行醫治,一邊嚴令沮渠牧犍將真兇李氏交出,沮渠牧犍實在舍不得心愛之人,對拓跋燾的要求置若罔聞。
拓跋燾很生氣,后果很嚴重。他羅列了沮渠牧犍十二條罪狀,親率大軍征討北涼,很快便抵達姑臧城下,走投無路的沮渠牧犍開城投降,立國四十三年的北涼就此滅亡。
北涼的消失,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標志著五胡十六國時代結束了,真正意義上的南北朝時期正式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