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
- (日)高杉尚孝
- 4598字
- 2020-06-01 18:21:42
1.7 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主題不是信息,但同樣重要
討論了信息的種類之后,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何謂主題。主題和信息一樣,都是邏輯表現力的基本核心概念。前面提過,信息是指傳遞者想“表達什么”,而主題則是傳遞者對于“關于什么”的表達。
有效地搭配信息與主題,可以瞬間提升對方的理解度。接下來我會說明如何具體運用。首先,我們先分別理解信息和主題是什么。
在邏輯表現上,主題與信息同等重要,因為主題就像是裝著信息的容器。既然是容器,主題便限制了放入里面的信息內容,就像超市賣的盒裝牛奶里面裝的應該是牛奶,而丙烷瓦斯的瓦斯桶里面應該裝入丙烷瓦斯一樣。當然,有可能里面是空的,或是裝成其他的物質,例如礦泉水的寶特瓶裝汽油,油桶里面儲存砂糖……
暫且不談這些故意造成的例外情況,容器內通常會裝進符合大家想象的東西。在邏輯表現力中,主題也是如此。雖然主題并非信息,不過它可以限制住信息的內容范圍。在后面的章節里,你將學到在設計信息時活用主題的技巧?,F階段,請先理解“主題”這個概念。
用“主題”標示“信息”的范圍
例如,“關于東京都杉并區”這個表達,就是一種主題。這樣的表達可以促使接收者先有心理準備:“他接下來應該會傳達一些跟東京都杉并區相關的信息?!敝劣谏疾^是什么,發生了什么事,這些信息完全沒有傳達?!瓣P于東京都杉并區”這句話,就是信息的容器(裝進去的是關于東京都杉并區的信息)。
稍加改變,“杉并區為東京都二十三區中人口第六多的區”這個句子,現在變成了包含主語、謂語的信息。以種類來說,它屬于記述信息。它只說到杉并區是二十三區中人口第六多的區,并沒有說好或不好,比它多如何、比它少又如何,看不出明確的評價。
假設我們把“關于東京都杉并區”改成“關于東京都杉并區的人口”,它仍然是個主題,沒有改變。不過,作為容器,它開始限定里面的信息只能跟人口有關。容器與內容物的關系,有點像是用真空袋裝東西,不管容器和內容物多么接近,二者在本質上還是不同的。主題限定了信息可以展開的范圍,但是主題不是信息。
舉例來說,“本產品的優越性”是主題;“本產品是優秀的產品”則是信息。同樣,“競爭對手分析”是主題,因為里面會談到的都是關于競爭對手的信息。主題并不是信息,所以不是完整的句子,而是名詞短語“關于××”。主題并不是包含主語、謂語的句子。當然,“關于……”這兩個字,可以加進去,也可以省略。
“關于主題”這一句是主題,而“主題是信息的容器”這一句則是信息。
盡量別把主題寫成一個句子
那么,“低迷的需求”呢,這是一個句子嗎?答案是NO。為什么呢?因為句子的定義是“包含主語和謂語的明確表現”,所以剛才的例子當然不算。嚴格來說“低迷的需求”也不算信息。不過,從“信息性”的觀點來看,它在某種程度上傳達出一種微妙的語感:“現在的需求處于低迷?!?/p>
在邏輯表達上,我并不鼓勵使用這種既不算是信息,嚴格來說也不算是主題,但卻具有信息影子的主題。主題就是主題,信息就是信息,最好有條理地分開使用。所以,如果要表達信息,那就不是“低迷的需求”,應該是“現在的市場需求處于低迷”;如果要表達主題,可以用“需求動向”或“需求狀況”。
雖說如此,但是有時候基于某種理由,像是為了迎合上司的特殊喜好(要求你在主題當中表達結論),無法將主題和信息分開,那也沒辦法,只好折中使用像是“擴大的市場”、“猶豫的競爭”、“強化的規則”等帶有信息性的主題。
講了一堆信息,你會推理出主題嗎?
為了讓大家能夠理解“主題”的概念,我們試著從信息中找出主題是什么,就像是從信息推論出主題。例如,下面都是內容物,也就是信息:
“A先生空降進入名古屋分公司?!?/p>
“A先生三年后轉調大阪分公司?!?/p>
“A先生現在任職于東京總公司的財務部?!?/p>
能容納這三則信息的容器,也就是主題,應該是“A先生的工作經歷”。雖然內容都是跟他的職務有關,不過把主題定為“A先生的履歷”也是可以的。再來,假設內容物的信息為下面三則:
“A公司的銷售額穩定成長。”
“A公司的成本似乎提高了?!?/p>
“A公司正在推動事業的多元化經營?!?/p>
這三則信息涵蓋了A公司整體的經營狀況,所以作為容器的主題可以定為“A公司的經營狀況”。
就像這樣,我們可以從內容物的信息逆推出主題。在第三章中,我們會學到從信息逆推主題的步驟。從具體的信息推斷出其中蘊藏的“本質”,是邏輯表現力中非常重要的關鍵技巧。
主題切忌“太扯”,相關信息量要足夠多
接下來,請看下面三則信息:
“A先生畢業于橫濱的小學?!?/p>
“A先生畢業于仙臺的一所初高中一貫制中學。”
“A先生畢業于東京的大學之后,進入企業工作。”
應該怎么設定能裝進這三則信息的主題?我想有的讀者已經很快決定將主題設定為“A先生的學歷”,但應該也有人正在猶豫,要不要將主題設定成“A先生的履歷”。以范例解答來說,經過一番苦思之后,我建議用“A先生的學歷”。
確實,這些信息幾乎都在描述A先生的學歷。但惱人的是,它最后又加入一個信息:“進入企業工作?!眹栏駚碇v,這個信息并不算是學歷的范疇,那就整體內容而言,以學歷來設定主題似乎太小了。也就是說,進企業工作這個信息從容器中滿溢出來,無法被容納進去。如果我們要做到滴水不漏,就只能換個大一點的容器。當然,也可以把“進入企業工作”這部分移除。可是,我們一開始就限定這些信息不能改動,所以還是只能換大一點的容器。因此嚴格來說,主題應該是“A先生的履歷”。
等一下!現在換了這個主題,確實可以涵蓋所有的信息,可是又會發生新的不兼容的情況:內容物和容器的容量不一致。做到滴水不漏的代價,就是容器比內容物大太多了。感覺像是一個很大的容器,里面卻只裝了一點點東西。這種數量上的差距,比起剛才只多出“進入企業工作”這個信息更糟糕,所以,我最后還是認為內容物和容器的容量能盡量配合的方案比較好。因此,這個案例的范例解答為“A先生的學歷”。
假設信息內容除了上面三則之外,又多加了A先生調職到哪里或是A先生換了什么工作等信息,這時候,主題當然適合定為“A先生的履歷”。換句話說,主題與信息在數量上的配合度,是設定主題的關鍵因素。
用“時間”替主題定調,增加吸引力
接下來,再看以下三則信息:
“某機關調查Z市場未來五年,規模成長三倍?!?/p>
“針對Z市場,許多廠商計劃今后投入新產品?!?/p>
“在不久的將來,Z市場的需求者,將擁有議價的能力?!?/p>
請大家想想看,你會怎么設定這三則信息的主題。首先,這三則信息很明顯都跟Z市場有關。所以,如果設定成“Z市場的分析”如何?沒錯吧,這些信息都在分析Z市場。好,我們先把它當成選項之一。不過,大家會不會覺得,就容器來說,這個主題太大了些?同樣,“Z市場狀況”也可以當成候選項,不過仍然太大了。
那么,改成“Z市場的動向”如何?動向指的是“運動”加上“方向”?,F在容器小了一點,在數量上更能跟內容物配合。沒錯,這些信息都是關于Z市場的動向。只是,如果我們從時間軸來看,會是如何?從時間軸來說,這三則信息共通的地方,都是在談未來的Z市場。
從這個觀點來看,“Z市場的動向”又太大了些,因為它沒有明確表示出時間軸。也就是說,你現在說的到底是過去的動向,現在的動向,還是未來的動向?如果從時間軸來考慮主題的設定,我們可以舉出幾個候補選項,像是“今后的Z市場”、“預測Z市場”等。還有,“未來的Z市場”也可以作為選項之一,“Z市場今后的動向”也是不錯的。
主題定調時,你希望給人哪種印象?
接下來,看看解答范例“Z市場的未來性”、“Z市場的展望”。確實,這兩個答案都沒有時間軸的問題,二者都是講未來的事。在這里,我要問各位讀者,“未來性”和“展望”這兩個容器里面裝的信息,大多都是什么性質?是光明美好的,還是黑暗丑惡的?拿這個問題來詢問大家,我想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會回答,“未來性”和“展望”是光明美好的。
那么,我們接著用好消息和壞消息的觀點,來重新檢視信息內容。
“某機關調查Z市場未來五年規模將成長三倍?!边@則信息大概會被解讀成好消息。不過,“針對Z市場,許多廠商計劃今后將投入新產品”和“在不久的將來,Z市場的需求者,將擁有議價的能力”這兩則信息,對需求者來說確實是好消息,但是對于從業者而言可能是壞消息。
例如,從廠商的立場來說,當這兩則信息尚未確定是好消息或壞消息時,最好先不要在主題中放入光明美好的印象,以免最后容器標識和內容物不一致。因此,就范例解答而言,我建議改成“今后的Z市場”或“預測Z市場”。主題給人的印象是否能和信息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題性質跟信息種類要一致
在設定主題時,我們除了要考慮所涵蓋范圍的大小、時間軸、印象等因素之外,也要考慮主題與信息種類是否可以整合在一起。如果要設定一個主題來包含“本公司應該變賣Z事業”這則規范信息,我們可以把“變賣Z事業的提案”當作選項之一,因為它能夠整合主題與信息。
如果想增加容器的容量,那么可以省略Z,改成“變賣事業的提案”。其中,重點在于“提案”這種主題的形式。要不要包含Z跟容器的大小有關,但如果這個主題的形式要跟“應該……”這類規范信息一致,那么就必須用提案。
如果我們把主題改成“變賣事業的重要性”,那么“應該變賣”這則規范信息就很難放得進去。原因在于,當主題是“重要性”時,暗示著里面應該放“證明這么做很重要”的評價信息才合適,而不是建議“應該變賣”。主題設定成“重要性”,結果內容卻是“應該……”,這二者文不對題。各位在寫作時,最好要確認信息的種類與主題的形式是一致的。
你可以自己演練
練習題
問題一:分辨信息種類
請分辨下面的信息種類。是記述,是評價,還是規范?
(1)氣象局報告,日本時間4日早上7點36分,南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西部吉佐島(Ghizo Island)海域發生里氏規模7.2級地震。
(2)勞工薪資下降導致消費減少,物價下跌,最后企業會因為業績惡化,產生可怕的通貨緊縮螺旋(Deflationary Spiral)現象。
(3)在匯率效果無法預期之下,本公司必須依靠技術、質量、設計開拓新的市場。
(4)這輛車每公升汽油可以跑80公里。
(5)上班族想要發揮出自己的實力,一定要學習邏輯表現力。
問題二:從信息設定主題
請從下面多則信息中引導出主題。這個練習是為了幫助你學會從一連串的信息內容中,推算出作為容器的主題。
(1)A公司……
“打算廢止出生地主義”
“任用新人時不問從哪所大學畢業”
“實施全方位績效評估”
“引進師徒制(Mentor System)”
“重新評估成果主義”
(2)本公司……
“不模仿別家公司的產品”
“默認暗中開發”
“重視基礎研究”
“每一個市場皆設有研發(R&D)據點”
“積極與大學合作共同開發”
(3)新產品“終極號”(Ultra Model)
“強項為擁有多界面”
“內置兩百萬像素高性能網絡攝影機”
“內置高性能無線網絡,配備Redmouth 4.0”
解答與說明
問題一:分辨信息種類
(1)記述信息。不包含好壞判斷。
(2)評價信息。因為“可怕的”一詞具有深厚的好壞判斷的色彩。
(3)規范信息。因為該信息提示出應該采取的行動。
(4)記述信息。假設信息改為“省油錢的好車”,則為評價信息。
(5)評價信息。此句并未直接表達“應該……”等信息,但許多讀者可能會以為“一定要”這個部分是個大問題,應該要解決。所以,無意識地自動做進一步的思考,把它解釋成規范信息。
問題二:從信息設定主題
(1)A公司的人事政策、A公司的人事方針。
(2)本公司的研發方針、本公司的研發特色。
(3)新產品終極號的強項、新產品終極號的特色、新產品終極號的評價(范圍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