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直面人民幣升值“恐懼癥”[1]

中國經濟追趕基本面條件形成了人民幣升值趨勢,體制政策安排應當順勢而為,建構適應大國成長的開放宏觀政策體系。

近日,沉寂一時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再度被熱炒,國內外專家學者各執一詞,爭論不下,其中不乏陰謀論說辭。在某種意義上講,對于人民幣匯率問題,國內一直存在著這樣一種情緒:不喜歡提升值,尤其是不喜歡外國人提升值。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國外指責人民幣匯率的意圖何在,而在于如何調整匯率才能更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要求,中國究竟需不需要恐懼人民幣升值?為此,《小康·財智》專訪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盧鋒教授,與他探討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以我為主看升值

有關人民幣匯率問題的討論,從2001年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題為“中國廉價貨幣”的評論文章開始,到2009年已有8年時間,并且每次爭論往往是由國外選手“開球”。人們可能要問,匯率制度的選擇和改革歸根到底是一國內政問題,西方國家憑什么對人民幣匯率指手畫腳?對此,盧鋒表示:“匯率變量的常識性定義,是指兩國貨幣的比率關系,定義性地涉及對外經濟關系,因而對這個問題,國外企業、學者、組織機構從不同角度和動機出發自然會有不同評議和訴求。其實,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外國人意見也并不一致。很多外國人認為應該升值,也有不少學者持相反觀點,如麥金農教授、蒙代爾教授一直高調倡導人民幣不應當升值,在國內媒體都有廣泛報道。因而研究人民幣匯率問題,雖然需要關注外國人的看法,但是基本分析立場應當以我為主,以我國經濟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研究浮動和穩定對我國經濟開放發展整體的長遠利益,分析人民幣匯率在長期過程中到底有沒有客觀的浮動升值要求,在此基礎上導出相應政策方針。從人民幣升值不能解決外國問題立論否定人民幣政策調整的必要性,甚至把是否贊同人民幣浮動升值作為‘好人壞人’標簽的觀點,無益于求得正確認識。”

在盧鋒看來,目前關于人民幣匯率的爭論集中在名義匯率調整的問題上,但是從分析角度看,實質問題在于實際匯率是否失衡。

“事實上,人民幣匯率升值趨勢的形成是我國經濟追趕階段性成功派生的新問題。從理論上講,對于一個處于追趕過程中的經濟體,尤其是像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競爭力的迅速提高,它的本幣實際匯率客觀存在升值趨勢。如果名義匯率釘住某個貨幣求穩難變,開放宏觀經濟規律作用會對經濟運行引發通貨膨脹壓力,推動資產價格間歇式飆升,導致宏觀經濟失衡。我國上一輪經濟景氣增長經驗說明了這一點。這個時期宏觀經濟運行面臨揮之不去的通脹壓力,匯率失衡背景下難以充分利用貨幣參數性工具調節總需求,只能通過產業政策限制特定部門投資,從而又派生了‘宏觀調控微觀化’問題,結果使得決策部門窮于應付而難以集中精力更好地應對追趕階段的其他挑戰性問題。可見無論從開放宏觀經濟理論常識看,還是從我國新世紀開放宏觀經濟運行經驗看,我認為與其讓國內處于通脹失衡來代替匯率失衡,還不如通過匯率政策主動調整建構開放宏觀政策體系,獲得利用參數性工具調節宏觀經濟潛在失衡的主動權。賦予匯率更大的靈活性,更好地發揮匯率這個開放經濟基本相對價格的調節功能,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浮動匯率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然而固定匯率制必不能實質性解決任何問題。”

盧鋒稱:“匯率調整將價格調整和對外開放、協調外部關系結合在一起,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大國追趕過程中繞不開的問題,雖然2005年中國開始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是管理或管制的成分或因素太大,靈活度不夠,仍然是準釘住匯率制。2007年后的一年多通脹壓力加大,人民幣升值快一些,說明有關部門也認識到匯率對宏觀失衡的調節作用,應通過深化改革使這種調節更加常態化和制度化,使調節作用更充分發揮。”

副作用不足為慮

從長期發展的角度看,人民幣存在一個升值的趨勢,但是具體到政策層面,什么時候升,怎么升,則需要綜合考慮多種短期因素。目前,主流觀點認為人民幣不適宜升值,其擔心主要有三:升值影響出口增長,造成巨額外匯儲備貶值,導致總需求不足引起通貨緊縮。但是盧鋒分析稱,這幾點擔心都不足為慮。

在盧鋒看來,在匯率和國際收支大體均衡的條件下,符合比較優勢原理的出口增長是好事,然而如果低估幣值保出口則未必可取,那樣實際上得到的是一個階段性的、缺乏微觀依據的、不可持續的出口增長。幣值低估實際上是給出口部門一個錯誤信號,如果實際匯率水平應該是6:1,政府人為地將之定在了8:1的水平上,出口部門就會按照8:1的匯率水平計算自己的盈利,使得很多不應該上的項目顯得有利可圖。隨著外國發生經濟危機,出口隨之不可避免地出現暴跌,說明對于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在動態過程中客觀上壓低匯率鼓勵出口,不可能具有持續性,也不符合科學發展觀。

目前,中國持有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2.2萬億美元,雖然2009年外匯儲備增幅減緩,但是增量仍在上漲。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巨額外匯儲備的不利影響,央行和其他部門已在花大力氣去應對外匯儲備帶來的這些影響,出現很多似是而非的“保護外匯儲備”的方案。現在要注意的是,如何避免用新的政策扭曲去應對此前的政策扭曲帶來的后果。如果經濟發展客觀上要求人民幣匯率更靈活變動,那么越早實行更為靈活的匯率制,我們的損失也就越小。

人們還有一個擔心,就是擔心人民幣升值后,出口需求減少,總需求不足,導致通貨緊縮。但是盧鋒認為事實并非如此,自2005年人民幣匯率改革至今,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約20%,然而2005—2007年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通貨膨脹,而非通貨緊縮。此次危機中,在對外貿易急速萎縮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實現了V形回升,也說明我們對內需應有更大信心。

“如果把參與國際競爭比作下圍棋,開放初始階段不得不對人民幣大幅貶值,在國際競爭中就好比要求對手讓子才能下棋比賽。現在隨著我國可貿易部門的生產率追趕和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在經濟成長階段性成功的形勢下,我們下棋的棋力提升,可以也應該在減少此前讓子數目的條件下博弈。隨著中國企業競爭力持續動態提升,即便在比較靈活的匯率制下,我們仍可能贏得國際競爭。我們都對中國經濟有信心,匯率分析也有一個如何看待信心的問題。”盧鋒感慨道。

順應趨勢才可釜底抽薪

面對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呼聲的日益高漲,中國政府的態度較為審慎,表示將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對此,盧鋒指出,在危機的特殊短期形勢下,避免人民幣過多升值的做法是正確的。問題是經濟復蘇和回歸正常后,我國經濟追趕過程還要繼續,要從目前人均不到3000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12000美元左右,面對在這個空前規模的經濟追趕和收斂過程中,我們如何看待中長期的匯率體制安排問題。綜合考慮,盧鋒認為無疑應該實行更為靈活的匯率制度,賦予匯率更大程度調節國際收支的作用,從而也給國內貨幣政策等大程度調節國內總需求的作用。只有在靈活匯率制和利率市場化的基礎上建構開放宏觀政策體系,才能有效地實現宏觀均衡穩定目標,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增長保駕護航。盧鋒稱:“其實改革條件一直具備,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和官員的操作能力堪稱一流,關鍵在于如何把這個問題的基本道理想明白,是否真有改革意愿。”

另外,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增強,如何管理這種預期的問題擺在了人們面前。“管理預期不是說說而已,而要有具體政策措施跟進支持。就像管理通脹預期一樣,要通過一些政策手段控制貨幣信貸超量發放,就通脹預期的本質根源處入手。”盧鋒稱,“人民幣一段時期明顯低估,是因為經濟追趕,競爭力提高較快,需要通過匯率調整實現均衡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采取更靈活的浮動匯率制,允許人民幣應相對競爭力變動升值,本身具有管理預期含義,有助于減少和消除這類預期推動的套利行為所帶來的扭曲影響。”

[1] 原文發表于《小康·財智》2009年第1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家居| 酒泉市| 信丰县| 上栗县| 灵丘县| 阿城市| 东兰县| 馆陶县| 怀集县| 平昌县| 永和县| 观塘区| 琼海市| 岢岚县| 阜宁县| 忻州市| 神木县| 新晃| 沾化县| 周至县| 万盛区| 团风县| 隆安县| 商南县| 遂平县| 安庆市| 周口市| 资中县| 宁河县| 泰兴市| 平江县| 开封县| 阳东县| 岳阳市| 靖边县| 湘阴县| 乌什县| 肥乡县| 芮城县| 太仓市|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