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才和《卡門》
我第一次聽到歌劇《卡門》的樂曲,那是1978年秋季,荒蕪了十年之久的樂壇,忽如一夜春風來,許多從未聽過的外國樂曲被解禁,其中包括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肖邦的《夜曲》、舒曼的《夢幻曲》、馬思涅的《沉思曲》等優美的西方樂曲。就在一個大型企業的聯歡晚會上,舞會開始之際,樂隊奏起了一支激越歡快的樂曲,一位作曲的朋友邀請我跳舞,很少下舞場的我,竟然熟練地跳起了快四步,得到了舞伴的夸獎。我想,除了他帶得好,還得益于這支節奏感極強的樂曲。我向舞伴請教這支曲子的名字,他說這是歌劇《卡門》中的一支樂曲,名曰《斗?!?。
之后,我千方百計買到了《斗牛》的錄音磁帶,又托我的一位定居香港的老師買來一臺四喇叭錄音機,一有閑暇,便放上《斗?!罚槐橛忠槐榈貎A聽,可謂百聽不厭。那縷時而高亢時而舒緩的美妙旋律,縈繞在我的耳畔;那些半是透明半是朦朧的音符,飄在我的心空。當我愁悶時,它帶給我愉悅的情緒;當我冷寂時,它帶給我溫暖的撫慰;當我失意時,它帶給我奮進的力量!這支樂曲,成為我的最愛,它伴隨我走過了坎坷的人生之路,走過了漫漫的漂泊之旅。
然而,直到我寫這本《西方名人逸事》,查閱過一些著名音樂家的身世后,才對《卡門》的作者比才產生了興趣:喬治·比才,1838年誕生于巴黎,父親是聲樂教師,母親是鋼琴家。他4歲開始學習鋼琴,10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大名鼎鼎的古諾等音樂大師。比才天資聰穎,加上名師點撥,12歲開始創作樂曲,17歲完成了第一首交響曲,獲得“羅馬作曲大獎”,得到赴羅馬進修三年的機會?;貒螅瓿蓛刹扛鑴 恫烧渲檎摺泛汀杜了见愔椤贰5敃r他還年輕,而歐洲樂壇上空群星燦爛,他的光芒被掩蓋了,兩部歌劇并未引起太大的反響。接著,他創作了歌劇《嘉米蕾》,雖然不算成功之作,但已經找到自己的路子,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不久,他為都德的話劇《阿萊城的姑娘》配樂,終于獲得一片贊揚聲。
1873年年初,35歲的比才開始投入歌劇《卡門》的創作,付出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可謂殫精竭慮,嘔心瀝血。
《卡門》原是法國19世紀著名作家梅里美的代表作。梅里美作品很少,但因語言典雅、準確,構思巧妙、精致,題材奇異、獨特,在文壇極有影響力,取得了和同時代多產作家巴爾扎克同樣重要的地位。《卡門》堪稱世界級經典小說,那位散發著野性美的吉卜賽女郎,在讀者心目中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而改編成同名歌劇的《卡門》,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舞臺作品。在人類歌劇史上,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像《卡門》一樣紅遍全球。
1980年,歌劇《卡門》作為中法文化交流的一個項目,由法國著名導演泰拉松帶入中國,隨這位導演來華的還有一些歌劇專家、樂隊指揮等,雙方一起合作,排練了第一個中文版的《卡門》,將所有歌詞譯成中文,并用中文演唱。從此,中文就成為世界上演唱《卡門》的第25種語言。1982年,譯成中文的歌劇《卡門》第一次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引起了轟動,創下了連演22場,場場爆滿的紀錄。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不論在哪一個國度,觀眾只要聽到《卡門》的音樂響起,總會肅然起敬,專注聆聽。而每場歌劇《卡門》落幕,觀眾都會報以最熱烈的掌聲。許多年過去了,觀眾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卡門》常演不衰,歷久彌新。
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部歌劇的初次演出,曾經遭到了慘痛的失敗。
四幕歌劇《卡門》中塑造了一位極富魅力,極其倔強的吉卜賽姑娘卡門,她那野性的美吸引了龍騎兵唐·何塞,他墮入情網,舍棄了溫柔善良的初戀情人,甘愿拜倒在卡門的腳下。后來,唐·何塞私下放走了打架斗毆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出獄后,他受卡門的誘惑加入了走私犯團伙。然而,天性浪漫,渴望自由的卡門逐漸對唐·何塞感到厭倦,她又愛上了一位勇敢無敵年輕英俊的斗牛士,對他頻送秋波,大膽示愛……唐·何塞缺乏吉卜賽人的灑脫,無法忍受卡門的移情別戀,嫉妒咬噬著他的心,就在卡門為斗牛士的勝利而狂熱呼歡之際,一把利劍刺向了她的咽喉,唐·何塞也用這把殺人的利劍殺死了自己,雙方倒在血泊之中……
這是一個極其慘烈的愛情故事,涵蓋了自由和夢想,愛情和欲望,忠貞和背棄,生命和死亡等重大命題。當時的法國觀眾還比較保守,對比才作品中“大膽的現實主義和赤裸裸的情欲,感到震驚和受到冒犯”,指責這是一部“淫穢的作品”,“音樂不知所云”,等等。當歌劇在巴黎劇院首演時,得到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一片責難和噓聲。對滿懷成功憧憬的比才來說,這個打擊太沉重了!他整夜痛苦地在巴黎街頭徘徊,從此一病不起……
但是,總有慧眼識才的高人,同時代的法國作曲家圣·桑,后來的法國無標題音樂之王德彪西、俄國的同時代音樂家柴可夫斯基,都對歌劇《卡門》給予高度贊揚,預言“十年之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一部歌劇”。柴可夫斯基還深情地說:“當我看到最后一場時,總是不能止住淚水,一方面是觀眾看見斗牛士的狂呼,另一方面卻是兩個主人公最后死亡的可怕悲劇結尾,這兩個人不幸的命運使他們歷盡辛酸之后,還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結局……”令人深感遺憾的是,比才未能等到這一天,《卡門》首演失敗后不足百日,1875年6月3日,他拋下了年輕的妻子,在法國布日瓦勒逝世,年僅37歲。天才音樂家們的生命都很脆弱,莫扎特35歲辭世,門德爾松和比才只活了37歲,肖邦39歲,舒伯特更年輕,死時才31歲。但他們創作的音樂遠遠超越了他們的生命,至今活在世界上,被無數次地演奏,讓無數人傾倒。
比才去世五年之后,《卡門》再度在巴黎上演,獲得了極大的轟動,演員謝幕次數之多,鼓掌時間之長,前所未有!比才已經無法看到這幕盛況,不能享受這份榮譽了。但他的名字,永遠和《卡門》聯在一起,響徹世界每一個角落,就像音樂大師們預言的那樣,《卡門》已成為最著名的歌劇作品之一,也是歌劇史上演出最頻繁的作品,這就是對作者比才的最高獎賞,也是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