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拳:中國傳統(tǒng)健脊術
- 姜南
- 1574字
- 2020-11-12 17:17:34
第三節(jié) 太極拳運動對脊柱健康的研究綜述
一、太極拳運動對脊柱健康影響的理論探討
針對太極拳運動對脊柱的健康影響,有關學者也進行了相應的研究。
李勇強、王曉冰指出太極拳運動治療脊柱疾患符合“用最小的解剖損傷和生理干擾換取最好的療效,用最低的社會負擔和生物負擔獲得最佳的健康生活”的治療理念。崔野指出太極拳最注重對脊柱的調整,主要是對脊柱的姿勢作了一系列要求,通過懸頂、豎項、圓襠、縮胯、含胸拔背、松腰斂臀等動作盡量使運動者自己有意識地緩和脊柱的生理彎曲,脊柱變直后會減小整個軀干的轉動慣量和非軸向分力,使椎間盤應力分布變得更加均勻,可以增加脊柱本身的穩(wěn)定性
。劉毅、王春光指出太極拳內含的“虛領頂勁”有利于端正頸椎,使頸部肌肉放松、協(xié)調、平衡,讓脊髓、血管、氣管等恢復到正常位置,且有使整個脊柱上拔之意;結合“氣沉丹田”,有使整個脊柱下拉之意
。縱而觀之,上拔下拉,實乃現代醫(yī)學“牽引術”在太極拳中的表現,而“牽引術”是現代醫(yī)學治療脊柱變形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宋樺指出太極拳牽引身體的作用一方面可減輕椎間盤壓力,改變突出物與神經根的相對位置關系,緩解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另一方面可以減輕椎間小關節(jié)的張力,穩(wěn)定脊柱節(jié)段
。詹華寧、莫也指出太極拳運動可增強脊柱相關肌肉、韌帶的力量與協(xié)調性,改善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從而改善脊柱的穩(wěn)定性;練習太極拳可以強化人體豎直肌、多裂肌及腰橫突間、棘間肌等后方核心力量肌群的鍛煉,為維持并加強關節(jié)脊柱的穩(wěn)定性,鞏固治療和預防復發(fā)提供保障
。張春暉、鞠寶兆認為太極拳的“主宰于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是鍛煉任脈、督脈、帶脈、沖脈的主要方法。“主宰于腰”要求練習者在“虛領頂勁,氣沉丹田”的原則下,腰部松沉直豎、微微旋轉來帶動上下肢的動作,既鍛煉任、督二脈,又使帶脈膨脹,從而達到健腎固腰的效果
。劉學貞、劉卉指出太極拳在松、頂、沉的體態(tài)要求下,從始至終使脊柱處于屈曲、伸展、旋轉及環(huán)轉等全面而整體的運動之中,其緩慢自然而柔和的多維運動對于保持脊柱的正常功能作用明顯
。
二、太極拳運動對脊柱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
宋樺通過24式太極拳鍛煉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影響進行研究,患者被隨機分為常規(guī)治療輔以太極拳練習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研究表明,通過6個月的太極拳鍛煉后,常規(guī)治療輔以太極拳練習組在直腿抬高角度、疼痛程度評分、腰椎功能改善指數、臨床康復效果、下肢神經傳導機能方面都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組;并指出太極拳運動能夠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骶椎的穩(wěn)定性,改善腰椎活動范圍,緩解肌張力,增加肌肉力量,減輕或消除突出髓核對神經根的壓迫,使外周神經的傳導功能得到改善。張立偉等通過推拿手法配合太極拳運動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總有效率達97.2%。研究認為推拿手法配合早期主動進行太極拳鍛煉,可以舒筋活絡,疏通氣血,緩解痙攣,解除疼痛,活血散瘀,消除腫脹,理順經絡,回歸復位
。紀春楠等通過電針結合24式太極拳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進行療效觀察,總有效率達92.3%
。研究指出二十四式太極拳有助于提高和改善軀干的協(xié)同性、控制力和靜態(tài)耐力,電針配合太極拳治療LDH有著很好的療效,可以有效預防該病的復發(fā)。張秀華通過針灸配合太極拳運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進行臨床觀察,總有效率達94.4%
。研究指出太極拳鍛煉可以緩解腰背腿部的疼痛和不適,治療腰背腿的病變部位,使緊張痙攣的肌肉、神經有節(jié)律地放松,使血液循環(huán)得到較好的改善,有行瘀理氣的功效。對于增加肌群力量,增強腰椎的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改善運動功能有很大的裨益。趙春峰等通過針灸配合太極拳運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進行臨床觀察,總有效率達95.7%
。研究指出針灸配合早期太極拳鍛煉,腰背部的肌肉有較大的、有規(guī)律的收縮和松弛,致使腰背肌肉的血液循環(huán)加快,可改善腰背肌肉的營養(yǎng)供應,從而使氣血周流,腰部的軟組織損傷得到恢復,減輕和消除腰、臀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等癥狀,腰部功能得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