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基金投資日志
- 望京博格
- 1303字
- 2020-05-21 17:50:53
第七節 為什么指數基金優于絕大多數主動型基金?
什么是主動型基金?需要依賴基金經理進行資產配置、設計持倉比例和進出策略的基金,就是主動型基金。指數基金恰好與它相對,是被動跟蹤指數進行投資的。股票指數里有成分股,每個成分股有不同的權重大小。指數基金完全復制指數里的成分股和每個成分股的權重,盡可能無誤差地跟蹤指數走勢。
在巴菲特的十年賭約中,他選擇的是指數基金,而與之對賭的另一方選擇的就是主動型基金。從長期看,指數基金優于大多數主動型基金,為什么呢?
一、費用低
主動型基金需要主動選股,其收益與基金經理的專業程度、經驗能力息息相關,基金經理必須要努力實現超越市場的平均收益,給予客戶更好的回報。而指數基金的目的則是跟蹤指數,縮小差異。
基金經理是有償服務的,主動型基金的管理費高于指數基金。普通基金的管理費率為1.5%~2%,指數基金則為0.5%。這意味著主動型基金的收益至少超過指數基金1%,實際收益率水平才能與指數基金持平。
同時,為了應對申購贖回,開放式基金還要預留一些流動性,無法滿倉操作,最高也只有90%。這同樣意味著主動型基金需要賺取更多的超額收益,總體算下來,主動型基金大約多賺2%的收益才可以和指數基金持平。
二、指數基金的長期收益比大多數主動型基金高
指數基金更傾向于無為而治,但大多數人都不看好被動跟蹤這種不作為,認為主動型基金的收益會更好。
指數基金教父、世界第一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鋒集團的創始人約翰·博格表示:相信主動型基金的人,潛意識會認為在市場上漲和下跌之前,基金經理就會有所行動。實際上,再高明的基金經理都無法準確預測市場的漲跌,自然很難采取正確的行動。事實證明,在危機發生時,主動型基金經理并不能保護投資者。但不管市場如何變動,指數基金卻能給投資者合理的市場回報。
為了說服董事會同意開發第一只指數產品,博格統計了從1945年到1975年指數基金和主動型基金的收益情況:主動型基金年化收益率為9.7%,而標普500指數的年化收益率為11.3%,年化超額收益率為1.6%,30年累計超額收益率是863%。
美國有一項研究用1929—1972年的美國股市歷史證明了博格所說的話:主動型基金采取市場擇時方法時,只有正確率超過70%,才能獲得與買入并持有同期股票的人相同的收益。主動型基金戰勝指數基金太難了。
2015年,先鋒集團再次統計了自1985年到2015年標普500和主動型基金的收益率,前者年化收益率為11.2%,后者為9.6%。指數基金同樣完勝。
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統計,2007年年底,指數共同基金、指數ETF在長期投資基金凈資產中共占15%,到2017年,這一數值已經達到35%。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指數投資。
在國內,指數基金的長期收益也比大多數主動型基金高。
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中證500指數累計收益率為283%,主動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只有177%,若放在160只主動型基金里面,中證500排名第23位,跑贏了86%的主動型基金(見表1-1)。
表1-1 股市主動型基金與中證500指數收益率比較

其實指數基金復制的是指數,而指數編制非常專業、嚴格,而且還會定期清理質量變差的成分股、加入更優質的成分股,保證了指數的質量。而主動型基金的選股、減倉、進出都具有較重的主觀色彩,即使最優秀的基金經理也不能保證每時每刻都能做出最好的判斷。長期來看,主動型基金很難跑贏指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