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4.0:構建生命型企業實戰指南
- 熊向清
- 1145字
- 2020-05-21 17:48:27
產品是一面透視鏡
生命型企業是一個宏大的話題,為什么要從產品這樣一個小的具體問題開始?
產品的確是一個具體問題,但卻不是一個小問題。
試想:企業憑什么活下來?憑什么取得發展?又憑什么蓬蓬勃勃、基業長青?我們會說:憑企業文化、憑人才隊伍、憑品牌影響力、憑先進流程、憑科學機制、憑強大的IT系統、憑綜合實力,等等。這些都相當重要,且不可或缺,然而如若企業拿不出過硬的產品,如若產品沒有為客戶所接受、認可、欣賞,如若產品仍然不能在總體上成為國人的首選,尤其是成為已經富裕起來的人們的首選,那么,以上所說的還是真實不虛的嗎?
說到底,產品就是一面透視鏡,它能照出生產者里里外外本來的樣子,人們能透過產品看出你是“人”是“妖”,能透過產品看到企業內部到底有什么“料”,有什么“貨”,包括文化、精神、軟實力、科技含量、隊伍狀況、管理制度的先進性、流程的科學性、架構的合理性、機制的有效性等。
產品也是一把尺子,它能丈量出我們精神的高度、格局的寬度、情懷的深度、才學的厚度和實力的強度。
產品更是實實在在支撐起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發展的一梁一柱和一磚一瓦。中國人民切實可靠的美好生活,源于國家的系統性崛起,也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取決于“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工程的全面建設,而全面建設的一系列成果就是“五大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文明是什么?文明就是人類活動的一切成果的總和,而人類活動成果的具體表現形態就是產品。
產品也是最終決定企業興衰成敗、生死存亡的命運法寶。華為憑什么馳騁天下?小米憑什么風生水起?海底撈憑什么屹立不敗?老干媽憑什么風靡全球?同仁堂憑什么基業長青?說到底,最終都是靠產品。唯產品,行天下。
產品,可以說是企業的生命線,然而,中國企業的產品與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怎么樣呢?
龍永圖曾經提出的“三個關鍵問題”非常耐人尋味,值得我們深思。他提出,暫且不要討論什么時候中國會超過美國,先問問三個問題:一是什么時候全球的精英會把他們的孩子送到中國留學,而不是像今天這樣把他們的孩子送到美國、歐洲留學?二是什么時候全球的年輕人會最欣賞中國的電影、文化和書籍,而不是像今天他們最喜歡的是美國的電影、文化和書籍?三是什么時候全球的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會首選中國的品牌?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問題:全球的消費者,包括中國的消費者,尤其是精英階層的消費者,什么時候會首選中國產品?這里的產品包括教育產品和文化產品。
這些問題的確擊中要害。某些中國企業的產品質量問題依然堪憂。所謂“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一切問題,最終都將會表現到產品上來。當前,影響國人“美好生活”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直接、最頻繁的影響來自企業的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