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管理4.0:構建生命型企業實戰指南作者名: 熊向清本章字數: 1223字更新時間: 2020-05-21 17:48:27
都是管理惹的“禍”
上面講到,一般企業員工的能量只釋放了三分之一,而根據我們的觀察,在一些優秀的企業和組織中,員工的狀態就像是打了雞血似的,這些員工的能量釋放遠遠超過三分之二。以餐飲業為例,在海底撈用心工作的員工比例甚至能夠超過90%,這就意味著其員工潛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釋放。而一般餐飲企業呢?多少餐飲企業的員工不都還是愛答不理、表情呆板、眼神迷離的樣子?按照冰山理論,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往往只是一角,絕大部分位于水下。員工的能量釋放也是如此,一般員工釋放出的能量只是小部分,而主體部分則沒有被釋放出來,又何來更高水平的價值創造和客戶體驗?
問題在于:員工的狀態是由什么決定的?說到底,是管理水平決定了員工潛力發揮的水平。
管理是什么?管理本質上就是營造組織環境,在這個環境中,能量得以生成、激發和聚集,并向著價值轉換。
海底撈之所以有高達90%的能量激發水平,很大程度上在于其CEO張勇的激發,是他對員工進行有效管理的結果。這種管理,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控制,不是“胡蘿卜加大棒”的效應,而是把員工當家人,當作企業生命系統中平等的伙伴加以尊重、珍惜和善待,這樣的管理是一種喚醒、一種呵護、一種引導、一種激發,是生命與生命的連接和交相互動,是以心換心相互滋養,是和諧共生的相依為命。
可是其他中國企業目前的管理現狀又怎么樣呢?
某權威機構調查的結果表明:中國企業的管理者中,只有19.1%屬于高績效的領導者;9.8%屬于鼓舞型的領導者;13.4%屬于不增加價值的領導者,這類管理者基本上無所作為,對企業績效不產生影響;還有高達57.7%屬于挫傷員工積極性的領導者。
對于上述情形,我們都不陌生。很多中國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其管理仍然處于經驗型和科學型管理階段,準確地說是處在偏于控制式的經驗型和科學型管理狀態。這種管理模式讓員工輕則不知所措和迷茫無助,重則冷淡和放棄,更重則內心憤懣而又隨波逐流,最為嚴重的則采取對立和斗爭的方式應對。這就使得員工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積極能動性所剩無幾,而創造力和想象力更成為稀有之物。當一個企業70%的管理者處于無效管理和負效管理的狀態時,員工的狀態將會如何?毫無疑問,將會呈現出前文所述的情形:充其量只有少數的員工對工作充滿熱情。那么,一個企業在員工整體上精神疲軟、缺乏熱情的情況下,其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客戶體驗會怎樣?企業與供應商、合作者、社區乃至社會的關系狀況會怎樣?企業最后的組織績效、發展態勢,命運結局會怎樣?毫無疑問,這樣的企業即便還能生存,也只能是茍且偷生,碌碌無為。組織的確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很難想象沒有組織的人類將會是怎樣的人類。然而如果組織的管理水平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那組織的生存發展能力、績效水平和命運狀態就必將發生嚴重的分化。所幸的是,中國的一些組織,特別是企業組織已經覺醒,其管理理念、邏輯,以及運作的能力、績效達到甚至超過了世界先進水平。但很多組織仍然被困在陳舊的思想、陳腐的意識、過時的行事風格和僵化的管理模式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