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楚河《魯迅小說》中的黑色家族

  • 曲月
  • 過河的螞蟻
  • 7876字
  • 2020-04-29 21:42:00

摘要:提起魯迅的小說,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必定要數小說中所蘊含的深刻寓意以及色彩紛呈的瑰麗語言。極端的色彩往往是魯迅小說中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也正因為魯迅對色彩語言的獨特造詣,才使得他成為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一縷奇觀。色彩是人類藝術文明發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人類美學意識的重要感知內容。在魯迅的作品,尤其是魯迅的小說中,魯迅塑造了一系列的“黑色人物”,為中國現代文學的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大批具有永恒藝術魅力的藝術典型。魯迅運用色彩中炫目的黑色,象征寓意地表達了自己特有的思想和情感。此類黑色個體也即“黑色家族”,本文就“黑色家族”中重要的代表個體予以分析,進而對魯迅小說的創作意蘊予以探尋。

關鍵詞:黑色家族魯迅色彩

一:魯迅小說里的色彩研究

魯迅一生著述極多,我們現在通用的《魯迅全集》(人民文學社1981年版)就收入三百九十九萬字,[1]但仍有遺漏,加上近幾十年林林總總發現的佚文,總量更是浩如煙海。我們要從這數以百萬計的文字里探尋魯迅的真諦,當真如大海撈針、望洋興嘆,但魯迅為數不多的小說卻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切入口。魯迅作為中國白話小說寫作的第一人,兼之白話小說又在其手中成熟,其小說蘊含的價值量是毋庸置疑的。《吶喊》可以說是魯迅第一部小說集,其中《狂人日記》、《祝福》、《故鄉》、《阿Q正傳》等篇章我們更是在兒時便耳熟能詳。我們從這些小說之中,不但見諸于人性,更見諸于魯迅深厚的藝術修養,尤其是他的美術修養可窺一斑。我們都知道魯迅十分熱愛美術,并曾大力倡導美育,這種愛好或者說修養于無形之中也影響了他的創作。他的小說無論是寫景狀物還是描寫人物,頗為講究色彩效果,十分注重色彩美學。[2]在《藥》《祝福》中富于色彩的形容詞成為作者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繽紛色彩的瑰麗搭配,不但增強了文章的辭彩,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化,無形中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和獨特的審美體驗。也有人曾對《吶喊》、《彷徨》、《故事新編》和野草四部作品的色彩做了統計,發現魯迅用的最多的色彩依次是白、黑、紅,[3]這自然不是巧合,而是魯迅與中國民間社會的深刻聯系滲入到他的美學趣味中的。而阿恩海姆在《色彩論》中曾指出,這三種顏色不但屬于基本色,而且其最大的特點是:“互相沖突,互不關聯。”這恰恰迎合了我國儒家哲學里“和而不同”的哲學思想,從而達到了一種藝術境界更深層次的大和諧。

首先,白色代表著素和雅的傳統意象,自古以來,白色在中國人民的心中便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魯迅的小說中,也毫不吝惜的展現了其對白色的偏愛。可以說白色是最超然的顏色,它既是素雅傳統之美的代表色,又象征著希望、純潔、無暇和神圣。在魯迅的小說中白色也是一種象征色、希望色,縱觀他關于白色的一切表現,都給人一種希冀曙光之感,讓人心向往之而又悵然失措。說起白色運用最為典型的小說作品,《白光》無疑排在第一位。落榜的陳士成從臉色灰白眼中發出古怪閃光,再到剛進房門滿眼的明亮,再接著燈火熄滅月亮的寒光照耀著獨行的夜人,再到白光如一柄白團扇,搖搖擺擺的閃起在他的房里,又到這白光分明且遠遠的在前面。[4]每一次白色的出現既給了陳士成一絲希望的曙光,又一步步把他推至夢想破滅的邊緣,直至最后河邊出現的泛白的男尸給人一種悵然失落之感。相較而言,紅色是一種較為積極的顏色,這類顏色在魯迅的作品中代表著旺盛的生命力和熱烈的紅色世界,從色調上看紅色屬于暖色調。因而在眾多作品中,紅色大多用來描繪和渲染熱烈和積極正面的情感。[5]這類的代表作品如《死火》,尤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似小說又非小說的作品運用了大量的象征,給后人的解讀增加了不少困難,甚至也有人稱它可以和卡夫卡的《城堡》、《審判》中語言的撲朔迷離相媲美,但毋庸置疑的是這部作品擁有著出色的色彩描寫與非凡的想象力,更遑提它本身極高的藝術價值。死火的結局有兩種,一是凍滅,二是燒盡。這就像錢理群教授拿他當時七十多歲仍在搞研究的老恩師做的一個生動的比喻,老恩師說:我現在的人生有兩種狀態,像極了魯迅的《死火》,一種是繼續在我的崗位上發揮我的余熱,可這充其量也不過是垂死掙扎而已。另一種是放棄現在的事業,過一種清閑自在的晚年生活,可這對我來說又無異于等死,說得好聽一點也就是坐以待斃了。然而《死火》的結局卻是發人省醒,文中這樣描述:“他忽而躍起,如紅彗星,并我都出冰谷口外。”我和死火都做出了選擇,而死火的選擇是燃盡最后的紅,與其說我和死火是對立的兩個物體,不如說我就是死火,并執著的為被冰谷的寒氣籠罩著的青年,燃盡最后一絲火光!

魯迅曾寫過一篇《夜頌》,在文中他寫道:“我本是愛夜的人,而且據說愛夜的人有著聽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6]由此可見魯迅對黑夜或者說黑色是何等的偏愛了。而黑色又是另一種極端之色,在所有的顏色之中顯得尤為醒目。俄國學者康定斯基曾說過:“黑色猶如太陽熄滅后的虛無,猶如沒有未來的永恒沉默。”由此可見,黑色在人的意識里,是一種充滿死亡、虛無的色彩。在運用黑色時,魯迅以人們對黑色的固有認知作為基礎,利用黑色的固有特性,在小說中,將一切違背真善美的事物都用黑色進行刻畫,運用黑色來演繹負面情感,從而給人一種丑陋、黑暗之感覺,渲染壓抑與低沉的氛圍,代表作如下文提到的《藥》中的黑人。

二:黑色家族成員分析

魯迅的小說別具一格影響至今,很大的程度上在于他通過對不同色彩的對比,引發強烈的觸感,從而達到一種令人震驚或者“觸目驚心”的效果。讀魯迅的小說,我們往往會發現每讀完一篇,腦海中便仿佛生生烙印上了一副別致的畫面,久久揮之不去。從小時候《閏土》里的月下瓜田圖,再到初中時學習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的蟋蟀蟈蟈圖,每一次我們腦海里都能烙下一個或者一群鮮明的景象或人物事物,我們不排除這是作者深厚文字功底的體現,而這更是代表著一種寫作方式亦或者說游戲方式,顯然魯迅是較為清晰地明了他內心想要表達的東西,并且明確知曉該當如何表達。用黑格爾的話來說就是,一方面他參與了這個文字游戲,他扮演了在游戲中他所扮演的角色,一邊他知道自己這是在表演,而另一邊他又享受著這種表演。這種寫作方式或者說是文字游戲不被一般的作者可模仿,就仿佛他自己所說:“往內心的深處挖,再往深處,直至挖出血淋淋的現實。”顯然他的寫作是帶有著一種目的,并且一直為這種目的而寫作,所以他筆下的人物才會如此生動,又富于生命力,也才會在歷史的長河之下熠熠閃輝,而他筆下又有一群與眾不同的個體,他們生來漆黑,又以黑色描繪,可謂濃墨重彩。如《藥》里那個換血饅頭的人,文中便是如此描述:“‘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攤著;一只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在一點一點的往下滴。”我們似乎可以親眼望見一只漆黑的手沾滿紅色的情景,兩種都是極端的色彩,此刻交融之下既有黑色的陰森,又彰顯出紅色的凄涼,紅色完全成了黑色的反襯,魯迅又仿佛借鑒了斯丹達爾那篇著名的小說《紅與黑》的象征手法似的,分別予以它們正義與邪惡的象征,紅色被黑色所染,也即正義被邪惡壓倒,寥寥數筆一幅炫目的色彩圖躍然紙上。前面說過這類黑色個體稱作“黑色家族”。現在我們來梳理分析一下黑色家族的成員。

1.過客

過客不同于看客,兩者在魯迅的小說中都是特殊的存在,兩者在小說中也都表達著一個共同的主題,即是對國民性的批判。過客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魯迅對于自己生命哲學的一個總結。關于過客這一形象,魯迅曾在給許廣平的一篇通信中說到:“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東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向著我自以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淵,荊棘,峽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負責。”[7]這便是對過客中那個勇敢堅毅形象的最好說明,就好似魯迅于生命的黃昏作的那篇《臘葉》中所說,是為愛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而在文章末尾卻對“愛我者”如此囑咐:不要再保存、賞玩、留戀于我,因為沒有這樣的余閑,還有許多事要做。言外之意便是告誡后人:忘掉我吧!這似乎與《過客》中的情感不謀而合,首先來看看文章中的我是怎樣遭遇過客的——

約三四十歲,狀態困頓倔強,眼光陰沉,黑須,亂發,黑色短衣褲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脅下掛一個口袋,支著等身的竹杖。

這便是魯迅為我們塑造的在曠野中匆匆而過的“過客”典型,毫無疑問,他屬于“黑色人”家族中的一員。從某種意義說文中的魯迅就是魯迅自己。他從出現伊始,就在一直往前走、往前走。我們似乎可以說過客的行走是漫無目的的,因為他對老人所問的三個問題都做了否定性的回答——

“你是怎么稱呼的。”——“我不知道”。

“你是從那里來的呢?”——“我不知道”。

“你到那里去嗎?”——“我不知道”。

這簡直是我們生活中典型的一問三不知現象,但過客又有著堅定的目的,他要往前走,他要完成他的使命。為此他拒絕了小女孩的關懷,也拒絕了老人的勸導,因為這在他看來,一切的愛與同情,一切加之于己的布施,都會成為感情上的重負,都會收到布施者的牽連,從而不能使他超然獨往,不能使他完成自己的使命。盡管他也不知道那所謂的使命為何,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完成,他早就知道,希望不過是個娼妓,但他還是堅定一點,一直往前走就是了。這種黑色的典型,代表了一種倔強,代表了一種明知前路是墳,也要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又與以往黑色代表的壓抑沉悶之感有所不同,這可以說是魯迅的獨創,也可以說中國文學史上的獨創。在“過客”黑色的外表之后,我們不難看到作者的身影,魯迅在經歷了新文化陣營分化以后,雖然也曾失望彷徨過,但他仍高舉著投槍,向著“無物之物”的舊勢力擲出凌厲一擊。

2.宴之敖

提及宴之敖這個名字,可能并不算陌生,最早見于晉代干寶的搜神記卷十一,兩者故事內容大致相同,這也是魯迅后來戲說他的《鑄劍》“寫得較為認真”,[8]主要便是指的這一點。但魯迅又有自己的理解和創造,小說剛出版時題名為《眉間尺》,后在1932年編入自選集時又改題為《鑄劍》,之所以改動則正是為了突出“劍”的形象,以及鑄劍的意義,就好比上文中提到的《死火》,題目也曾多次改動,魯迅先是在“冰的火”與“火的冰”之間躊躇多次,都不甚滿意,后改為死火,不但成為一個著名的意象,也使整篇文章的主旨得到升華。從側面上也顯示出了魯迅對于寫作態度的嚴謹,選詞造句必嚴加斟酌,直至找出合適的詞語方可。

我們先來看一下鑄劍時的描寫——

我家漆黑的爐子里,是躺著通紅的兩把劍……待到指尖一冷,有如觸著冰雪的時候,那純青透明的劍也出現了……

窗外的星月和屋里的松明似乎都驟然失去了光輝,唯有青光充塞宇內。那劍便溶在這青光中,看去好像一無所有。

從這段文字之中,我們又看到了魯迅慣用的色彩:白、紅、黑,還有青,而且是好似一無所有的青。我們似乎又領悟到了魯迅的另一種哲學,那是與《過客》中的反抗絕望截然不同一種哲學,那就是“無”中的“有”。[9]這是一種性格也是一種精神,而真正體現這種性格和這種精神的人正是小說中那個黑色的人。正當善良、單純的眉間尺陷入“路旁人”的包圍中,他突然出現了,文中這樣描述他的形象:

前面的人圈子動搖了,擠進一個黑色的人來,黑須黑眼黑睛,瘦得如鐵。他并不言語,只向眉間尺冷冷地一笑。

作品第二次描寫他時,依然突出他黑色的特征,那時眉間尺正退出城外,忽然發現“前面卻僅有兩點磷火一般的那黑色人的眼光。”魯迅竭力描寫他的黑色,本就是黑眉黑眼黑發黑須,現又用夜來襯托他的黑,從而使宴之敖這一黑色人形象在我們腦海里留下強烈的畫面感。這個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黑色人宛如一個充斥著巨大吸力的黑洞,帶著幾分可怖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小說一開始通過眉間尺與老鼠搏斗的故事來著力突出眉間尺“不冷不熱”的優柔性情,但當母親向他轉述鑄劍的故事以及傳達父親遺旨后,眉間尺卻是另一種性格。最能突出他后來性格的場景莫過于當黑色人向他索取頭和劍時,他毫不猶豫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和寶劍,從而“鑄劍”的題旨在眉間尺的成長之中得以進一步的展開。

宴之敖可以說是“復仇之神”,早在他的另一篇小說《兔和貓》中我們似乎就可以看出魯迅有種仇貓情結,也就是所謂的復仇情結。只不過他所要報的是人間一切仇殺現象的仇,是一切殘害生命的仇,這也注定了黑衣人黑衣人和眉間尺在復仇中要與對手同歸于盡。[10]黑色人從“無”中來,到“有”所為,又歸“無”中去。從這篇小說中我們可以窺見魯迅式智慧,更能領悟到魯迅式哲學。

三:黑色家族的成因

1.時代精神下的產物

魯迅精神代表的是一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如果有人問魯迅留給我們民族最大的財富是什么,那么毫無疑問是創造,是突破,是敢為人先。他首先倡導白話文小說寫作,首先站出來給國人當頭一棒,首先突破固有模式不斷嘗試新的寫作方法,首先引進國外作品與西方醫術。當然這里的首先并不是說他是各個行業的第一人,而指的是他能處處走到別人前、想在別人前。正是這敢為人先的精神造就了魯迅,也造就了魯迅筆下一個個經典的人物形象,而他們又有著他們各自所代表的時代精神。魯迅“黑色家族”的成員里有古代神話的英雄,如后羿、大禹;有具有現代新思想的新人如魏連殳、過客;有古代的圣人,如墨子、老子;也有古代的傳說,如干將、莫邪。可以說魯迅把這些散落在歷朝歷代的各式各樣的人物,用他的一支妙筆,用他奇特的想象力和獨有的生命體驗綿延成線,然后連貫成篇。同時魯迅在還原他們大致事跡的同時,又富予了他們超過他們所處時代的思想,從而進一步的對他們的人性或者說內涵展開調查。

《非攻》中的墨子還有《理水》中的大禹他們代表的是一種“俠”的精神,同時也代表著一種不屈不撓反封建反傳統的戰斗精神。魯迅先前便強烈地呼吁精神界之戰士,他說真正的精神界戰士要具備以下四點:首先是清醒的現實主義和反對瞞和騙的反虛偽精神,再者是看事情要具有深刻而科學的思維方法,然后是要有精神的自覺和思想的獨立,最后要以“緩而韌”的持久精神去實現反抗“質化”傾向的目標。而墨子和大禹便是這種精神的代表。而《鑄劍》、《孤獨者》則代表了一種革命的復仇精神,關于《鑄劍》的復仇精神本文前面也大致提到過,宴之敖有著一副嚴冷的外表和俠義的心腸,他說:“我的魂靈上是有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傷,我已經憎惡了我自己。”這樣強烈的主管感受,顯然是作者將自己的復仇精神移到了這個“黑色人”身上。《孤獨者》則是另一種情境,同樣體現著作者強烈的復仇精神,主人公魏連殳是個極端的異類,與整個社會格格不入,就像卡夫卡筆下的那個大甲蟲或者說是那個總是徘徊在城堡周圍的K,他總是對別人愛理不理卻又十分喜歡多管閑事且好發議論,往往都是驚世之言,這點又像極了塞萬提斯筆下的那個瘋瘋傻傻的唐吉訶德。由于他奇特的性格他的霉運也隨之而來,整個社會開始慢慢地從生活到精神上開始剝奪他的一切。魯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人愛我,我將歡喜,有人恨我,我亦歡喜,因我至少還有讓他們恨的價值。”可以說魏連殳此時的境遇完全是未恨而活,他選擇了他最看不起的職業,投靠顧師長做顧問,這樣就有權有勢,還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最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全身心投入復仇中的魏連殳形象,他本是一個對社會的發展對民族的出路有著清醒認識的人。卻因為復仇方式的差異造成了與黑色人宴之敖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

2.家族對魯迅性格的影響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魯迅不同于一般的作家,首先便是因為他的家族經歷,他的家族命運跌宕,因此他所受的影響也更久遠、更深刻。魯迅祖父周介孚決意從事科舉以振興家族,他刻苦學習,終于考中進士,但卻仕途多舛竟致招來殺身之禍。祖父入獄后,父親又忽然病倒,幼小的弟弟又需要照顧,家庭的重擔便落在了魯迅身上。平常的籌措,還有每年季的為祖父免遭極刑而借款、通關節等等,他都與母親共同承擔。[11]魯迅的大姑母周德性格十分剛強卻又是另一種悲劇,最突出表現在她因繼母也許是玩笑的一句話冒險回家,最終喪生在暴風雨中。同樣大姑母的悲劇又遺傳到了她女兒身上,周德的女兒名叫玉姑,玉姑在周氏家族先是遭到兄嫂的虐待壓迫,隨后嫁給一個茶食店的伙計做妾,之后又遭大婦凌虐,后來又被賣去青樓,悲慘的境遇可想而知。一連串至親骨肉的不幸,對魯迅的打擊和影響是極為深刻的,也因此種種,魯迅開始融匯各種感受,開始思考家族的命運,一顆蓄勢待發的黑色種子在少年魯迅幼小的心靈里悄然生根。

3.自我形象和主體精神的反映

在許廣平后來的《回憶錄》中曾這樣回憶魯迅第一次給她們上課時的情景:“突然,一個黑影子投進教室來了。他那大約有兩寸長的頭發,粗而且硬,筆挺地豎立著,真當得‘怒發沖冠’的一個‘沖’字”,換句話來說魯迅留給許廣平的第一印象是黑,一團黑!而小說《孤獨者》中魏連殳的形象是這樣描述的:短小瘦削,頭發蓬松,須眉濃黑,兩眼在空氣里發光。很顯然,在魯迅筆下黑色家族的人物形象里是有著作者自身的精神投射的。再者如《鑄劍》中眉間尺的經歷,同樣蘊含了作者的生命體驗,眉間尺為父報仇勇于抗起家庭的責任,而魯迅在從大家族的神壇上跌落下來之后亦要扛起整個家族的大旗,然而眉間尺和魯迅的境遇畢竟又是不同的,眉間尺有著黑色人宴之敖的幫助,我們或許可以假設,在幼年魯迅心中必定也有一個如黑色人宴之敖般高大形象的存在,能幫助他們從家族噩夢中走脫出來,這個人也許就是他的大伯,也許是他的姑媽,也許是其他的人,但無可否認的是魯迅畢竟沒有等到這樣一個黑色的人,于是在創作過程中一種特有的補償機制也是作者內心獨有生命體驗戰勝了理智,作者內心的情感開始不自覺的流露到作品之中,形成作家自身獨有的風格。于是也便造就出了一系列的黑色人的形象。從一些央視的紀錄片或者是一些關于魯迅的傳記之中,我們不難了解到魯迅是偏愛黑夜寫作的,往往一坐就是一夜,甚至到了雞鳴報曉,到了人聲鼎沸的時候他還恍然不知。黑夜或者黑色帶給他的不只是靈感,更是熔鑄在他生命里的一種超凡的生命體驗。黑色在魯迅作品中毫無疑問是象征著魯迅性格中某種執拗的存在和可貴的精神。諸如魏連殳的孤獨、宴之敖的復仇、后羿的渴望戰斗、夏禹的公而忘私、墨子的為民請命、過客的反抗絕望,從他們共有的色調——黑色中,可以分明感覺到一種相同的內核:一種堅定、執著、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12]

綜上所述,魯迅筆下的“黑色家族”蘊含著豐富的寓意和精神內涵,一方面在黑色家族身上體現著某種時代精神以及作者某種程度上的自身形象,另一方面作者通過對幾種基本色彩的熟悉運用,為我們構建出一個豐富龐大的精神世界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宏大的視覺盛宴。紅、白、黑三種色彩在作者筆下極盡變化之能事,又分別賦予其獨有的象征與內涵,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

參考文獻:

[1]李文兵《新版〈魯迅全集〉有什么特點?》,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2]馬彥峰《倔強的黑色之魂——論魯迅小說的“黑色家族”》,2009.

[3]錢理群《心靈的探尋》,BJ大學出版社,1999.

[4]劉旭《魯迅全集》,中國文聯出版社,2013.

[5]張粲依《論川端康成小說中的色彩美》,2017.

[6]魯迅《夜頌》,《魯迅全集》5卷《淮風月談》,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7]魯迅《臉譜臆測》[A].魯迅全集:第6卷[M].BJ: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8]魯迅《致增田涉》,《魯迅全集》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9]錢理群《詭奇、荒誕的背后:魯迅的另一類小說》,《魯迅作品十五講》,BJ大學出版社,2003.

[10]馬彥峰《倔強的黑色之魂——論魯迅小說的“黑色家族”》,2009.

[11]彭定安《魯迅的性格與家族的影響》,1986.

[12]馬彥峰《倔強的黑色之魂——論魯迅小說的“黑色家族”》,2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明星| 永嘉县| 尉犁县| 渭南市| 东乌| 河北省| 克拉玛依市| 汝南县| 枣阳市| 靖远县| 军事| 永泰县| 安溪县| 北安市| 准格尔旗| 澎湖县| 海丰县| 山东省| 大同市| 巩留县| 阳谷县| 海盐县| 贵州省| 句容市| 合江县| 芜湖县| 景东| 高密市| 花莲县| 集贤县| 大悟县| 石阡县| 湖州市| 当涂县| 徐闻县| 个旧市| 西盟| 独山县| 太保市| 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