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水墨淡渲百味生——品潘錫林中國畫

張靜

潘錫林,野風堂主人,安徽天長人,現為天長市書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自幼受文化底蘊深厚的皖東山水熏染,他的畫以其荒寒、野逸、蒼茫、老辣的風骨傲然林立于中國畫壇,那一幅幅筆墨飽滿、灑脫飄逸的畫給了人們一個獨特的水墨世界。

走進這些畫的時候,是收到潘先生寄來的畫冊近一個月之后了。這陣子,總忙得焦頭爛額,偶爾上線,看到先生閃亮的頭像,愧疚之情不言而喻。

細細觸摸,黑白套色封面,中式繪畫,還有,那一抹抹在墨染中鋪就開來的《西窗難留芭蕉夢》《荷塘思緒》《池塘一夜秋風冷》《溪水蕩舟》《青山老屋》《聽松圖》……它們靜靜地佇立著,與我相遇,仿佛生命與希望、平凡與敬畏、寂寞與繁華,一起徐徐地彌散,蕩漾在我的視線里,一圈一圈地漾出漣漪,而我的心,寂靜得只剩下呼吸。

其實,我幾乎不懂畫,充其量也就喜歡潘先生一任天然、興之所至的畫風而已,尤其是他潑墨中呈現出的素凈與淡雅,以及畫面中極其容易捕捉到的一份來自生活的意趣橫生,似清風白月般擋也擋不住。

走進先生畫中,你有一種曠遠和豁然的感覺撲面而來。那些屬于原野獨有的山村野渡、秋山茅屋、荒天古木、夜月無跡,雖是荒寒幽寂之境,卻也是生命挺立于這寂寒世界的獨白。曾記得歷代游子,漂泊羈途,這山山水水最終成了其靈魂止泊的歸屬。我們循著先生水瘦山寒的畫卷,仿佛能看到籬下床頭的一燈明滅、月光下的一棹孤舟,斷斷續續地敲打在游子的心頭,欲說還休,原來,這白山依舊,黑水依舊,生生不息。這里要說的是先生一支畫筆、一雙慧眼、一顆慧心,為我們勾勒而出的世間溫情圖了。你看,魚躍鳶飛,是流動飄逸之境,卷舒取舍如太虛片云,俯仰自得;一窗梅影,婉約素雅,仿佛道盡清瑩透明之境;而一方窗牖處疏影雅軒,月影婆娑,清光滲透,若凝神閉氣,定能聽泉眠云,恍然間,那種返璞歸真的人性之璞玉卓然紙上!

中國的山水畫,素有“水墨為上”之說,千百年來,萬川之月,川,在遙遠的地盤結著平靜的黛藍;月,在悠長的思緒里勾勒出空靈的清輝。而先生墨中的嶺上、坡腳,或安幾間破舊茅屋,或橫一座簡陋小橋,或綴一掾傾斜草亭,一簡一繁,筆筆涂在了心房的墻壁上,似乎有一枝驚艷,掛在心頭的枝丫上,隨風搖曳。

那一刻,心無籟,靈無聲。

賞潘先生最多的是先生的花鳥百趣圖了,潘先生畫荷,畫葦、草,再藏以一二水禽,使人想起“興闌鳥啼盡,坐久落花多”的幽靜;先生畫菊,鋪以濕地,遠橫疏籬,又是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先生畫牡丹,蒼石相托,溪水為潤,歇枝一二淡墨小鳥,雅趣同在;先生畫荷,無盆中之荷,無庭院之荷,卻是鄉野水荷,綻放時,暗香簇簇,凋謝了,也有一股倔強的生命屏息而來。我浸在其中,念及的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體會的是萬物同一、天人合一的境界,對先生的仰望也油然而生。也許,一支橫笛、一架琴瑟,可以使舟也搖搖,月也泛泛,而一方水墨、一筆丹青,卻能使人的生命得到皈依,心靈得到濯洗。

這般想著,倒是拙筆了卻我一樁心事,但愿不枉潘先生厚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马公市| 阿克陶县| 康平县| 兰州市| 额济纳旗| 清河县| 吉林市| 淮滨县| 湘潭市| 大新县| 嘉义市| 利川市| 健康| 兴安盟| 佛冈县| 呼和浩特市| 察隅县| 诸城市| 科技| 阿图什市| 布尔津县| 铜梁县| 孟州市| 扶沟县| 罗江县| 海晏县| 东方市| 云阳县| 新干县| 石景山区| 开远市| 潼南县| 小金县| 吉林省| 五家渠市| 喜德县| 阿城市| 彩票| 邳州市| 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