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迷戀“白天的星星”
- 在云端:橡樹的愛情
- 經典文庫編委會編
- 1405字
- 2020-04-30 18:08:11
楊海亮
白天有星星嗎?你一定會不假思索地說:“沒有!”可是,美麗的俄羅斯姑娘別戈爾利茨與你的答案不一樣。
在別戈爾利茨還只是一個少女時,一位老人告訴她,白天有星星,而且白天的星星比夜晚的星星更亮、更美,不過,只有在很深、很深的井里才能看得到。從那天起,小女孩就有了一個壓倒一切的想法——看見白天的星星。
一晃許多年過去了,別戈爾利茨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上留下了足跡,在許多村落里留下了腳印。她見過無數的水井,有牛蒡靜靜包圍的老井,也有水泥剛砌不久的新井,卻一直沒有遇到那口能夠看到白天星星的井。然而,她始終沒有沮喪,沒有放棄。
就這樣,別戈爾利茨一直心懷追尋白天的星星的夢想。當她成年時,已是一位非常出色而且備受歡迎的詩人。她無怨無悔地告訴自己:“我不僅相信確有這樣的水井,并且我還希望我的心,我的書,也就是我向所有讀者敞開的心,也像水井那樣能夠映照和珍藏白天的星星——人的心靈、生活和命運……”
這是我在被譽為“世紀傳記”——《白天的星星》中讀到的故事。別戈爾利茨的人生經歷仿佛是一個童話,一個寫給孩子的童話,我卻固執地相信,這是真的人,真的事,真的情,真的有白天的星星。而且,我相信所有內心真誠的人也都看到了“白天的星星”,看到了它的亮,它的美。這種幸福令人陶醉,還惹人掉下歡笑的淚!
別戈爾利茨熱愛文學,熱愛詩歌,她希望讀者能在她的心中,在她的“幽暗而又清澈的水井深處看見那些普通肉眼看不見的、仿佛并不存在的白天的星星,看見它們燦爛的光輝”。想必,這是女詩人最美好、最期盼的愿望吧。可是,更多的人卻無法看見“白天的星星”。不!準確地說,是他們根本就不相信有“白天的星星”。
文學是虛無的,文學是軟弱的,文學是無用的……當我試著模仿那些疏遠文學、討厭文學,甚至仇視文學的人的口吻說出這樣的話來時,內心劇烈作痛,無法自持。我不禁驚訝有的人的冷漠、勢利與無知。
坦白地說,無論是讀書還是待在社會,我總是勉勵自己做“書呆子”,因為我固執地認為,不做“書呆子”,就做不了“聰明人”。而多年的經歷證明——讀書人是幸福的,一個熱愛文字的人是充實的、富有的、愉快的……
如今,我從事的職業,應付著方方面面工作的,不論是說話、論證、寫文章、作演講,靠的都是讀書積累。尤其是大學那幾年,讀書、寫作幾乎成了我的兩門“必修課”。我依戀母校的毓園,感激師長的指點,圖書館的燈火見證了我青春的歡樂和充實。有一次,為了爭搶座位,竟魯莽地撞壞了閱覽室的玻璃門,弄得管理員罵我是一個瘋子。而這些,對今天的許多人來說,似乎太過遙遠,太不真實。他們早已不相信“賣火柴的小姑娘”,不相信“變成天鵝的丑小鴨”,不相信歌德晚年的愛情,自然也不相信“白天的星星”。他們談論的更多的是手機、網游、瘦骨、修甲……
春暖花開,陰晴圓缺,大自然如此奇妙和美麗,文學將那撩動人心的瞬間定格;悲歡離合,生死禍福,文學將那淚水歡笑化作永恒。無論自然,無論人生,都是文學最受歡迎的客人。熱愛文學的人,除了擁有現實的物質世界,還擁有另一個更浩瀚、更豐富的精神世界。在那個世界里,充滿溫馨,充滿善良,充滿浪漫。在那個世界里,在白天,也能看見明亮閃爍的星星。
誠然,生活中不接觸文學的人,也有善良的,虔誠的,可愛的。人性的美好固然不完全來自書本,但我仍然相信,我們越靠近文學,就越靠近善良、虔誠和可愛,卑鄙、虛假和丑陋就越遠離我們。當我們一步一步朝真、善、美走去的時候,我們也就看見了白天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