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頂崗實習與就業指導
- 劉小慶 俞林輝 王存芳
- 2339字
- 2020-04-28 10:35:28
1.2 職業環境
隨著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用人單位的要求越來越高,相關的職能部門也在加大對市場的管理和調控力度,這些因素對個人調整職業發展方向把握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大學生在了解職業發展狀況的同時,還要從職業環境的內涵、職業環境的發展趨勢和職業的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更多的了解和認識。
一、職業環境的內涵
職業環境指某種職業在社會大環境中的發展狀況、技術含量、社會地位和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職業環境分析是為了了解職業發展對職業環境的要求、影響和作用,綜合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加以衡量、評估,并做出正確的反應和判斷。
大學生通過對職業環境及其發展趨勢進行了解和分析,可進一步掌握職業發展趨勢和就業形勢,從而對職業生涯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最終確立與自身匹配度最高的職業發展方向。通常所說的職業環境包括社會環境、行業環境、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4個方面。職業環境與就業環境相互關聯,了解職業環境的內涵對熟悉就業環境和把握就業形勢有積極的意義。大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應該逐步養成對職業環境進行探索和預測的習慣,加大對自身的管理力度,以期畢業后能夠健康發展職業生涯。
二、職業環境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職業在不斷分化的過程中也在逐漸趨于完善,人們的職業期望也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任何一種職業的選擇都要受社會環境、自身素質和其他社會因素的制約。一個人的職業期望能否變成現實,與職業環境和就業環境的實際情況是分不開的。我國職業環境的發展趨勢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
(1)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競爭十分激烈。
(2)多元經濟共同發展。我國當前的職業環境仍圍繞著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
(3)現代化建設任重道遠。根據國家的發展規劃,我國計劃在21世紀用30~50年的時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現階段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
(4)知識經濟初見端倪。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經濟環境已經出現并開始發展壯大,大學生必須做好充分準備,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要求。
職業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進步的標志。科學技術等因素引領著社會不斷進步,從而使社會職業的數量、種類、結構、要求也不斷發生變化。職業環境主導著職業的未來發展方向,職業市場必將更加專業化和多元化,綜合型人才的作用將越來越大,社會分工將朝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
三、職業的發展趨勢
在社會需求的推動下,科學技術和經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新的職業不斷產生,而當社會需求不再存在時,過時的職業就會逐漸消亡。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職業分工越來越細,種類越來越多,科學技術含量高的現代職業將迅速發展。與此同時,現代職業對從業人員的任職要求也將越來越高。在職業產生與消亡的客觀規律要求下,大學生在選擇職業類型時不僅要考慮個人的職業發展意愿,還要考慮社會需求變化的趨勢。職業環境和職業的發展趨勢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大學生需要對職業環境做出合理清晰的分析,抓住關鍵信息,對職業的發展趨勢做出合理正確的判斷,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的就業機會與方向。
大學生選擇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即是對未來發展道路的把握。所以,在職業的選擇過程中,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對未來職業的需求和發展進行分析。當今的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人們對創新觀念的重視,使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井噴式”地出現。而國家對于產業結構調整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開展,讓職業的發展又呈現了一些新的趨勢,主要有以下3點。
(一)傳統職業不斷消逝,新興職業不斷產生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職業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新科學技術有關的職業不斷產生,年輕人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使他們對新興職業產生極大的興趣。反觀那些傳統的職業,尤其是一些手工藝業,由于精通一門手藝需要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和沉淀,且隨著機器化大批量生產的普及,其效率遠遠高于人工效率,傳統的手工技術大多被現代技術淘汰,因此很多傳統的職業正在逐漸消逝。
(二)職業的專業化、技術化程度越來越高
從目前的就業情況分析,各崗位對人員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過去單一技能就能勝任的崗位,現在則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與復合技能。究其原因,在于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出現了許多專業化、技術化程度更高的職業。這些職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高于傳統職業,而且更加青睞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相關職業,往往需要從業人員運用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來推動產業發展。從業人員的智力、創新能力、技術水平的高低決定了產業的發展高度,因此職業的專業化與技術化程度不斷加深,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良好的綜合職業能力,從業人員需要不斷提升自我來適應現代職業的需求。
(三)第三產業相關的職業高速發展
如今,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第三產業的大力發展有助于加快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經濟素質和綜合國力。據統計,在發達國家中第三產業的產值占GDP的比重為60%~70%,而我國第三產業的產值僅占GDP的40%左右。這也說明了我國的第三產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隨著第三產業的不斷發展,相應的職業規模還會繼續擴大,由此會產生大量的職業與崗位,緩解國家就業壓力、吸收社會勞動力。
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夢想,這個夢想將引導個體做出人生的選擇。當大學生在展望未來職業生涯的時候,首先要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明確自身的生活需求。然后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職業環境進行分析。同時,大學生可以搭乘職業發展趨勢的“順風車”,參與那些適應時代潮流變化趨勢的職業,不斷完善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再通過努力,就一定會取得職業生涯的成功。所以,大學生在對職業目標進行規劃時,需要對職業的發展趨勢有清晰的判斷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