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無效溝通:溝通力升級的53種策略
- 王春芝
- 1556字
- 2020-05-06 16:01:50
04 以利他為出發點,主動分享
分享,是指與他人共同享受歡樂、幸福、好處、想法等。在生活中,樂于主動分享的人,往往更能打動人、招人喜歡,因此更容易實現與他人之間的有效溝通。所以說,有效溝通要從主動分享開始。
我認識一個男孩,性格開朗活潑,人緣特別好。我經常想,如何才能成為像他那樣的人,走到哪都有朋友、跟誰都能聊得來呢?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活動,他剛好也在活動現場,我便主動走過去跟他打招呼。
期間,我的一個朋友湊到我身邊抱怨說,他最近總是失眠,實在太痛苦了。
坐在一邊的男孩聽到這句話主動說道:“我之前也經常失眠,一個老中醫給我開了一個食療方子,吃了一段時間,效果還挺好的。我把那個方子分享給你吧?”
朋友很開心地說:“那太好了,謝謝你。”
接下來,他們圍繞著“失眠”這個話題聊了一個晚上。
這件事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沒有不能聊的人,只有不會分享的人。分享,就好比在溝通雙方之間搭了一座橋,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溝通更順利地進行。
但是,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分享不是天馬行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在實際的溝通中,很多人都會陷入這種誤區。于是,不少人在溝通中會有諸如以下情形的分享。
“我男朋友今天給我買了一款限量包包,我太開心了!”
“我這個月拿了全公司第一的績效獎金。”
“我今天去了心儀已久的餐廳。”
……
這些話的確是在分享快樂、開心、幸福,但未必是對方想聽的。如果不是對方想聽的,你分享的這些很可能會變成一種炫耀,進而會導致溝通失敗。所以說,要想促進有效溝通,還要懂得以利他為出發點主動分享。
利他,即對別人有好處,而對自己沒有明顯益處的自覺自愿行為。利他主義有四個特征:
特征一:以幫助他人為目的;
特征二:不期望有任何精神或物質獎勵;
特征三:自覺自愿的;
特征四:利他者可能會有損失。
總而言之,你的分享一定可使對方受益,才能促進溝通順利進行。
例如,你的朋友正在因為身體肥胖的問題而煩惱。此時,你應該主動分享的是減肥經驗或技巧,而不是美食。當你分享減肥經驗或技巧的時候,對方一定會非常感激你,并且會對你的分享非常感興趣,話題也就會不斷延伸下去。同時,對方還會跟你分享一些在這方面的想法。也就是說,以利他為出發點主動分享,還能激發對方主動分享的欲望。而只有雙方互相分享,才能實現有效溝通。
真正意義上的分享除了要以“利他”為出發點外,還要學會主動分享。
張晨是一個吉他手。他的朋友王陽非常羨慕他。有一次,王陽去張晨家里玩,看到吉他非常興奮,于是便向張晨請教關于吉他方面的事情。沒問幾句,張晨就不耐煩地說:“這些問題也不是說了你就懂了,你問這些沒啥意義。”王陽聽了有些不開心,說:“你還沒說,怎么就知道我不懂呢?”
被動的溝通很容易讓對方覺得:不是我問,你肯定不說。即便說了,也是不情不愿。這種情況下,對方很可能在得到答案后,便不想繼續溝通下去,意味著溝通失敗。而主動分享,是看懂對方需求并滿足對方需求。這種情況下,對方會有一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進而會對你產生好感,而溝通自然能夠更加順利、有效地進行。
以利他主義為出發點,主動分享,就是想對方所想,并做對方所想。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建立好感對話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溝通自然會更加順利。
場景演練
對話1
A:我最近失眠很嚴重。
B:我睡得很好,從來不失眠。
對話2
A:我最近失眠很嚴重。
B:那你要去看看醫生,不要經常熬夜。我有段時間失眠也很嚴重,上班都上不好,后來去看了醫生,醫生說是因為我作息時間不規律導致的。
技法解讀
對話1不僅沒有幫助對方解決問題、關注對方的感受,還有一種在向對方“炫耀”自己睡眠好的感覺,這種溝通顯然無法順利進行。
而對話2,建議對方去看醫生,不要熬夜,并主動分享自己失眠的經歷,這樣的做法就是在關注對方。這樣做一定能夠讓對方感受到真誠,進而會對你有好感,溝通自然能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