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贊揚與責備:劍橋大學的溝通課
- (英)特麗·阿普特
- 458字
- 2020-04-21 21:15:51
責備與自責
雖然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躲避責備,但是也有人會過于迅速地接受它。那會深深地扎進他們心里,永遠地、血淋淋地存在著。自責是壓抑身心的重擔,它能大幅度地提高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作為心理問題的預警器,它比遺傳因素、社會環境或個人危機(比如親友去世、離婚或失業)都要更加靈敏。
在研究期間,我曾與很多心理咨詢師交流。他們告訴我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自責中包含的內疚感情遠比正常人更擴散化。人會為某一特定行為感到內疚,比如一次考試作弊,或對好朋友說謊。甚至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也會讓我們內疚:也許我們笨手笨腳,打碎了花瓶,或是粗心大意,傷害了一個人,或是不負責任,丟了一件東西。但在擴散化的自責中,內疚不再僅僅圍繞某個特定的行為或某次疏忽。當我們被自責的情緒牢牢控制住時,我們會讓自己相信,我們關心的人沒有我們的話會過得更好。
精神分析學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觀察道:“無論什么樣的論據都無法說服這些內疚感情,因為它們從人生的最早期就開始了,并從那里獲得威力。”沒有論據能說服這類感受,因為它們的源頭并非我們的行為,而是我們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