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4.1?城市化過程中城鄉、區域收入差距巨大

大量研究都表明,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收入差距總體上呈現擴大的趨勢,而且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一直很大(例如:Ravallion and Chen, 2007; Gustafsson, Li and Sicular, 2008)。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不能將城鄉間和地區間收入差距當作兩個獨立的問題來看待,平均收入較低的地區往往也是農村人口眾多的地區,因此,城鄉收入差距就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農村人口較多的地區與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了。如果把中國的每一個省都看成由農村和城市兩個單位構成,那么,中國總體上的地區間收入差距就可以分解成城鄉間收入差距、不同省的城市之間的差距和不同省的農村之間的差距,通過分解,總體上的地區間收入差距中70%—80%可以由城鄉間收入差距來解釋(萬廣華,2006)。

城市化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在中國內地出現了與眾不同的趨勢。從全球視角來看,城市化進程中,城鄉收入差距會縮小。韓國在1994年基本消除了城鄉收入差距,斯里蘭卡和中國臺灣也在1995年將城鄉收入比降至1.4以下(Henderson, 2007)。而在中國內地,城市化進程卻伴隨著城鄉間收入差距的擴大,這一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經驗相左的經濟事實該如何解釋?一般而言,城市化降低收入差距的機制有兩條:首先,城市化過程中,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生產率更高的城市部門,可以提高其勞動生產率,與此同時,進城勞動力在城市里相對收入較低,有壓低城市平均收入增長速度的作用;其次,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減少,留在農村的勞動力可以獲得更多的耕地資源,有利于實現農業規模經營和提高農業的人均產出。但是,以戶籍制度為代表的城鄉分割政策使得勞動力流動受到阻礙,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的規模不足,流入城市后所獲得的收入和所享受的公共服務和城市居民還是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農業用地的使用權難以流轉,農業規模經營很難實現。這就導致城市化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兩條機制都未能充分發揮作用。從實證研究的結果來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可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但由于勞動力流動還不夠充分,而政府大量的支出投向城市,經濟開放等其他因素又有擴大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于是,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擴大(陸銘、陳釗,2004; Lu and Chen, 2006;陸銘等,2005; Wan et al., 2006)。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城市化的進程和土地市場的發育使得土地價格明顯上升,農村土地在被征用為國有土地并轉為城市建設用地之后價格大幅度提高,而這一塊土地增值收益也主要被投向了城市建設,這又成為擴大城鄉間收入差距的新的因素。在存在城鄉間勞動力市場分割和城市傾向的經濟政策的條件下,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將困難重重。

近年來,中國省之間和城鄉間的人均收入差距有所縮小,但這是否已經形成了一個“拐點”還有待時間的檢驗。縮小地區間收入差距既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將經濟資源配置到欠發達地區,這是我稱為“動錢”的政策,也可以利用市場機制引導勞動力遷移到較發達地區,這是我稱為“動人”的政策。即使當前中國真的已經出現了城鄉和地區間收入差距的“拐點”,政策制定者也需要嚴肅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動錢”和“動人”兩種政策相比,誰更能夠有效且可持續地縮小城鄉和地區間收入差距?當前出現的城鄉和地區間收入差距縮小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是多年以來勞動力大規模流動的結果?這一問題很難用數據來回答,但從世界銀行對于國際經驗的總結來看,通過勞動力流動的“動人”政策才是地區間走向平衡發展的出路(尚柯、沙安文,2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万州区| 乡城县| 密云县| 盈江县| 略阳县| 静海县| 苏尼特右旗| 盐亭县| 昌宁县| 惠东县| 平顶山市| 申扎县| 博爱县| 安阳市| 呼图壁县| 和田县| 新化县| 汶上县| 班戈县| 漠河县| 水城县| 建宁县| 洛南县| 兴安县| 龙岩市| 越西县| 海门市| 洛扎县| 清丰县| 明溪县| 伊川县| 合水县| 沭阳县| 樟树市| 凤山县| 阿合奇县| 苍南县| 天台县| 武夷山市| 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