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企業管理層激勵調整機制研究
- 汪瑞
- 850字
- 2021-04-02 19:44:27
1.3 研究概念的界定
1.3.1 國有企業
一般概念上的國有企業主要是指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全資所有或控股的企業,而我國的國有企業還包括地方政府全資所有或控股的企業。政府的社會性目標和經濟性目標決定了國有企業的各方面行為。本書主要根據上市公司最終控制人的類型判斷其是否屬于國有企業,同時按照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政府的控制程度和控制層級,將國有企業劃分為充分競爭性行業的國有企業和非充分競爭性行業的國有企業、政府直接持股的國有企業和政府間接持股的國有企業、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共三類。
1.3.2 管理層激勵
管理層作為企業重要的人力資本,掌控著企業的日常經營權,既需要對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總體戰略方針進行制定,也需要對企業的重大經營、投資、財務、人事等事項進行決策,并直接對企業的經營效益負責,是委托代理制度中的高級代理人員。本書中的管理層包括:總經理、總裁、副總經理、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和年報上公布的其他管理人員。
一般來講,管理層激勵包括了經濟性激勵和非經濟性激勵兩大類。經濟性激勵可以分為三種:一是貨幣薪酬。這包括基本薪酬和業績薪酬兩部分,基本薪酬為管理層的固定收益,與企業業績無關,而業績薪酬與企業的經營績效掛鉤。二是股權激勵。為了使管理層利益與企業長期發展目標保持一致,需要設立諸如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等長期激勵措施。三是在職消費。這屬于非貨幣性薪酬,包括辦公費、差旅費、企業招待費、通信費、出國培訓費、董事會費、交通費和會議費等。非經濟性激勵主要包括:工作環境、工作條件、個人價值實現、同事關系、社會地位、家屬福利等。由于非經濟性激勵無法準確衡量,所以本書的管理層激勵主要是指經濟性激勵。
1.3.3 差異化薪酬管制
薪酬管制主要是指政府依靠自身的行政權力對國有企業管理層的薪酬實施直接的管制。本書對我國政府薪酬管制的差異化管制特征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發現我國政府根據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對國有企業的控制程度以及控制層級實施差異化的薪酬管制,所以本書薪酬管制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對上述三類國有企業管理層的薪酬管制強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