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中小企業改制上市操作手冊2019
- 上海市中小企業上市促進中心
- 9字
- 2020-04-10 11:56:45
第一章 資本市場概要
第一節 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概要
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科創板和場外市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服務對象不同,各層次市場在發行標準、制度設計、風險特征、估值水平等方面都有所區別。
一、主板(含中小企業板)
目前,上海和深圳兩個證券市場都是主板,中小企業板是主板的一部分。2014年3月27日,中國證監會首次明確“首發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意愿,在滬深市場之間自主選擇上市地,不與企業公開發行股數多少掛鉤。中國證監會審核部門將按照滬深交易所均衡的原則開展首發審核工作”。換言之,兩地發行條件相同,申請IPO的企業可自主選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或者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上市,不受企業規模大小的限制。
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主板(中小板)對凈利潤和股本規模的要求為最近3年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發行后股本≥5000萬股(通常情況下,發行前股本≥3750萬股,公開發行股份≥1250萬股)。
允許企業自主選擇上市地,是尊重企業自主選擇上市地的體現,符合市場化和法制化原則,有利于滬深交易所提高服務效率與能力。
二、創業板
創業板于2009年10月正式推出,主要目的是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及成長型創業企業的發展。從發行條件上來看,創業板公司應是具備一定的盈利基礎,擁有一定的資產規模,且需存續一定期限,具有較高的成長性的企業。
三、場外市場
1.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新三板”)
2013年1月16日,新三板正式揭牌運營,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正式揭牌運營后,全國性場外市場的運作平臺將由證券業協會自律管理的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轉為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公司;掛牌公司的準入和持續監管將納入證監會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范圍;市場運行制度將由證券業協會發布的試點辦法轉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自2006年1月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報價轉讓試點工作啟動起,截至2017年9月30日,該系統下共有11591家掛牌公司。新三板的揭牌運營,標志著全國場外市場建設翻開了新的一頁,是全國場外市場建設從試點走向規范運行的重要轉折,更是加快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舉措。
2. 股權托管交易市場
2011年11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國發〔2011〕38號),同意建立由證監會牽頭的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擬建立全國統一規范的場外交易市場,提出了“頂層設計”概念,形成以新三板市場為主、券商自建柜臺交易市場(OTC)并行、各地股權交易所為輔的多層次交易市場。目前,全國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有淄博齊魯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