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一帶一路”文明交流互鑒程度不斷加深

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是一條經濟帶,更是一條眾多民族共處、多種宗教交織、不同文明交融的文化帶。中華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和歐洲文明形成了絲綢之路的4個極點,本土為基、多元并尊的交往模式,既保持了沿線不同文明體系的個性,又在不同文明內部創造了新的文化元素、生發出新的力量。正是不同文明體系之間相互接觸、相互依托,互不壓制、互不取代,彼此尊重、彼此借鑒,才使得人類不同文明在并立中會通、在呼應中共榮,它實現了世界幾大宗教和代表性文化圈的交流、溝通,形成了存異并弘的文化生態和多姿多彩的文化勝景。

2014年6月22日,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跨國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是一個空間跨度約5000千米、申報區面積42680公頃,遺產區和緩沖區總面積達234464公頃的廣域人類文明交往的歷史足跡。絲綢之路是商貿之路、外交之路、傳教之路、軍旅之路、漫游之路、遷徙之路,更是東西方不同文明之間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絲綢之路推動了不同宗教、不同文明體系下人們的精神交流和情感溝通。以古絲綢之路重點節點中國新疆吐魯番為例,這里遺存下來的文字有24種之多,曾經扮演重要角色的宗教則有7種,不同文明間相互激發相互學習,相互從對方文明中汲取豐富的文化養分,才使得人類文明得以繁榮發展。

近年來,文明對話會、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絲綢之路國際論壇或博覽會等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人文交流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擴大了不同文明間的相互了解,增進了相互間的友誼,為拓展和深化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目前中國政府每年向相關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項目,已與沿線國家簽署了60多個教育合作協議,在37個國家的70多個城市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近300場,先后舉辦19次“國家年”活動,設立了25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累計簽署41個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在新疆烏魯木齊和福建泉州舉辦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研討會”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取得可喜進展。

旅游是民間往來的重要方面,目前已有包括海南、新疆、寧夏等20多個省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發展旅游合作項目,中國與沿線國家旅游合作方興未艾,中國同相關國家互辦各類“旅游年”9次,舉辦旅游活動周等各類推廣宣傳活動130多次。國家旅游局預計,“十三五”時期,中國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送1.5億人次游客,同時將吸引沿線國家的8500萬人次來華旅游,拉動旅游消費約1100億美元。

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間的科技合作日趨緊密。目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科技方面的合作諒解備忘錄達60余項,涉及航天、能源、生態等多個領域。按照中國“十三五”規劃,中國還將建立與“一帶一路”有關的智慧園區、聯合實驗室、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產業合作中心、新產品孵化中心等科技合作機構38個。衛生醫療方面,中國與東盟、阿盟、中東歐等地區和國家政府衛生機構與醫學教育和研究部門開展醫療人才培養、公共衛生服務和傳統醫藥等方面的合作,已簽訂國家級協議20多項。

人才培養方面,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一些地方政府也推出了如“絲綢之路專項獎學金”等項目。中國還舉辦了“中國—東盟教育周”等教育合作與對外援助合作平臺30余個。中國建立了“亞非杰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工作計劃”等9項青年人才培養計劃,開展“筑夢絲路”——歐亞青年領導人研修交流活動,東盟青年干部培訓班已成功舉辦,首屆“上海合作組織青年交流營”啟動實施。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涵蓋世界全部十大語系,官方語言有53種之多,有新加坡、菲律賓等12個國家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為官方語言,且大多數語言屬于非通用語種。中國正著手在主要外國語大學和民族地區高校加強非通用語言和復合型語言人才培養,在陸續推動面向有關國家語言培育和培訓的同時,推動有關農業、衛生(包括中醫)、法律、藝術等專門的培訓項目和語言培訓相結合,使多樣化的交流和培訓成為“一帶一路”各國民心相通的重要紐帶。

(執筆人:徐占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完稿時間:2016年3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祥云县| 奈曼旗| 绍兴县| 南通市| 新蔡县| 通江县| 巢湖市| 扶沟县| 郯城县| 扶绥县| 三原县| 淳化县| 万盛区| 巫溪县| 淮滨县| 栾城县| 宜兰市| 礼泉县| 简阳市| 博兴县| 绥芬河市| 揭东县| 夹江县| 永定县| 石家庄市| 呼图壁县| 会理县| 崇仁县| 繁峙县| 商洛市| 社旗县| 建平县| 榕江县| 克什克腾旗| 磐安县| 德格县| 三明市| 玉龙| 长岛县| 阳西县|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