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一帶一路”課題組
- 2095字
- 2020-04-10 11:55:50
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合唱”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的重要主攻方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長期以來基礎設施投資嚴重不足,融資缺口巨大。亞洲國家絕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金融體系發展普遍滯后,市場、信用、規則和制度不健全,且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中國倡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可謂正逢其時。
2013年10月2日,習近平主席發起倡議籌建亞投行,重點支持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來自亞洲、歐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和發展水平不同國家的積極響應。57個國家共同作為創始成員國,其中,包括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5個國家中的中、英、法、俄四國,21個OECD成員國,14個G20成員方,世界前10個經濟體中的8個,“金磚五國”和所有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體現了廣泛的代表性、認同度和公信力。2017年3月23日,亞投行宣布正式批準包括阿富汗、亞美尼亞、比利時、加拿大、匈牙利、埃塞俄比亞、愛爾蘭、秘魯、蘇丹、委內瑞拉在內的13個新成員的加入申請。亞投行已達到了70個成員,成為僅次于世界銀行的全球第2大多邊金融開發機構。
作為首個亞洲發展中國家共同發起主導,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廣泛參與的多邊開發金融機構,亞投行體現了行為主體多元、開放包容、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原則和理念。亞投行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其成員國和受惠國是開放的,今后會有更多的國家和經濟體參與其中。亞投行以合作金融為切入點,具有更廣覆蓋范圍和更強包容性的區域金融合作機制。中國堅持“共享型互惠”原則,希望能夠帶動、促成更多周邊國家與中國共享發展長期利益。亞投行是中國面向國際社會提供的重要全球性公共產品,將創造可觀的市場需求,推動亞太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經濟發展遲滯國家的工業化步伐,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提供新動力。中國沒有強制其他國家接受中國的標準,不附加政治和經濟條件,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共商、共建、共贏,亞投行開創了南南、南北合作的新局面。
亞投行是政府間多邊開發金融機構,但并不是發展援助機構,而是兼顧“投資”和“發展”雙重目標,業務定位于準商業性,采取商業銀行運作方式,實現政府信用與市場化、商業化運作的有機結合。亞投行股權和投票權分配及決策機制,借鑒了現有多邊金融機構的實踐方法,又考慮了中小成員國的基礎設施投融資需求。
2015年12月25日,亞投行正式成立,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2016年亞投行放貸計劃是12億美元,實際放貸已超過17億美元。6月25日,亞投行批準首批4個項目總計5.09億美元貸款,涉及孟加拉國電力分布系統升級及擴建項目,印度尼西亞的國家貧民區升級改造項目,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別—烏茲別克坦邊境公路改造項目,巴基斯坦的紹爾果德—哈內瓦爾段國家高速公路M-4項目等。2016年9月至年末,亞投行又對巴基斯坦水站項目、緬甸電站建設,以及跨安納托利亞天然氣管道(連接阿塞拜疆與歐洲)建設等項目融資。
在上述亞投行融資項目中,除少數項目(如孟加拉國的電力項目)外,大多項目都有其他多邊機構共同融資。亞投行將在現有APEC互聯互通、東盟互聯互通、泛亞鐵路網、大湄公河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參與方比較優勢和各自特有的資源優勢,特別是歐盟、中東國家的融資能力,中國、德國、韓國等制造能力和工程建設能力,創造出集成性全球優勢資源和優勢力量,打通亞洲互聯互通的關鍵節點,推進原來相對孤立網絡的聯合,并連接到更為廣闊的亞歐交通網絡中去,最終形成歐亞海陸交通網絡體系。隨著亞投行新舉措的落地,給“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更具透明性、可操作性和多方參與性的機制化平臺,有力推進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進程。
2017年1月14日,美國《福布斯》網站發表題為《中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第一年進展如何》(作者為紐約州立大學副教授薩拉·許)的文章,對亞投行成立一周年評價時指出,“批評人士擔心它會被用來促進中國的國家利益同時降低環境和人權標準。令人欣慰的是,這種事情并沒有發生”。“亞投行在本質上也并沒有表現出對中國政治與經濟利益的偏袒,沒有強迫投資地區允許中國企業直接投資或獲取自然資源。這與稱中國在非洲‘充滿帝國主義味道’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無視人權和環境問題’等說法大不相同”。
絲路基金、應急儲備安排等也是中國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而創建的機制性安排。絲路基金成立于2014年12月29日,是由中國出資依照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原則成立的中長期開發投資基金,注冊資本金為615.25億元人民幣,重點在“一帶一路”沿線尋找投資機會并提供融資服務,絲路基金已宣布支持三峽集團在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投資建設水電站等清潔能源、中國化工集團并購意大利倍耐力輪胎等投資。截至2017年5月,絲路基金已投資達40億美元。中國同中東歐“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
國內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國內商業銀行全力跟進。截至2016年6月30日,國家開發銀行已建立超過60個國家總量超過900個項目的“一帶一路”項目庫。中國進出口銀行有貸款余額的“一帶一路”項目1000多個,涉及沿線49個國家公路、鐵路、港口、工業園區等十幾個領域。目前包括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在內的9家中資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的24個國家設立了56家一級分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