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發展報告2018: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增長質量
- 任保平
- 2841字
- 2020-04-10 11:39:49
2.3 理論框架與研究假說
經濟增長質量是指經濟增長內在的性質與規律,是經濟增長的一系列固有特性滿足經濟發展特定要求的程度,它的提高是經濟增長數量擴張到一定階段的背景下,經濟增長的條件、過程、結果同時得以改善的產物,主要包含3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從經濟增長的條件來看,經濟增長質量表現為一個國家長期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創造國民財富的基本條件和能力,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必然要求以高質量的國民經濟素質為基礎,而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基本狀況集中反映在人力資本積累、科技創新能力以及政府協調能力等方面。二是從經濟增長的過程來看,經濟增長質量表現為經濟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結關系以及要素數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合理的經濟結構是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前提,產業結構、消費投資結構、金融結構以及國際收支結構的優化可以有效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三是從經濟增長的結果來看,經濟增長質量表現為經濟增長成果的有效性與包容性,其中有效性是指各種投入轉化為產出有效性的高低,而包容性則主要指經濟增長是否以可持續的方式來使用資源、是否使絕大多數人都分享到增長的成果。改善經濟增長效率、降低資源環境代價以及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均可以增加經濟增長的凈收益,從而促進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勞動收入份額降低不僅會通過人力資本投資渠道制約經濟增長基礎條件的改善,通過消費需求機制影響經濟增長的過程,而且會通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機制對經濟增長的結果產生影響。
2.3.1 勞動收入份額對經濟增長條件的影響:人力資本機制
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往往以高水平的人力資本為基礎條件,勞動收入份額降低會通過影響人力資本投資進而影響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這種影響包含兩種效應:一是總量效應。人力資本的整體規模會對經濟增長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問題在于,當國民收入分配中資本要素份額偏高而勞動要素份額過低時,不僅會對勞動者的人力資本投資決策產生負向激勵,而且會制約以勞動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低收入勞動者的人力資本投資能力,從而導致勞動者不愿也不能進行人力資本投資。De La Croix等(2004)論證了在資本市場不完善的情況下,低收入勞動者傾向于較少投資于教育,并且無法進行人力資本投資。二是結構效應。高技能勞動作為重要的人力資本是推動創新增長的基本要素,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高技術人力資本在企業的產品—技術創新活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而人力資本含量次高的勞動者也在技術進步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勞動收入份額發生變動,有可能影響勞動者人力資本投資的決策從而帶來增長質量的差異。如Acemoglu(2010)的研究發現,在資本偏向型技術條件下,高工資水平會鼓勵技術進步。Marouani和Nilsson(2014)認為技能偏向性技術進步可以在高技能勞動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增加高技能勞動需求而不降低高技能勞動的工資溢價。我國的技術選擇呈現出“資本偏向型技術”的逆資源稟賦趨勢,過低的勞動要素收入份額會有損于勞動者選擇接受高等教育的決策,造成人力資本結構的偏差,從而不利于創新活動,影響經濟增長的質量(蔡昉、都陽、高文書,2004;陳宇峰、貴斌威、陳啟清,2013;李靜、楠玉、劉霞輝,2017)。上述分析顯示出,勞動收入份額降低會通過人力資本的總量效應和結構效應影響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
2.3.2 勞動收入份額對經濟增長過程的影響:消費需求機制
經濟增長的結構是從經濟增長的過程上來反映經濟增長質量的,均衡的經濟增長結構將有助于各構成要素之間的協調發展,優化結構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可以有效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對經濟增長質量發揮正的貢獻。(1)與之相反,如果經濟結構失衡,則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就很難實現。除人力資本機制之外,勞動收入份額也會通過消費需求機制的兩種效應而對經濟增長質量產生影響:一是宏觀效應。增長理論與經驗事實均表明,國民收入在勞動要素與資本要素之間的分配結構會影響消費需求,勞動收入份額過低時意味著資本收入份額較高,由于勞動收入用于消費的邊際傾向遠遠高于資本收入,勞動收入份額降低會對消費需求產生抑制作用(Bhaduri和Marglin,1990;Bowles和Boyer,1995;Stockhammer,2008;方福前,2009;鄒紅、喻開志,2011)。Bhaduri和Marglin(1990)的研究顯示,隨著勞動收入份額上升,同等收入條件下的消費需求將隨之提高。劉盾、施祖麟、袁倫渠(2014)的研究也發現,勞動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高于資本收入,所以勞動收入份額提高會對消費產生擴張效應。二是微觀效應。勞動要素收入分配份額過低將導致以勞動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受到影響。根據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以及相關經驗事實,高收入者與低收入者之間的邊際消費傾向存在巨大差異,邊際消費傾向較低的高收入階層往往偏愛高檔消費品,勞動收入份額過低會制約邊際消費傾向較高的低收入階層的購買力,從而影響消費需求(吳江、周秀帥,2011;高帆、汪亞楠,2016)。上述研究表明,勞動收入份額降低會通過消費需求的宏觀效應和微觀效應阻礙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
2.3.3 勞動收入份額對經濟增長結果的影響:收入分配機制
經濟增長終極價值判斷的核心是人的發展,經濟增長要實現人的福利最大化不僅涉及居民整體福利水平的改善,而且必須關注社會福利分配的包容性。只有當經濟增長的成果能夠被絕大多數人所分享時,才能夠實現高質量的增長。經濟學研究收入分配有兩個層面,一是收入在生產要素之間的分配,二是收入在居民個人之間的分配。要素收入分配與居民收入分配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勞動收入份額會通過收入分配機制的兩種效應對經濟增長質量產生影響:一是單向效應。趙俊康(2006)的研究顯示,我國大量資本要素收入所得并未用于生產性投資和社會保險,而是流入消費領域,從而助長了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Atkinson(2000)的研究認為,個人收入來源于財產收入和勞動收入,收入分布中處于較高位置個體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財產收入,而收入分布中處于較低位置個體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勞動收入。勞動收入份額過低將導致以勞動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受到影響。郭慶旺、呂冰洋(2012)的研究表明,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如果居民收入中勞動要素收入不平等程度低于資本要素收入的不平等程度,那么勞動收入份額相對于資本要素收入份額的上升將會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二是交互效應。一方面,當要素收入分配發生不利于勞動要素的變化時,勞動要素分配份額過低將導致以勞動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受到影響,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另一方面,當居民收入分配發生不利于低收入者的變化時,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過低將導致其人力資本積累受限,并進一步制約勞動收入份額的提升。上述分析表明,勞動收入份額降低會通過收入分配的單向效應和交互效應制約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
上述邏輯推演可以用圖2-1表示,勞動收入份額會通過人力資本機制、消費需求機制以及收入分配機制3個層次對經濟增長質量產生影響,提高勞動收入份額可以通過鼓勵人力資本投資、擴大消費需求、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機制有效促進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而這構成了本章經驗檢驗的邏輯起點。

圖2-1 勞動收入份額對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機制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