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萬紫千紅總是春

  • 給孩子的古詩詞
  • 王馨
  • 7591字
  • 2020-03-27 12:07:20

春雪

唐/韓愈

新年[1]都未有芳華[2],二月初[3]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4]作飛花。

注釋

[1]新年:指農歷正月初一。

[2]芳華:芬芳的鮮花。

[3]初:剛剛。

[4]庭樹:花園里的樹木。

譯文

新年來到,春天已經降臨,可是芬芳的鮮花卻還沒有盛開。等呀等,一直到二月里,才驚喜地發現大地上的草兒萌發了綠芽。白雪卻嫌春天姍姍來遲,竟紛紛揚揚飄落,要化作那花兒在庭前的樹木間穿飛,裝點這一派春色。

賞析

這是一首寫長安春雪的詩作。新年來到還不見芳華,這對北方人來說是正常的,但到過嶺南的詩人卻覺得北方的春天來得太晚,于是詩人借鑒岑參《白雪歌》,把雪花比喻為春花,又進一步賦予雪花生命的靈動,借雪花之口說出對春天遲來的焦急之感,極富細膩的審美意趣。整首詩構思新巧,出人意料,洋溢著對春的向往。

韓愈(768—824)

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唐代杰出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

春曉[1]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2],處處聞啼鳥[3]。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4]。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剛亮的時候。

[2]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3]啼鳥:鳥的啼叫聲。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譯文

美妙的春季總是讓人特別貪睡,一夜酣夢,不知不覺間天已破曉。在迷蒙中醒來,聽到窗外到處都是鳥兒的啁啾聲。昨天夜里,風雨交加,一直未停,不知道那些嬌艷的花兒會被吹落多少。

賞析

在美妙的春天,天地萬物剛剛蘇醒,鳥兒歡唱齊鳴。春風夜雨后,落花靜默著把春的滋味嘗遍。最自然的詩篇才最具有真情趣。這首家喻戶曉的古詩,勾勒出春天里人們慵懶的情態以及在春夜中風雨恣意揮灑的美,給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讀這首小詩,就像品味甘甜的美酒,不知不覺中已經沉醉,令人久久回味。

孟浩然(689—740)

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世稱“孟襄陽”,后隱居。唐代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其詩多為五言,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后人把孟浩然與王維并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早春呈[1]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天街[2]小雨潤如酥[3],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4]一年春好處,絕勝[5]煙柳滿皇都[6]。

注釋

[1]呈:恭敬地送給。

[2]天街:京城的街道。

[3]酥:酥油、奶油、乳汁,這里形容春雨的滋潤。

[4]最是:正是。

[5]絕勝:遠遠超過。

[6]皇都:長安城(唐朝都城)。

譯文

絲絲縷縷的春雨飄蕩在京城大道的上空,濃密的雨絲像奶油般細膩甜潤。放眼望去,遠處大地上青草連成一片,依稀可見,但若是到了近處,卻似有若無,顯得稀疏零落。這是長安城一年中最美的時節,遠遠勝過如煙綠柳裝點下的春末。

賞析

自古以來,詠誦早春的詩作很多,這篇詩作真正攝住了春的精魂。這首小詩猶如一幅濃淡相宜的水粉畫。詩人用文字做筆,以對春的熱愛與贊美為色,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看似平淡卻不平凡的畫作。春景、春情、對春的眷念似淡卻濃,若有若無,技法高超、情感深摯。

城[1]東早春

唐/楊巨源

詩家[2]清景[3]在新春,綠柳才黃[4]半未勻。

若待上林[5]花似錦[6],出門俱是看花人[7]。

注釋

[1]城:指唐朝都城長安。

[2]詩家:詩人的統稱,并不僅指作者自己。

[3]清景:清秀美麗的景色。清,一作“新”。

[4]才黃:剛剛露出嫩黃的柳眼。

[5]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唐朝都城長安。

[6]錦:五色織成的綢綾。

[7]看花人:此處雙關進士及第者。唐時舉進士及第者有在長安城中看花的風俗。

譯文

幾乎人人都喜歡早春的清新景色,詩人也最愛這明媚的早春。春柳經過一個冬天的沉寂,嫩葉剛剛萌發,星星點點的鵝黃色在枝頭尚未散落均勻。再過一些時日,等到京城所有的花都開了,繁花似錦,那時,滿城都是賞花的人。

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對早春的傾心熱愛。詩的前兩句點明主題“早春”。早春之時,詩人在城中游覽,春光還未完全顯現,春游的人還不多,所以環境顯得很清幽。隨后詩人筆鋒一轉,將濃艷春景寫出,形成鮮明對比。整首詩的色調溫暖明快,意蘊深刻,耐人尋味。

楊巨源(755—?)

字景山,后改名巨濟。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代詩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

村居[1]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2]放紙鳶[3]。

注釋

[1]村居:在鄉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2]東風:春風。

[3]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譯文

在百草生長、黃鶯翩翩飛舞的早春二月,堤岸上的楊柳輕拂,河堤上的青草和池中的春水交相輝映。春色暖陽下蒸騰著白色的水汽,水汽凝結,遠遠望去,就像薄薄的煙霧,那般令人沉醉。鄉間的孩童早早就放學回家,他們忙著趁大好春風將風箏放上藍天。

賞析

這是一首充滿鄉間生活情趣的詩。早春二月,楊柳青青,綠堤柔然。孩子們沒有繁重的課業,早早跑到春日的陽光下,在春風里盡情嬉戲,放風箏。整首詩作者沒有一句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但卻從生動的畫面描述里充分表達了濃濃的喜愛之情。

高鼎(生卒年不詳)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詩人。高鼎生活在鴉片戰爭之后,大約在咸豐年間(1851~1861),其人無甚事跡,其詩也多不合那個時代。一般人提到他,多因他寫的這首《村居》。著作有《拙吾詩稿》等。

惠崇《春江晚景》[1](其一)

北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2]滿地蘆芽[3]短,正是河豚[4]欲上[5]時。

注釋

[1]惠崇:北宋名僧。能詩善畫,《春江晚景》是他的畫作,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蘇軾的題畫詩也有兩首,這首是題《鴨戲圖》的詩。

[2]蔞蒿:一種生長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高四五尺,剛發芽時柔嫩香脆,可以食用。

[3]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5]上:指魚逆江而上。

譯文

在郁郁蔥蔥的竹林外面生長著兩三枝桃花。不遠處,一群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漸漸回暖,正在水中愜意地游來游去。江邊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蔞蒿,蘆葦也抽出了嫩芽,這個時節正是河豚逆江而上產卵的季節。

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為惠崇所畫的《春江晚景》而作的題畫詩。詩人,根據畫面進行詩歌創作的同時,也加入自己新的感悟和構思,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了詩的長處,詩與畫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蘇軾(1037—1101)

字子瞻,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精于書法,為“宋四家”之一,亦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1]發生[2]。

隨風潛[3]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4],花重錦官城[5]。

注釋

[1]乃:就。

[2]發生:萌發生長。

[3]潛:暗暗地,悄悄地。

[4]紅濕處:指帶著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5]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譯文

春雨好似知曉時節已至,在萬物萌生的春天降臨。細雨伴隨著春風在夜晚飄然而至,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寂靜春夜,無邊無際的田野小路,天空深邃昏暗,一片蒼茫,只有停泊在江邊的漁船上有溫馨的燈火閃耀。可以想見,等天亮時,被春雨打濕的泥土上,一片一片殷紅的花瓣把錦官城打扮得萬紫千紅的美好景象。

賞析

這首詩充分詮釋了“春雨貴如油”這句諺語。詩人在全詩開頭就贊美這是一場好雨,是人們盼望已久的甘霖。既然是甘霖,就一定具有可人的元素。詩人先細致地描寫了春雨的情態:悄然無聲,溫婉動人,又從視覺上描繪了夜雨中一番不一樣的情景,最后筆鋒一轉,通過合情合理的想象,呈現出一夜春雨后錦官城的樣子,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

杜甫(712—770)

字子美,后世稱“杜拾遺”“杜工部”,也稱“杜少陵”“杜草堂”。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1]前白鷺[2]飛,桃花流水[3]鱖魚肥。青箬笠[4],綠蓑衣[5],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鷺:一種水鳥。

[3]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葉編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編成的雨衣。

譯文

自由自在的白鷺感受到春的明媚,在春意盎然的西塞山前歡樂地翱翔。江水初漲,岸邊桃花盛開,水中的鱖魚正值肥美之際。遠處江邊,那位認真垂釣的漁翁,頭戴青色箬笠,身披綠色蓑衣,沐浴著淅淅瀝瀝的春雨,怡然自得。

賞析

動態的白鷺、流水,靜態的桃花、鱖魚,岸邊桃花與江中綠水交相輝映,動靜交替的畫面美得令人眷念。但是再美妙的山水也抵不過人心的曠達與靜穆。那個在細雨中怡然垂釣的漁翁,戴著斗笠、穿著蓑衣,以最質樸的形象,將最真切的情懷展露在天地間,使得整個畫面更加圓滿生動。

張志和(732—774)

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婺州(今浙江省金華市)人。三歲讀書,六歲習文,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后有感于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去世后棄官隱居。著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滁州[1]西澗[2]

唐/韋應物

獨憐[3]幽草[4]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5]鳴。

春潮[6]帶雨晚來急,野渡[7]無人舟自橫[8]。

注釋

[1]滁州:在今安徽省滁州市以西。

[2]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馬河”。

[3]獨憐:唯獨喜歡。

[4]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5]深樹:枝葉茂密的樹。

[6]春潮:春天的潮汐。

[7]野渡:郊野的渡口。

[8]橫:指隨意漂浮。

譯文

特別喜愛那些生長在山澗邊的幽幽青草。青草之上,一群黃鶯在樹林深處自由自在地鳴啼,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春潮不斷上漲,又因著下雨,水流越發湍急。人跡稀少的荒郊渡口旁,一條無人看管的小船孤寂地漂浮在春水之上。

賞析

沒有人煙的幽深叢林中,芳草萋萋,這些不起眼的青草沒有百花嬌艷,卻身處深山之中不怨不尤、不取悅于人,盡情地活出真實模樣。這種風格讓詩人很是欣賞。后兩句寫荒郊野渡的景色,一句“野渡無人舟自橫”給原本荒涼的景色添上了幾分悠閑自得的豁達之意。

韋應物(737—792)

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唐代詩人。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今傳有十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十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

游園不值[1]

南宋/葉紹翁

應憐[2]屐齒[3]印蒼苔,小扣[4]柴扉[5]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注釋

[1]游園不值:想游園沒能進門。不值,沒得到機會。

[2]應憐:應該是感到心疼吧。應,表示猜測。憐,憐惜。

[3]屐齒: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兒,叫屐齒。

[4]小扣:輕輕地敲門。

[5]柴扉: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

譯文

園子的主人應當是擔心我的木屐會踩壞他園中的青苔,所以,無論怎樣輕輕地敲那柴門,也久久沒有人來開。門雖然沒有開,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已經伸出墻頭來了。

賞析

詩人看到一處院落里有盎然的春光,于是想進去游覽一番,可惜,敲了許久也沒有人來開門。在悵然若失中,一枝紅色杏花好像為了寬慰他失落的心,從墻頭探出來,讓他感受到春天的艷美。詩人用“關不住”和“出墻來”這兩個詞,將本就艷麗的春光又賦予了人性化的色彩,將這一派春光描寫得活靈活現。游園的目的雖沒有達到,卻也不虛此行了。

葉紹翁(生卒年不詳)

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省龍泉市)人,南宋詩人。其詩以七言絕句最佳,語言清新,意境高遠,屬江湖詩派風格。著有《四朝聞見錄》,補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庫全書》。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唐/杜甫

黃四娘[1]家花滿蹊[2],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3]戲蝶時時舞,自在嬌[4]鶯恰恰[5]啼。

注釋

[1]黃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時的鄰居。

[2]蹊:小路。

[3]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

[4]嬌:美好的樣子。

[5]恰恰:象聲詞,形容鳥叫聲和諧動聽。一說“恰恰”為唐時方言,恰好之意。

譯文

春天,絢爛的季節,芳鄰黃四娘家成了一片花海。茂盛的花在春風中恣意開放,把幽幽的小路都遮了起來。千朵萬朵怒放的花重重地壓下來,把枝條壓得快要接近地面了。美麗的彩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流連忘返,那聲音清脆的黃鶯伴著彩蝶盡情歡叫。

賞析

這首描繪春天的詩是杜甫作品中不多見的意境歡欣之作。詩人通過描繪芳鄰黃四娘家的那片花海,從側面記錄下他居住的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每一個詞句都表達出作者對春天、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與眷念。春天的花如此美麗,人在春光中,與自然親近和諧,顯得幸福圓滿。

春日

南宋/朱熹

勝日[1]尋芳[2]泗水[3]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2]尋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的名稱,在今山東省。

譯文

在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到泗水之濱尋訪春天的芳蹤。大好春光無邊無際,天地之間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十分美妙的模樣,春風輕輕吹拂大地,百花齊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一派春天的歡欣景象。

賞析

詩的第一句“勝日尋芳泗水濱”,短短七個字,既點明了游春的日子是“勝日”,又交代了泗水之濱漫游的主題“尋芳”,下面三句寫的則是“尋芳”的所見所得。這首詩從字面上看,是一首寫游春觀感的詠春詩,實際另有深意。春秋時期,孔子曾帶領弟子在洙、泗之間講學,成為一段杏壇佳話,而詩中的“泗水之濱”正是暗指孔門。作者想要尋訪的不只是泗水之濱這個春景勝地,更是儒家精神和圣人之道。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號晦庵,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縣)。世稱“朱文公”。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儒學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稱為“朱子”。朱熹和二程(程顥、程頤)合稱“程朱學派”,他的理學思想影響深遠。

晚春二首(其一)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1],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2]榆莢[3]無才思[4],惟解[5]漫天作雪飛。

注釋

[1]不久歸:將結束。

[2]楊花:指柳絮。

[3]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花呈白色,隨風飄落。

[4]才思:才華和能力。

[5]解:知道。

譯文

天地間的花草樹木也像人一樣,知道美好的春天即將逝去,紛紛爭奇斗艷,向大自然展示自己的美,想借此留住春天的腳步。楊花和榆錢雖然沒有嬌艷的顏色,但它們也不愿落后,紛紛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期望能和百花一起把春天留住。

賞析

這首七絕詩雖然描繪的是暮春之景,行文手法卻非同一般。詩人不寫暮春時節百花凋零的蕭瑟,卻寫花草樹木為了留住春天而盡情展示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使整首詩作顯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充分展現了晚春的動人風采,給人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這首詩在描寫春景之外還有更深層的寓意:如果把百花比作聰明能干的人,那么,沒有艷麗色彩的楊花、榆莢就是天性一般的普通人。但,不管是怎樣的人,都要努力向上,充分展示自己,讓自身散發出最璀璨的光芒。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1]酒旗[2]風。

南朝[3]四百八十寺[4],多少樓臺[5]煙雨中。

注釋

[1]郭:外城。此處指城鎮。

[2]酒旗:一種掛在門前作酒店標記的小旗。

[3]南朝:指先后與北朝對峙的宋、齊、梁、陳政權。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這里說的四百八十寺,是虛數。

[5]樓臺:樓閣亭臺。此處指寺院建筑。

譯文

美妙的江南地域遼闊,鶯歌燕舞,映襯著花紅柳綠,分外妖嬈。水鄉村莊,山間小鎮一座座小酒館的旗幟在春風中翩然起舞,招攬閑客。南朝建立了那么多的佛寺,昔日香煙繚繞,如今在如煙如霧的風雨中靜靜矗立,訴說著千年滄桑。

賞析

這首詩千百年來都負有盛譽,因為它不僅是寫景的佳作,更在江南春景的描述中表現出歷史賦予江南獨有的廣闊而深厚的人文底蘊,讀了讓人回味悠長。那些南朝的寺廟,那些曾經熱衷于佛事的南朝君臣,如今都去了哪里?人早已不在,那些人建造的佛寺卻依然矗立在風雨中,訴說著千年的滄桑。此情此景凸顯思舊懷遠的淡淡憂傷。

杜牧(803—852)

字牧之,號樊川居士,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唐代詩人、散文家。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被人稱為“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絕句二首(其一)

唐/杜甫

遲日[1]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2]飛燕子,沙暖睡鴛鴦[3]。

注釋

[1]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2]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3]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雙雙出沒。

譯文

春天,大地山河沐浴著明媚春光,多么的秀麗。和煦的春風陣陣拂來,送來花草的芳香。春風中,靈動的燕子飛來飛去,銜著濕潤的泥土辛勤筑巢。暖陽下,恩恩愛愛、成雙成對的鴛鴦在暖和的沙子上酣睡。

賞析

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全詩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顛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這首詩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詩中別具風格的篇章。

絕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1]。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注釋

[1]花欲燃:花紅似火。

譯文

江水碧波蕩漾,把暢游在江水中水鳥的羽毛映襯得愈發潔白。遠處的山巒郁郁蒼蒼,映著近處的紅花像是要燃燒起來。眼看今年春天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寫于杜甫進入蜀地之后。詩人對景物的描摹清麗工致,渾然天成,非常高明。“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此情此景猶如一幅濃墨重彩的風景畫,有著令人目眩神迷的魅力。這般絢爛的景物更加凸顯出詩人孤寂落寞的情懷,不知是人因詩作而落寞,還是因落寞而成就了如此經典的詩作。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1]千秋雪[2],門泊[3]東吳[4]萬里船[5]。

注釋

[1]西嶺:西嶺雪山。

[2]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的積雪。

[3]泊:停泊。

[4]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今江蘇省一帶。

[5]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譯文

兩只俊俏的黃鸝歡快地在翠綠的柳樹叢中鳴叫,渾身潔白的白鷺排著整齊的隊伍飛上藍天。憑窗遠眺,西嶺雪山上的積雪好像就在窗口,不遠萬里從東吳開來的船只,整齊地停泊在門前。

賞析

這首詩的每一句都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派自然景觀,可謂一句一景。黃鸝在翠柳之間,白鷺在青天之上,這樣的畫面,美得不可方物。詩的最后兩句,作者的視角先由近及遠,又由遠及近。無論是遙遠的西嶺雪山上的積雪,還是來自萬里之外東吳的船只都在眼前。杜甫的這首詩作對仗工整,字字句句都經過詩人精心錘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中县| 东乡族自治县| 司法| 通城县| 宜黄县| 兴义市| 都兰县| 大悟县| 深水埗区| 灵璧县| 蒲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将乐县| 富顺县| 广安市| 乐亭县| 阳城县| 桦甸市| 舟山市| 公安县| 顺昌县| 车致| 平定县| 塘沽区| 贵南县| 伊宁县| 马龙县| 龙陵县| 大连市| 泰兴市| 宁城县| 娱乐| 通江县| 塔河县| 玛沁县| 临江市| 滁州市| 彩票| 凌海市| 武夷山市| 吉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