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與健康教程·上冊
- 肖培君 蘇慶偉主編
- 12字
- 2020-05-07 15:06:34
第三節 運動損傷與運動處方
一、運動損傷
(一)運動損傷的概念
健身的目的是為了健康,但由于不正確的鍛煉方法造成運動損傷卻是常見的,所以我們必須了解一些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和預防措施。參加運動鍛煉,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否有不適合運動鍛煉的家族?。ū热缦龋?,并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有心臟病或其他因參加運動會使病情加重的疾病,應該先治病或參加康復鍛煉,之后才能參加運動鍛煉。
在運動鍛煉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損傷統稱為運動損傷。運動損傷與一般的工傷或日常生活中的損傷有所不同,它的發生與運動項目、訓練安排、運動環境、運動者的自身條件以及技術動作有密切關系。運動損傷對運動員所造成的影響是嚴重的,不僅影響正常的訓練、比賽,妨礙運動成績的提高,減少運動壽命,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殘疾,甚至死亡。對體育健身參加者來說,也將影響其健康、學習和工作,也對體育健身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妨礙體育健身的正常開展。
因此,在體育健身中,我們對運動損傷的預防應有充分的認識,需要很好地掌握運動損傷的發生規律,切實做好預防工作,使之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同時,還應了解和掌握一些體育健身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預防與處理方法,從而使體育健身健康安全而富有成效。
(二)常見運動損傷的原因及治療
1.肌肉韌帶拉傷
內因:訓練水平不夠,柔韌、力量、協調性差,生理結構不佳。
外因:準備活動不充分,場地、氣溫、濕度不適,上課內容不佳,教練專業水平不夠。
預防:選合適的教練、場地及適當的課程,在正常天氣情況下鍛煉,準備活動充分,循序漸進。
處理:24小時前為急性期,處理方法是停止運動,冷敷、包扎、抬高受傷部位。24小時后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煉。
2.關節扭傷
內因:技術掌握不好,協調性差,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小、生理結構不佳,疲勞而致體力差。
外因:準備活動不夠,場地滑,器材使用不當,教練不合適,內容不好(動作速度快,轉、跳多)。
預防:準備活動充分,了解設備的使用方法,循序漸進,讓教練或自己放慢速度。
處理:24小時前為急性期,處理方法是停止運動,冷敷、包扎、抬高受傷部位。24小時后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煉。
3.心力交瘁
表現:發冷,多汗,臉色白或紅,頭痛、頭暈,筋疲力盡。
預防:教練或練習者要注意運動量的控制。
處理:離開熱的環境,寬衣、濕衣。清醒后慢喝些水,注意觀察,病人當天不要多運動。
4.運動疲勞
表現:心動過速,運動后血壓、脈搏恢復慢,內臟不適。
原因:訓練方法不對,運動量大,訓練時間長,休息不充分等。
預防:安排合理的訓練時間、計劃,注意勞逸結合。
處理:調整鍛煉計劃、運動量,循序漸進,進行系統訓練、全面訓練。
5.重力休克
表現:頭暈,眼發黑,難受,面色蒼白,手發涼,嚴重時暈倒。
原因:運動時血液供應下肢,突然靜止運動時靜脈回流不夠,腦缺血缺氧,產生腦貧血。
預防:大強度運動后,不要馬上停止運動。
處理:讓患者平臥,腳墊高,頭低于腳,從小腿順大腿按摩。
6.腦卒中(中風)
表現:人體功能受影響,皮膚干、紅、熱,脈搏快、弱,呼吸淺等。
處理:有知覺的,適量喝水、寬衣,如嘔吐就不要給其流質食物,打電話送醫院等。無知覺的,打電話呼救,使其側躺,觀察呼吸,將冰塊放在腕、踝、腋、頸部等動脈搏動處,不按摩。
7.運動腹痛
原因1:肝脾瘀血、慢性腹部疾病。
原因2:呼吸肌痙攣(準備活動不夠,肺透氣度低,運動與呼吸不協調)。
原因3:胃腸痙攣(運動前吃得過飽、飯后過早運動,空腹或喝水太多)。
預防:運動前進行健康檢查,合理安排運動飲食,吃飯前后1小時運動,不空腹、不喝太多水運動。
處理:減慢運動速度,加深呼吸,調整運動時的呼吸節奏,手按疼痛部位,如未緩解停止運動。口服抑制痙攣的藥物(阿托品、十滴水)。
8.足底筋膜炎和神經刺痛
原因1:足底受壓過大產生的疼痛。原因是動作不適合、鞋子問題、足部生理結構不良。
原因2:腳跟骨鈣化、腳底筋膜炎和神經刺痛。
預防:準備活動要充分(包括腳部的準備活動)。
處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洗熱水澡。
9.籽骨炎
原因:運動中突然的重力壓在籽骨上,造成骨折和發炎。
預防:選擇有緩沖作用的鞋子。
10.肌腱、小腿肌痛
原因:經常提腳跟。
預防:運動前后要多伸展肌腱、小腿肌。
處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洗熱水澡,小腿伸展助減痛等。
11.半月板癥
原因:一般由膝部過度動作、跑步造成,半月板癥常會有“咔”的響聲。
預防:減少膝部動作,減少轉體、跳等動作。
處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洗熱水澡。
12.關節炎、黏液囊炎
原因:過度訓練。
處理:休息和看醫生。
13.腰肌勞損
原因:練習方法不當(如仰臥起坐時不屈腿),急于求成而致疲勞損傷。
預防:學習正確的動作技術,不急于求成。
處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洗熱水澡。
14.頸椎疾病
原因:練習方法不當(如仰臥起坐時不抱頸),頸部運動過多而致疲勞損傷。
預防:學習正確的動作和技術,頸部運動不要過多。
處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洗熱水澡。
15.脛骨膜炎
表現:脛骨前骨膜與骨有剝離的感覺,產生疲勞、酸痛。
原因:練習方法不當,地面不平,小腿肌肉發展不平衡,突然的壓力。
預防:學習正確的鍛煉方法(如不要長時間進行連續跳躍動作、上下踏板動作)。
處理:注意全面鍛煉,練習后要放松、休息、按摩、洗熱水澡,做伸展練習以減輕疼痛等。
(三)預防損傷的十個主要方法
①暖身運動:走、踏步、分并跳、伸展等。
②使用適當的方法,聽取教練的建議。
③學習防止運動損傷的技術和理論。
④合適的運動鞋、護腕、護膝等。
⑤10%增加的原則:1周內增加頻率、強度、持續時間不要超過10%,應循序漸進。
⑥保持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的均衡,同時參加一些力量和柔韌練習防止受傷。
⑦身體需要時間去恢復,鍛煉時不使身體受傷。
⑧運動前不要空腹,運動前、中、后要飲足夠的水。
⑨參加不同的訓練,如交叉訓練以鍛煉不同的肌肉群。
⑩根據自己的身體及時調整運動,如果某部位運動產生酸痛,可以考慮減小運動量或停止。
(四)運動損傷與運動環境
1.熱天運動
在熱天運動,穿少的衣服可以透氣和出汗。一些特別為減肥設計的“出汗衣”“裹肚衣”等對人體健康都相當不利。這種減肥只是減水分,隨人體水的攝入又會恢復體重。在潮濕的時候或潮濕的地方訓練,由于汗不易排出體外,不利人體降溫,對心臟很不利。在熱天,充足的水分對心臟有益,這樣身體可以通過排汗降低體溫,通常在運動前喝1~2杯水,在運動中每10~15分鐘喝少量水。人體對脫水反應慢,當感到口渴時,人已經脫水了。少量脫水影響動作,大量脫水影響生命。運動中的大量脫水會導致肌肉痙攣。
2.冷天運動
在冷天運動時,在人未暖時要多穿衣服,等暖身后再脫衣服。心臟疾病通常發生在戶外工作、戶外運動時,尤其易發于老年人、孩子身上。
3.溫度、濕度與運動疾病的關系
①心絞痛、心力交瘁潛在的環境:34℃、濕度20%;31℃、濕度50%;28℃、濕度100%。
②心絞痛、心力交瘁可能的環境:41℃、濕度20%;34℃、濕度60%;31℃、濕度100%。
③可能中風的環境:49℃、濕度20%;43℃、濕度40%;33℃、濕度100%。
4.與運動環境有關的疾病
①抽筋:主要是因為在冷的地方鍛煉,喝冷飲料,不做伸展運動,腿和腹部出現疼痛和痙攣現象。按摩、喝鹽水會減輕病情。
②凍瘡:表現為皮膚出現微黃色,對痛覺冷淡,急救方法是用溫水浸泡,不用按摩,嚴重時看醫生。
③體溫降低:會危及生命,其預兆有心力交瘁、頭暈等。方法是打急救電話并用衣服保溫。
④中暑:是由于天氣熱、脫水等原因造成的。方法是到陰涼處休息、喝水、送醫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