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宿餐飲行業清潔生產培訓教材
- 孫曉峰 李曉丹 李靖等編著
- 1442字
- 2020-04-30 19:04:08
1.3 我國清潔生產實踐
我國清潔生產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
(1)引進階段(1989—1992年)
1992年,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和《21世紀議程》倡導的清潔生產號召,將推行清潔生產列入《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由此正式拉開了中國實施清潔生產的序幕。1992年5月國家環保局與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在中國舉辦了第一次國際清潔生產研討會,首次推出“中國清潔生產行動計劃(草案)”。
(2)試點示范階段(1993—2002年)
1993年10月,在第二次全國工業污染防治會議上,國務院、國家經貿委及國家環保局明確了清潔生產在我國工業污染防治中的地位。
1994年,《中國21世紀議程》將清潔生產列為優先領域。
1999年,《關于實施清潔生產示范試點的通知》選擇北京等10個城市作為清潔生產試點城市,選擇石化等5個行業作為清潔生產試點行業。
(3)建章立制及全面推廣階段(2003年至今)
2002年6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以下簡稱《清潔生產促進法》),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清潔生產促進法》的頒布使清潔生產納入法制化軌道。為了全面貫徹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法》,國家發改委會同國家環保總局聯合下發了《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
2005年至今,《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程序的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通知》《關于深入推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的通知》等促進了我國清潔生產工作的深入開展。
2004年10月13日,財政部發布《中央補助地方清潔生產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由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于支持重點行業中小企業實施清潔生產,重點支持石化、冶金、化工、輕工、紡織、建材等行業。2009年10月30日,財政部與工信部聯合發布《中央財政清潔生產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的、專項用于補助和事后獎勵清潔生產技術示范項目。
201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推行清潔生產,在農業、工業、建筑、商貿服務等重點領域推進清潔生產示范,從源頭和全過程控制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降低資源消耗。
2011年12月,《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提出: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提高造紙、印染、化工、冶金、建材、有色、制革等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
2011年12月,《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提出: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減排技術,推進清潔生產。促進工業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以污染物排放強度高的行業為重點,加強清潔生產審核,組織編制清潔生產推行方案、實施方案和評價指標體系。在重點行業開展共性、關鍵清潔生產技術應用示范,推動實施一批重大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項目。
2012年8月,《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提出:以鋼鐵、水泥、氮肥、造紙等行業為重點,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快重大、共性技術的示范和推廣,完善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工業產品生態設計、農業和服務業清潔生產試點。
2012年2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的決定》。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的修訂實施,各省(區、市)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頒布實施了與清潔生產審核相關的實施細則等地方推行清潔生產的政策法規;天津、云南等地還頒布了《清潔生產條例》。
2016年5月16日,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2012年),進一步規范清潔生產審核程序,更好地指導地方和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部對《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發布《清潔生產審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