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曉聲的寫作課 小學生如何寫好作文
- 梁曉聲
- 1156字
- 2020-04-14 15:53:09
從記憶腦區獲取“原材料”
如果不具體寫一篇作文,一切關于“怎樣寫好一篇作文”的道理,都將是從道理到道理的空頭道理。道理只有運用于實踐,才會檢驗出是否真的算是道理。
那么,讓我們來一起寫一篇作文。
我們不妨就以“雨”作為文題。這一文題雖然是我在大學里為大學生出的,但就感性腦區被喚起和激發的程度來說未免初級,對于小學三至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反倒挺適合。
面對這一文題,同學們,你們感性腦區的無形之“門”緩緩地或者迅速地敞開了。說是“門”并不怎么恰當,更恰當的比喻是“幕”。對,就是舞臺之幕。在它升起或對分而開之前,它后邊有著關于一些人、事、物、景、知識和情感的印象,靜止著,雜亂無章地處于或“堆放”在感性腦區這一舞臺上。
是的,它們一直就在那兒,像童話舞劇《睡美人》中的人物、道具和場景那樣,期待著一位王子來將那一切一一“喚醒”。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每個人都是那位王子。你們全都具有“喚醒”自己感性腦區中一切印象的能力,只不過有的同學自己知道,因而感性腦區開始工作時自信一些,有的同學此前對這點認識不夠,不那么自信而已。但是與《睡美人》中的種種人物、道具和場景相比,你們感性腦區中所保留的種種印象顯得互無關系,簡直可以說是亂七八糟。但這無關緊要,包括大人在內,所有人的感性腦區向來如此,不足為怪。
獲取“原材料”,首先要喚醒感性腦區中的記憶。
每個人的感性腦區都是一個公共的空間,或者說都是一個公共的舞臺。事實上,不僅感性腦區這樣,理性腦區和記憶腦區也是如此,它們只有在開始工作后才會漸漸變得有條不紊。
面對“雨”這一文題,你們的大腦首先作出反應的是記憶腦區。關于記憶腦區,你們可以將它理解為感性腦區的一部分,也可以將它理解為單獨的一個腦區。怎樣理解都不算錯,也都無關緊要。
總而言之,記憶腦區首先活躍起來了。
那情形仿佛是許多與雨有關的照片,新的、舊的、黑白的、彩色的,在你們的頭腦中像電影畫面似的交替浮現、閃回,重重疊疊。你們剛想捕捉住一些,另一些又跑出來蓋住了這一些,有二維動畫片、三維立體動畫片似的印象穿插其間,有各種聲音,包括樂曲和歌曲,像電影音效似的伴隨著,也有一些與雨有關的文字、詞匯、當代的或古代的詩句,忽隱忽現地摻和進來了!
這使你們感到頭腦有點兒混亂,是不是?
不要急躁,千萬不要急躁,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這里我們要說一說,所謂“記憶腦區”具有怎樣的功能。如果我們將“記”和“憶”拆開來理解,那么“記憶”一詞實際上是指這一腦區的兩種功能,即記住和回憶的功能。“記”的功能如同錄音、錄像,如同儲存;而“憶”的功能如同倒帶,如同回放。
那覺得頭腦有點兒混亂的同學,我反倒要恭喜你,因為這證明你的頭腦中關于雨的記憶儲備還真不少。它們是你寫“雨”這篇作文的“原材料”。寫作文也和工程建筑一樣,“原材料”多些當然比幾乎一無所有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