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里仁篇第四

  • 論語
  • 孔子
  • 2120字
  • 2020-03-18 17:09:19

4.1

子曰:“里仁為美[1]。擇不處仁,焉得知?”

【注釋】

[1]里:居住。

【譯文】

孔子說:“居住在有仁德風氣的地方是美好的。選擇住所而不選有仁風的地方,怎么能說是有智慧的呢?”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譯文】

孔子說:“不仁之人不能長久地處在窮困之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之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道,聰明的人知道奉行仁道有利于己。”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譯文】

孔子說:“只有仁者能真正愛人,能真正厭惡人。”

4.4

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譯文】

孔子說:“如果能立志于仁,就不會有惡行了。”

4.5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1]?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2],顛沛必于是。”

【注釋】

[1]惡(wū):疑問代詞,何,怎么。

[2]造次:急遽,倉猝。

【譯文】

孔子說:“財富與權貴是人人都向往的,但若不是以正當的方法獲得,君子不會去享有這樣的富貴。貧窮與卑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不是以正當的方式擺脫,君子不會去擺脫這樣的貧賤。君子喪失了仁德,又怎么能成就聲名?君子即使是一頓飯的時間也不會違背仁德,雖倉猝急迫也一定實行仁德,雖顛沛流離也一定實行仁德。”

4.6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譯文】

孔子說:“我未曾見到喜好仁的人和厭惡不仁的人。喜好仁的人,認為沒有任何事物能高于仁;厭惡不仁的人,他實行仁,是為了不使任何不仁的事情出現在自己身上。有誰能在一天里全力去實施仁呢?我沒見過力量不夠的。或許還是有這樣的人吧,只是我沒有見到。”

4.7

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譯文】

孔子說:“人的過失,可以各自歸入不同的類別。只要考察那人的過失,就能知道他是哪一種人了。”

4.8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得到了真理,當晚就死去都可以啊。”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譯文】

孔子說:“一個士人有志于真理,卻又以穿舊衣吃劣食為恥辱,這樣的人,是不值得與他談論真理的。”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1],無莫也[2],義之與比。”

【注釋】

[1]適(dí):專主。

[2]莫:不肯。

【譯文】

孔子說:“君子對于天下之事,沒有一定要這樣做的,也沒有一定不能這樣做的,所做只求合乎義。”

4.11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譯文】

孔子說:“君子心懷道德,小人心懷鄉土;君子心懷法制,小人心懷實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1],多怨。”

【注釋】

[1]放(fǎng):依據。

【譯文】

孔子說:“依據個人利益行事,必定會招致很多怨恨。”

4.13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譯文】

孔子說:“能夠用禮讓的原則治國嗎?這有什么困難呢?不能用禮讓的原則治國,那對禮該怎么辦呢?”

4.14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不要愁沒有職位,而應愁自己能用什么勝任其位。不要愁沒有人知道自己,而應求自己能有什么值得使人知道的。”

4.15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

【注釋】

[1]忠:盡心待人。恕:推己及人。

【譯文】

孔子說:“參啊!我的學說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曾子說:“是。”

孔子出去后,其他學生問道:“這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說:“老師的學說,就是忠恕二字呀。”

4.16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4.17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者,就希望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做得怎么樣。”

4.18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1]。”

【注釋】

[1]勞:憂愁。

【譯文】

孔子說:“事奉父母,若父母有過錯應委婉地勸止,看到自己的意見不被聽從,仍要恭恭敬敬而不冒犯他們,雖然內心憂愁,但不怨恨。”

4.19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譯文】

孔子說:“父母在世時,不離家遠行,如果要外出也必須有一定的去處。”

4.20

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

孔子說:“能三年內不改變父親生前的行事之道,就可以說是盡孝了。”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不記在心中。一方面要為他們的高壽而歡喜,一方面也要為他們的衰老而憂懼。”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譯文】

孔子說:“古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自己的行為跟不上言語為可恥。”

4.23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譯文】

孔子說:“對自己加以約束而犯錯誤的情況是很少的。”

4.24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譯文】

孔子說:“君子應出言遲鈍而行事敏捷。”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

孔子說:“有德之人不會孤立,必定會有與他親近的人。”

4.26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譯文】

子游說:“事奉君主時過于煩瑣,就會遭受羞辱。與朋友交往中過于煩瑣,就會導致疏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肥西县| 应用必备| 偃师市| 图木舒克市| 贵德县| 义乌市| 资溪县| 远安县| 天全县| 锦屏县| 托克逊县| 新巴尔虎右旗| 菏泽市| 沂水县| 肇东市| 汾阳市| 辽源市| 霍林郭勒市| 绍兴市| 尚志市| 石家庄市| 突泉县| 土默特左旗| 香格里拉县| 浮梁县| 金秀| 富宁县| 紫金县| 辽源市| 高密市| 尚志市| 金乡县| 开鲁县| 噶尔县| 滨海县| 隆昌县| 鸡东县| 铜梁县| 常山县| 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