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員的7堂職場課
- 面包理想
- 2735字
- 2020-03-06 17:52:29
Preface 前言
每次別人問我是做什么的,我的回答都是 “程序員發展咨詢”。
很多程序員不明白,我就接著解釋:“解決程序員事業發展的所有問題,提供建議和解決方案?!?/p>
聊到這兒,有80%的程序員會顯得很好奇:“還有這么一個職業?”
另外20%很納悶:“您是怎么想起來做這一行的?”
這件事說來話長。
2016年的夏天,幾個學生約我喝茶。他們都已經參加工作,資歷最老的都已經有“5年工齡”了。本來是件高興的事,大家有說有笑很和諧,我隨口問了一句:
“你們現在都在做什么?。吭谕膺吀杏X怎么樣啊?”
沒想到瞬間冷場了。幾個大老爺們兒支支吾吾的,誰也不肯接話。
按道理說,他們幾個在學習階段表現得不錯,用幾年的工夫再不濟也應該是2萬元~3萬元的月薪外加年終獎和期權吧,怎么一聊到正經事,都不說話了?
難道剛被炒魷魚?不至于這么尷尬吧?
終于有人打破了沉默:“老師,其實這次我們幾個回來,就是想聽聽您的意見。畢業之后哥幾個一直聯系著,在公司里混得……多少有點不太順,這不剛見面,還不知道該怎么起這個話頭……”
其他人紛紛點頭,我恍然大悟。
細聊后才發現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有的人一畢業倒是進了一線大廠,但是職場經驗少,該踩的坑他都踩了個遍,別說升職加薪,就是每年20%的薪資漲幅都難以保證;
有的人是沒想好自己的定位,3年下來,平均半年換一次工作,在前端、后臺,安卓、iOS,設計、測試、運營等不同類型的崗位上跑了個遍,到現在還是拿著8000元的“入門級”工資;
而有的人,吃虧在不會選平臺,本來是一個挺有闖勁的小伙,進了一家“養老型”公司,結果溫水煮青蛙,幾年過去,技術完全廢掉,骨頭都酥了……
聽了他們這幾年的經歷,我心里很難受。原本以為,程序員嘛,靠技術吃飯,當年他們畢業的時候,雖然一個個都很平凡,但我想憑他們敲代碼的手藝,在這個行業、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應該能博得一席之地。
那天他們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8點了,我一個人還在喝茶的地兒多待了一小時。周圍挺安靜的,但我心里總覺得哪里不對。想來想去,我心里冒出一個問題:技術到底能幫他們走多遠呢?
回到家里我又聯系了幾十個之前的學生,發現不少小有成就的人,其實在學習階段并沒有什么突出的表現,甚至表現得還相當差勁:有40歲才入行的,也有當初連英語單詞都拼不利索的。我心想,影響一個程序員職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呢?
到了后半夜,我認定了:影響職業發展的原因,反正不是單純的技術。
從那天起,我開始留心學生向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程序員該怎么給自己定位呢?”
“選公司、挑平臺的時候,程序員該有什么注意的地方呢?”
……
有的人可能會納悶:互聯網現在這么發達,不能去網上找找嗎?
還真不行。
有不少學生在職場上遇到問題,又不知道該找誰咨詢,就在論壇或者網站上找各種“過來人”的文章參考借鑒。雖然網上的文章看著覺得道理都對,各種趨勢分析滿天飛,但關了電腦,這些學生還是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
畢竟互聯網行業發展非常迅速,每一天都在變化。再說了,就算環境不變,怎么就能立刻找到一篇能解決自己當下問題的文章呢?
有的人還有想法:身邊有那么多過來人,這些職業上的事情,請教同事,也是一條路吧?
現實證明這條路也走不通。
先不說同事跟你有沒有利益上的沖突,單說他提的建議到底適不適合你,就很成問題。
有一個學生就跟我說:“老師,我身邊都是技術‘大?!?,自己以后怎么發展,我問了一圈,一人一個說法。這就算了,關鍵是他們的建議我一個也用不上,聽了半天,還是不知道該怎么辦……”
向我提問的學生越來越多,我漸漸發現:雖然問題千變萬化,情況層出不窮,但貌似存在規律性的方法,可以切實有效地解決他們的問題。
每次聽到學生對我的建議表示感謝,我就很開心。倒不是因為自己敲出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代碼,而是知道自己的方法管用,能夠真正地幫到每一個程序員。
量變產生質變,當我把目光放在“解決程序員事業發展問題”上時,我發現好像能做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我著實想了一段時間,最后決定把它作為今后事業的方向。
就在我為自己做好全新定位,開始專門解決程序員的事業發展問題時,一個讓我頭疼的現象出現了:
“回頭客”太多。
之前找我做過咨詢的客戶,總是不定期地“回訪”,問題接連不斷。雖然每次我都能給出具體的建議,但是用不了多長時間(長則半年,短則3個月),他們又來找我咨詢新問題了。
是我的建議沒辦法落地嗎?但凡在我這里付費咨詢的客戶,我都本著“負責到底”的原則,扶上去,再送一程。可是現在看來,這得送到什么時候才能讓他們走上正軌,實現職業生涯的“組件化”呢?
我的時間越來越不夠用,有段時間實在是太忙了,我無奈地推掉了新來咨詢的客戶,心想:還是把現有客戶的問題解決掉吧,走還沒有學會,跑起來容易摔。
隨著問題的深入,我發現,程序員的事業發展是一個系統性問題,而系統性問題注定需要體系化的解決方案,然而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試想,一個剛畢業的“程序小白”,不可能一步登天成為技術大神,其職業發展的初期更需要的是自我管理(無論是時間管理、工具管理還是精力管理)。等他慢慢地適應了職場,就需要了解職場的運行規律,掌握與人溝通協作的技巧,接著是提升團隊管理能力、項目管理能力,最后站在更高的層級,來掌控一項業務、一個部門。
只要一個程序員還想往上走,問題就會像代碼里的錯誤一樣,層出不窮。
了解到這一點,我便有了寫一點東西的想法。目前在線下,雖然我已經能夠為客戶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然而互聯網行業那么大,有太多的程序員還在前人踩過的坑里掙扎。想到這里,我總覺得很是可惜:
有的人明明技術能力突出,卻因為其他的因素,和自己心儀的工作失之交臂,損失的不僅是那一點點薪資,還有時不再來的機會;
有的人明明是一個勤奮努力的好青年,卻因為定位不清、方向不明,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在用汗水犯錯的同時,還時刻感動著自己,質問世界“我到底哪兒錯了”;
有的人明明想趁著年輕,多積累點項目經驗,好讓以后的路越走越順,可偏偏遇到一個“坑人”的平臺或者“爛領導”,讓自己在事業發展上遭遇“圍城”……
這些人都想著努力工作,讓身邊的人過上幸福的生活,只不過因為犯了一些“小錯誤”,所有的努力就付諸東流。的確是做錯了,可代價,也太過沉重。一個人,一輩子,又能年輕多久,經得起多少次“從頭再來”呢?
鑒于此,在朋友和學生的鼓勵下,我寫下這本書。書里面收集了我這些年遇到的大量程序員的真實職場案例,不管你是剛準備找工作的“準程序員”,還是已經在職場奮斗多年的“老司機”,不管你是掙扎于技術該如何發展,還是糾結于是否要轉型,你都能在這里面找到想要的。
如果你在讀到某個故事的時候,有那么一點似曾相識的感覺,讀完之后有那么一點點收獲,那么我為這本書的面世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希望書里的內容,可以真正幫到對面的你。
面包理想
201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