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我們為何對民藝之美熟視無睹

如果民藝品是“大名物”,就會打上美的器物的烙印。可是為什么有那么多的民藝品不具備大名物那樣的美呢?我想這樣的疑問是非常合理的。

茶器擁有美,然而美并不局限于茶器。與茶器一樣發自內心而制作的器物有很多。可是能入早期茶人之法眼的器物,只不過是一些外來的民藝品罷了。其中的多數,則未能進入他們的視野。這就是茶祖所認可的民藝之美。他們是以諸般工藝為榮耀的后代,或許會以豐富的材料來確定茶器的取舍。可是,沒有獨創與自由的茶人后代根本就沒有想到,茶祖所看到并能夠得到的眾多美的民間器具就在他們的周圍。以至于他們誤認為在已經確定的茶器之外再也沒有茶器,完全走向了形式化,忘記了“茶”的精神,只能因襲古代的造型。

然而,這對于我們來講未必是壞事。在被如此豐富而美麗的民器包圍的同時,討論這些物品的永恒的盲目是合適的。一味崇尚“大名物”,卻對無名器物視若無睹,將會失去判斷力,并陷于不自由的境地。所以,茶祖在選擇有銘文的器物作為茶器時,所帶給我們的驚奇是:他們在確定茶器時的否定之否定。審視那些民間器具,就會發現茶器之美有著一定的自由度。在那些質樸的器物中,可以看到無限深沉之美。在清貧與靜寂中,竟然可得到任運無礙之三昧。今天的忘記了真意、死抱形式的茶道,與心已經沒有任何關系。如果茶祖在今天復活,恐怕會像某個禪林中講述的“婆子燒庵”見[宋]普濟著、蘇淵雷點校《五燈會元》卷6《亡名道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10月,第366—367頁。文曰:“昔有婆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使抱定,曰:‘正恁么時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嚴,三冬無暖氣。’女子舉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養得個俗漢。’遂遣出,燒卻庵。”故事那樣,迅速在茶室放一把火,而茶人們則在后面追蹤。難怪禪宗的大德在禪宗落于文字時,氣憤地說要燒掉《碧巖錄》《碧巖錄》,全稱《佛果圓悟禪師碧巖錄》,亦稱《碧巖集》,是宋代著名禪僧圓悟克勤大師所著,共十卷。書中內容為重顯禪師的百則頌古和圓悟的評唱組成。此書在禪林享有盛譽,向有“禪門第一書”之稱,向來被認為是禪文學的典范之作。

茶人將茶碗置于美的玉座上。同樣,也可以確切地認為在各種民藝品中,也存在著“大名物”那樣的美。當“大名物”之美與茶器之美相一致時,才能夠得到美的茶器。若要避免因茶器而無視其他的民間器具,則必須借助于某些看法的定力。茶祖能夠在不是茶器的物品中挑選出茶器。要是將“井戶”茶碗也作為茶器來褒獎,這樣的看法也許是表面的。我們只是將其看作貧窮者使用的飯碗才去贊揚,在成為“大名物”之前,這些物品只不過是雜器而已。如此說來,只有在民藝品中才能得到“大名物”。在眾多被無視的民藝品中,隱藏著未來的茶器。對此,我們感到何等的躊躇:在那些物品中能夠隨意地發現茶器之美,然而這些茶器原本當作器物在制作時,基本上沒有發現茶器之美的可能。如此與茶道之初是相同的,我們需要真正的茶器,就在有可能成為茶器的物品中去尋找。這對于我們來講沒有任何困難,“大名物”的數量是無限的。要把這樣的福音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崇尚過去的“大名物”,而不再顧及其他的民間器具,這樣去認識美是毫無意義的。如果美是感性的,歷史學家就不會像今天這樣的不自信。而鑒賞家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應該是慎重的。“造型”、“技巧”與“銘文”之類,應該不是美的本質性的標準,只不過是器物之美的變異。例如,規定用于“茶”的陶器必須是怎樣的尺寸,就顯得不自由,應當是依據茶室的大小來確定其尺度。長短不一的美之器物,都能夠在這里發揮其作用。真正的茶道并無形式與內容的限制,以合適的為佳。可以說,這樣的自由才是正宗茶道之根本。茶祖就是這樣做的,此外都不是茶道之正宗。

無須贅言,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收集到大量的民間器具,當我們注意到它們時,便能夠在其中發現茶器。人們在那些物品中找出合適的東西,放在合適的地方,讓其發揮合適的作用,可以說是自由的。我對這樣的自由毫不懷疑。我們今天能夠在那些物品中看到的,也是早期的茶人所看到的,無論怎樣都是愉快的。可以說,工藝之美客觀存在于包括茶道在內的多個地方。為何過去的茶器與茶室是開放式的,而如今在生活中的“茶”幾無生存的余地。在此也許能夠悟出茶祖的真意。

一般人或作者在理解作為民藝品的茶器時,會落入二重錯誤之中。當“大名物”受到重視時,給人以特別物品之感,而其原本的性質則被視而不見。實際上,后來的茶器在制作時,基本上都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已經完全背離了現代民藝的范圍。而早期的茶人所選擇的,大體上都不是專門制作的器物。他們盲目地相信那些器物都是風雅之器。在這里他們將民間器具與大名物置于同樣的層面,其形體與心中所想完全相悖。那是基于下意識制作的民眾的器物,然而卻是雅致的器物。而有意識地制作往往被抬高到玄妙的世界,或許這就是后來的茶器不再美的原因吧。

這樣的錯誤之二導致完全忘記了民藝品。我從未看到工藝史中對民藝之美有過正確的論述。其實,在選擇民間器具時,已經是將其視為“上手”之物的心態。如對古代的五彩瓷、龍泉瓷、青瓷以及磁州窯的褐釉等,將其作為美的民藝品之正解的記錄從未有過。至于日本的民藝品,在歷史上更是不見蹤影。

今天的歷史學家們對玉石并無明確之區別。對有名的物品則不惜筆墨,把上等的物品書寫得何等之美。然而,就只有高貴的物品才能進入歷史嗎?要是有名望的茶人們不去選擇茶器,今天的批評家就絕對沒有贊美的機會。其實,所謂的名器只不過是被他們所疏忽的民間器具罷了。

對民藝有正確認識,才能夠傳承茶祖的衣缽。我們對與“大名物”一樣的、出自民眾的、下意識的美之器物有著無限的期待,這已經是無須贅言的事情。器物已經做好了準備,正在等待著去發現、珍愛、使用,這是自由的。茶道的未來是忙碌的。同樣,工藝史的未來也是忙碌的。一旦被忘卻的廣泛的民藝之領域為人們所注意,會看到那里所累積的大量美之器物。顛覆因襲的鑒賞歷史的時刻已經到來。原來被邊緣化的器物得到贊賞,重新確定其地位的時間已經迫近。對此,我們無須猶豫,這樣的革命是穩妥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沐川县| 德化县| 广昌县| 鸡东县| 阿拉尔市| 吉安县| 鹿邑县| 进贤县| 彰化市| 马公市| 密云县| 全州县| 西乌| 汉川市| 项城市| 铁岭市| 华容县| 宣武区| 公主岭市| 山东| 天气| 丽水市| 山西省| 方正县| 毕节市| 佛教| 澄江县| 阿合奇县| 兰考县| 左权县| 专栏| 县级市| 丰县| 二连浩特市| 广宗县| 烟台市| 平原县| 鹤庆县| 张掖市| 林口县| 丰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