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評巴茲爾·亨利·李德爾·哈特的《英國的戰略》[91]

巴茲爾·亨利·李德爾·哈特是一位英國軍人、軍事歷史學家和杰出的國際戰爭理論家。這本經過修訂和重印的文集搜集了自1932年以來所寫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堪稱一本在兩次戰爭之間英國軍隊演變的歷史書。不過,開頭的幾個章節對英國的傳統戰略所進行的考察是該書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部分,也是當前最重要的內容。軍隊機械化的戰斗已經獲得勝利,至少在理論上是這樣。但關于第二戰場的爭議仍吵得熱火朝天,而李德爾·哈特上尉的理論與這個問題密切相關。

那個已經被我們摒棄,但李德爾·哈特上尉暗示我們應該回歸的傳統戰略是什么呢?簡而言之,該戰略倡導間接進攻和有限目標。十八世紀的英國奉行掠奪戰爭,這個戰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直到1914年的前十年才被摒棄,那時英國與法國達成了全方位的同盟。它的戰術主要是商業上的。你靠禁運、海盜劫掠和海上突擊對敵人實施進攻。你避免征集一支龐大的軍隊,盡可能將陸地作戰留給大陸的盟軍,而你提供資助幫助其運作。當你的盟軍為你打仗時,你搶占敵人的海外貿易,占領它的外圍殖民地。合適的時機一出現,你就締結和平,或者保留你已經占領的土地,或者利用這些土地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事實上,這是兩百年來英國標志性的戰略,“背信棄義的阿爾比恩[92]”這個綽號絕對沒有起錯,至于別的國家也不遑多讓。十八世紀的戰爭充滿了市儈精神,使得正常的進程被逆轉過來,在后世的眼中它們比在那些親身參與其中的人眼中更具有意識形態色彩。但不管怎樣,有限的戰略目標是不大可能獲得成功的,除非你愿意在有利可圖的時候背叛盟友。

眾所周知,在1914—1918年,我們背離了過去,讓我們的戰略服從于盟友的戰略,付出了一百萬人死亡的代價。李德爾·哈特上尉對此的評價是:從戰爭的條件中我總找不到對我們的改變令人滿意的解釋。導致歷史政策發生根本性改變的原因似乎沒有出現。因此你會發現受克勞斯維茨啟發的軍事思維方式導致了變化。克勞斯維茨是軍事思想的怪才。他教導過,或人們認為他曾經教導過,恰當的戰略就是向你最強的敵人發起進攻,只有通過戰斗才能解決問題,流血是勝利的代價。英國被這一理論所吸引,將自己的海軍列為候補軍隊,抓起了大陸鍛造的這把精光閃耀的利劍。

將歷史的改變歸結于某個理論家是無法令人滿意的,因為理論只有在物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才能起作用。如果英國在至少四年的時間里不再是背信棄義的阿爾比恩,那是比亨利·威爾遜爵士[93]與法國總參謀部進行合作的更加深層的原因。首先,我們的傳統戰略還行不行得通很值得懷疑。在以前它確實依賴均勢政策,但自從1870年以來情況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而地理上的優勢也被現代技術的發展所削弱。1890年之后,英國不再是唯一的海上強權,而且,海上戰爭的范圍縮小了。拋棄風帆之后,海軍的機動性下降了;水雷發明后,內海無法航行了;海上封鎖的效果也下降了,因為科學發明了代替品,農業實現了機械化。現代德國崛起之后,我們再也不可能放棄歐洲的盟友,而盟友們會堅持的事情就是,你必須承擔起應有的戰斗責任。在戰爭需要每一個交戰國完全投入時,金錢援助已經失去了意義。

但是,這幾篇振奮人心的文章的真正缺點在于李德爾·哈特上尉不愿意承認戰爭的性質已經改變了。有限目標的戰略暗示著你的敵人和你是同一類人,你希望從他身上撈點好處,但你沒有必要為了自己的安全而消滅他,或干預他的內政。十八世紀存在這些條件,即使到拿破侖戰爭的末期也是一樣,但如今我們生活在原子化的世界里,這些條件已經消失了。李德爾·哈特上尉在1932年寫書時可以這么問:由于各國不再消滅或奴役戰敗國。絕對戰爭這種事情到底是否存在?問題是,各國并沒有停止這么做。在1932年,奴隸制似乎就像食人族一樣遙遠,到了1942年大家都看到它正卷土重來,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進行舊式的、有限度的逐利戰爭,目的只是為了保護英國的利益,一有合適的機會就締結和平。正如墨索里尼所說的,民主體制與極權體制誓不兩立。有一個奇怪的事實沒有得到深入的探討,那就是,在當前這場戰爭中,英國直到目前一直以李德爾·哈特上尉所倡導的戰略在打仗。我們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歐洲大陸戰役,我們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盟友,我們占領的土地要比我們所失去的大得多,或許也富裕得多。但是,李德爾·哈特上尉或其他人都不會從這一點出發,說戰爭的進展對我們來說很順利。沒有人會說,我們應該席卷法國和意大利剩余的殖民地,然后和德國談判媾和就可以了,因為即使是最無知的人也看得出這樣的和平是不會長久的。只有摧毀德國現在的政治體制我們才能繼續生存,這意味著消滅德國軍隊。克勞斯維茨所教導的“你必須集中精力攻擊主要的敵人”確實很有道理,首先要做的一定得是將敵人打倒,只有武裝力量才能實現真正的目標,至少在涉及意識形態之爭的戰爭中是這樣。

在某種程度上,李德爾·哈特上尉的戰術理論與他的戰略理論是各自獨立的,他的預言全部都被事實所證實。沒有哪個當代的軍事作家能比他在開啟民智上作出更大的貢獻。但他與畢靈普分子所進行的斗爭或許影響了他的判斷。那些曾經嘲笑機械化并仍然努力要將軍事訓練減少到光喊口號和踏正步的人也認同大規模的陸軍、正面進攻、拼刺刀和毫無意義的流血犧牲。李德爾·哈特上尉對帕斯尚爾戰役[94]的慘烈感到厭惡,似乎相信戰爭可以單靠防守或兵不血刃取得勝利,甚至認為獲得局部的戰爭勝利要比獲得徹底的勝利來得好一些。這一看法只有在你的敵人和你有同一思想時才有意義,而當歐洲不再由一個民主政權所統治時,這種情況已經不復存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健康| 平武县| 阳曲县| 南岸区| 门头沟区| 内黄县| 合山市| 应用必备| 南汇区| 乐陵市| 白玉县| 宁晋县| 东乌珠穆沁旗| 府谷县| 乌拉特后旗| 连城县| 张家界市| 布拖县| 宝应县| 永顺县| 安福县| 交口县| 云林县| 宽甸| 岳普湖县| 叶城县| 大方县| 黄石市| 大丰市| 历史| 姚安县| 东阿县| 马公市| 阜南县| 门头沟区| 宜川县| 许昌市| 晋州市| 台前县| 巨鹿县| 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