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講 不寐(失眠)

失眠是以經常不易入寐為特征的一類病證。失眠的證情各不相同,有的入睡困難,要到后半夜才能睡著,相當于現代醫學所說的起始失眠;有的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相當于間斷失眠;有的入睡雖不困難,但持續時間不長,后半夜醒后即不能再入睡,相當于終點失眠;有的甚至整夜不能入睡,這又稱為頑固性失眠?,F代醫學認為,失眠是由于大腦皮質興奮性增高所致,可見于神經癥、躁狂抑郁癥、精神分裂癥、消化不良、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等疾病。

失眠證臨床極為常見,雖不是危重疾病,但因妨礙人們的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和健康,并能加重心悸、胸痹、頭痛、眩暈、中風等病證,因此醫患雙方都很重視。

(一)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失眠即“不寐”,又稱“目不瞑”“目不眠”“不得臥”“不得眠”等,是因為外感或內傷等病因,致使心、肝、膽、脾、胃、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心神不安,以致經常不得入睡的一種病證。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不得臥”“不得眠”“臥不安”“目不瞑”的論述,并指出其原因有其他病證影響使人不得安臥,或為邪氣客于臟腑,衛氣不能入陰所致,或為臟腑損傷,陰陽不和,則夜寐不安。后世醫家在此基礎上不斷充實并完善。

于己百認為,失眠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人體的陰陽失調所致?!瓣庫o陽躁”(《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主動,陰主靜,靜則神安而寐,動則神不安而失眠。凡因各種原因造成陽動過盛或陰靜不足,均可導致失眠。正如《靈樞·寒熱病》云:“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薄额愖C治裁·不寐論治》言:“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景岳全書·不寐》也指出:“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比缢紤]勞倦,傷及心脾,心傷則陰血不足,陰不斂陽;脾傷則無以化生精微,血虛難復,不能養心,以致心神不安而失眠。腎陰虧損,虛火上浮,擾動心神,或肝腎陰虛,肝陽偏亢,虛火上擾,致使心神不安,亦可導致失眠。此外,飲食不節或脾胃不健,導致濕滯痰生而失眠,即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

(二)辨證論治

對于不寐的治療,《靈樞·邪客》列半夏湯以治之?!督饏T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有“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毒霸廊珪げ幻隆分袑⒉幻虏C從邪正虛實概括為有邪、無邪兩種類型,并指出“無邪而不寐者……宜以養營、養氣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顧,只宜培養氣血,血氣復則諸癥自退,若兼互顧而雜治之,則十暴一寒,病必難愈,漸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對本病的預防和調攝仍有重要參考價值。

于己百對失眠的治療,可以概括為辨證論治、專方運用和對藥組藥等內容,現分述如下。

1.辨證論治

于己百臨證一般將失眠分為心脾血虧、陰虛火旺和痰濕中阻3型辨治。

(1)心脾血虧:

癥見多夢易醒,醒后則難以入睡,伴神疲氣短、心悸健忘、食欲不振、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而弱。治宜補心脾、安心神,用歸脾湯加味治之。常用藥物如下:

黃芪 20g,黨參12g,白術 10g,炙草10g,當歸12g,遠志10g,圓肉10g,炒棗仁30g,茯神 10g,木香 10g,生姜 10g,大棗 6 枚,丹參 20g,制首烏 12g,柏子仁 15g,五味子10g。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2)陰虛火旺:

又可分為以下3型:

1)心火亢盛、陰血不足:

癥見心煩躁擾,睡眠不寧,伴胸中煩熱、口干舌燥、口舌生瘡,舌紅、脈細數。治宜鎮心安神定志、清熱滋陰養血,用黃連阿膠湯或朱砂安神丸治之。常用方藥如下:

黃連 6g,黃芩 10g,阿膠 12g,白芍 12g,雞子黃 2 枚,丹參 20g,炒棗仁 30g,知母10g。先煎除阿膠、雞子黃以外的其他藥物,取汁,再以藥汁溶化阿膠,分2次服,服時微溫,攪入雞子黃1枚。

2)肝陰不足、肝陽偏亢:

癥見虛煩難以入睡或入睡后易于驚醒,伴心悸盜汗、頭昏目眩、易驚多夢、咽干口燥,舌紅、脈弦或細數。治宜養肝安神、清熱除煩,用酸棗仁湯加味治之。常用方藥如下:

炒棗仁30g,茯苓12g,知母 10g,川芎12g,甘草 10g,丹參20g,生龍牡各20g,芍藥12g,麥冬12g,五味子10g。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3)腎陰虧損、心腎不交:

癥見失眠健忘,睡臥不安,虛煩心悸,伴神疲體倦、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女子夢交、男子遺精、尿赤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清熱、補心安神,用天王補心丹治之。

(3)痰濕中阻:

入睡困難,甚至整夜不睡,睡臥不安,伴胃脘脹滿、胸悶噯氣、腹中不適、納呆、痰多、大便不爽,苔膩、脈滑。治宜消食化痰、和胃安神,用溫膽湯加味治之。常用方藥如下:

半夏 10g,陳皮10g,茯苓 12g,炙草10g,生姜10g,竹茹10g,枳實10g,炒棗仁30g,生龍骨20g,神曲15g,焦楂15g,天竺黃12g,石菖蒲12g。 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2.專方運用

(1)酸棗仁湯:

酸棗仁湯是仲景為“虛勞虛煩不得眠”而設,也是于己百治療失眠使用最多的方劑。本方由酸棗仁、茯苓、知母、川芎和甘草5味組成。方中酸棗仁養心補肝、寧心安神,是為主藥;茯苓寧心安神,知母滋陰清熱,川芎調暢氣機、疏達肝氣,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合用,共奏補血養肝、寧心安神、清熱除煩之功,故可用于肝血不足、陰血內熱之虛煩不寐的治療。

于己百將本方常用于神經衰弱、心臟神經癥、躁狂抑郁癥的治療,或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癥出現失眠兼證的治療。辨治要點是睡臥不安、躁擾不寧、舌紅、脈弦細。

(2)安神丸:

安神丸即朱砂安神丸,由朱砂、黃連、生地、當歸、炙草5味組成,有養陰補血、清熱安神的作用,用治陰血不足、心火亢盛所致驚悸不眠的病證。

于己百臨床常將本方變通成丹參、生地、黃連3味。黃連苦寒清心火,針對心火亢盛而設;一味丹參功同四物,補血養血;生地既能補血,與丹參有協同作用,又能滋陰清熱,標本兼治。三者合用,即具補血養陰、清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神經衰弱、精神抑郁癥等病證的治療或圍絕經期綜合征的治療。辨證要點是驚悸失眠、易驚易醒、胸中煩熱、舌紅、脈細數。

(3)歸脾湯:

歸脾湯既能補心血、又能益脾氣,適用于心脾氣血不足所致心悸失眠、體倦食少等的治療。

于己百臨床將本方多用于神經癥的治療,尤其以性格內向、活動較少的院校師生或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最為適宜。辨證要點是失眠健忘、心慌氣短、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淡、脈弱。

由于失眠癥表現不一,有些失眠很難分清虛實,或多個證型兼夾,對此當權衡虛實,隨機應變,亦可多個方劑合用,隨證加減。

3.對藥組藥

(1)川芎12g、炒棗仁 30g(知母 12g):

具補血養陰、安神定志、清解火熱之功,適宜于各種失眠的治療,有熱可用知母,無熱棄之不用。炒棗仁養心補肝、寧心安神,知母清熱瀉火、滋陰除煩,川芎不僅養血行氣,而且載藥上行、直達病所?!侗静菝浴吩唬捍ㄜ骸把a血行氣……上行頭目”;李時珍更是明確指出:“或云:人頭穹窿窮高,天之象也。此藥上行,專治頭腦諸疾,故有‘芎穹’之名……出蜀中者,為‘川芎’”。因此,于己百治療頭腦、頭目之疾,如失眠、頭痛、眩暈等皆要加用川芎。

(2)僵蠶12g、天竺黃 12g、姜黃 10g:

僵蠶祛風解痙、鎮靜定驚,《神農本草經》記載僵蠶“主小兒驚癇夜啼”,現代研究本品有抗驚厥及催眠的作用;天竺黃清熱化痰、涼心定驚;姜黃行氣疏肝、活血散瘀。三者合用,共奏祛風清熱、化痰解瘀、定驚安神的作用,宜用于痰熱擾心、心神躁擾所致急躁失眠、睡臥不安、口干便干、苔膩脈滑,特別是頑固性失眠的治療。

(3)生龍牡各 30g、首烏藤 20g、柏子仁 15g、遠志 12g、百合 12g、合歡皮 12g:

生龍牡重鎮安神,宜用于驚悸失眠的治療;首烏藤、柏子仁補血、養陰、安神,宜用于陰血衰少、心神失養所致驚悸不安、失眠多夢的治療;遠志交通心腎、安神定志,百合寧心安神,主要適用于心腎不交引起的驚悸不安、失眠健忘的治療;合歡皮解郁安神,宜用于肝郁所致之精神不安、情緒低落、失眠健忘的治療。以上各藥,常隨具體癥情不同,酌情選用。

(三)案例舉要

案例一:

屈某,女,48歲,教師,1998年3月16日就診。失眠3年,多夢易醒,醒后難以入睡,伴神疲乏力、頭暈心慌、食欲不振、大便干濕不調,曾服多種中西藥物,癥情時好時壞。于己百診之,患者形體消瘦、面色無華、舌淡脈弱,進一步了解到患者性格內向、多愁善感、謹小慎微。此屬思慮傷脾,脾失健運,氣虛血少,久之心血虧損,心神失養所致失眠,治當補脾氣、益心血、安心神,方用歸脾湯合酸棗仁湯加減。

黨參 12g,白術10g,茯神 10g,炙草10g,黃芪20g,當歸12g,遠志10g,炒棗仁30g,木香 10g,川芎 10g,知母 12g,五味子 10g,首烏藤 20g,生龍牡各 30g,姜黃10g,陳皮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3月20日復診:服藥4劑,睡眠較前安穩,一夜可連續睡5小時,神疲乏力、頭暈心慌也有減輕,唯納食仍差、胃脘飽脹。上方加砂仁10g、雞內金15g,再服7劑。

3月27日三診:服上方后,胃脹緩解、納食增加、一夜可睡6小時左右。上方去雞內金,再服1個月。

半年后隨訪得知,患者服藥1個月后,夜臥安定,體力恢復,精神好轉,疾病趨于痊愈。

案例二:

鄧某,男,24歲,1998年3月30日初診?;颊呤?年,入睡困難,心煩躁擾,心急心悸,口干咽燥,大便較干。刻診:舌淡黯尖紅,脈弦滑稍數。診斷為失眠,證屬心肝陰血虧虛,火熱偏盛,心神不安;治宜鎮心安神、補血養陰、清熱除煩,方用安神丸(湯)合酸棗仁湯加減。

丹參 30g,生地20g,黃連 10g,知母12g,炒棗仁 30g,茯神10g,川芎10g,甘草10g,首烏藤 30g,生龍牡各 30g,僵蠶12g,天竺黃 12g,姜黃10g,磁石 30g。 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4月6日復診:患者服藥7劑,心煩、心悸、口干均有減輕,一夜可睡5小時,大便仍干。原方去磁石,加枳實10g、竹茹10g、麥冬12g、五味子10g,繼服7劑。

4月27日三診:大便已通,燥熱、口干大減,但停藥后復又失眠?;颊咭虿荒軋猿址脺帲室陨戏綖橹鳎摐珵橥?,再治1個月。

半年后隨訪,患者服藥1個月停藥后癥情穩定,每夜可睡6小時,病告痊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尔| 永宁县| 乐都县| 英吉沙县| 德阳市| 临邑县| 邻水| 阳城县| 仙游县| 合江县| 西宁市| 松桃| 兰西县| 进贤县| 临沂市| 西昌市| 文安县| 卫辉市| 武川县| 秀山| 班玛县| 葫芦岛市| 祁连县| 陇川县| 新兴县| 株洲市| 凯里市| 宁阳县| 奉贤区| 庄河市| 镇原县| 清新县| 汨罗市| 九江县| 车致| 莎车县| 临西县| 宣汉县| 伊春市| 玛曲县| 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