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狀動脈CTA臨床應用
- 林社章
- 14字
- 2019-12-29 18:35:14
(三)將來可能的冠心病適應證
1.非鈣化斑塊的檢查
(1)臨床適應證
1)患者種類:
未定。
2)可能的臨床意義:
① 斑塊鈣化前的冠心病診斷。
② 斑塊不穩定性的診斷。
③ 非鈣化斑塊的隨訪。
④ 冠心病預后的獨立因素。
(2)非鈣化斑塊的患病率
1)無癥狀人群(1篇論文)
非鈣化斑塊4%,混合斑塊9%,鈣化斑塊9%。
2)有癥狀的可疑冠心病人群(1篇論文)
非鈣化成分是冠心
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非鈣化斑塊25%,混合斑塊40%,鈣化斑塊35%。
3)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人群(1篇論文)
非鈣化斑塊32%,混合斑塊59%,鈣化斑塊9%。
(3)定量測量的局限性
1)CT密度難以準確地確定血管外壁的界線。
技術難度大
2) CT空間分辨力為0.4mm,精確性有限。
3)混合斑塊中鈣化偽影會影響測量的精確性。
(4)定量測量的準確性:
觀測者之間的差異(1篇論文)
① LAD(17±10%,16±12%)。
② LCX(32±13%)。
誤差較大
(5)非鈣化斑塊的變化和相關因素(1篇論文)
有待進一步實驗
1)50例患者,LM和LAD 16.8個月的隨訪。
2)平均體積變化:平均年增長率22%(92~115mm3)。
3)增長84%,萎縮16%。
4)未發現與增長、增長率的相關因素,包括:
① 基礎斑塊體積。
② 基礎低密度脂蛋白。
③ 基礎高密度脂蛋白。
④ 降低膽固醇藥物。
5)與低密度脂蛋白的最低值有弱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