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生產:平臺思維與流程再造
- 張柱
- 679字
- 2020-08-07 15:41:45
六、新媒體時代新聞生產者工作方式轉變研究
一個時代的到來并不意味著另一個時代的終結。只不過,處于舊時代主導地位的事物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影響力,而逐漸被新事物所替代。一方面,數字時代的到來使受眾在潛移默化中混淆了媒介構建的環境與真實環境。另一方面,數字時代也為媒介內容的制造者們提出了難題和更高的要求。Langdon Winner曾對工業機器人的出現做出過這樣的評論:“工業機器人運用生產領域中,不僅是增加了生產力,而是徹底改變了生產方式。當我們創造一種新的工作方式時,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這樣啟示性的語言同樣適用于描述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記者帶來的生產新聞的方式的轉變。Richard Holliman的論文中以一位國家級報紙的環境版記者Ellen為例,描述了她一天中的工作。在數字時代來臨前,Ellen只需專心地尋找選題,或者參加環境會議,然后寫出一篇報道即可。而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Ellen在上班路上就需要通過手機、iPad等接收來自各方面的新聞,以保持自己在資訊的最前沿,到辦公室后根據主編的安排篩選出其他媒體報道的選題,選擇可深入挖掘的內容,然后前往報道。在其提供的新聞成品中,除了提供傳統的文字稿件外,還需要拍攝圖片、視頻,提供給該報紙所經營的網站。正如Eric Klinenberg研究的美國一家地鐵報的生產轉型中所描述的那樣,報社在數字化時代的生產改造中,引入了音視頻的設備,甚至在新聞編輯部房間的正中央架設了演播室,生產電視新聞。
而紐約時報的電子版也不只提供文字。
Ellen承擔著繁重的報道任務,除了與和她一樣的同行競爭之外,數字時代最強勁的競爭者是一群被稱作“公民記者”的廣大網民,他們無所不在,往往重大事故的第一目擊者和報道者正是這些“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