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耐基經典作品系列·美好的人生
- (美)戴爾·卡耐基
- 3473字
- 2019-12-20 10:21:07
盡量讓對方多說話
我們許多人為了使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往往把話說得太多了。尤其是推銷員,常犯這種劃不來的錯誤。盡量讓對方說話吧,他對自己的事業和他的問題了解的比你多。所以閉上你的嘴,讓別人把該說的話說完。
即使他說得不對,你也盡量不要打斷他,因為那樣做很危險。當他有許多話急著想說出來的時候,他是不會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聽著,抱著一種開放的心胸——要做得誠懇,讓他充分地感覺到你的善意。
很久以前,美國最大的一家汽車工廠準備采購大批坐墊布。參加競爭的3家有名的廠家已經做好樣品,并接受了汽車公司高級職員的檢驗。然后,汽車公司通知各廠代表前來參加最后一次洽談會。
有一位來到汽車公司的廠家代表R先生正患著嚴重的咽喉炎。R先生在我的訓練班中敘述他的經歷:
當我參加高級職員會議時,我的嗓子啞得幾乎不能發出聲音。我被引進辦公室,與紡織工程師、采購經理、推銷主任及該公司的總經理洽談。我站起身來,張開口努力想說話,但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大家都圍桌而坐,因此我只好在本上寫了幾個字:“諸位,很抱歉,我得了嚴重的咽喉炎,說不出話來。”
“我替你說吧。”汽車公司總經理說。最后他真替我說話了。他陳列出我帶來的樣品,稱贊它們的優點,由此引起了在座其他人活躍的討論。那位經理在討論中一直替我說話,我只做些手勢、表情以肯定他的觀點。
令人意外的是,我獲得了那筆合同,訂了50萬碼的坐墊布,總值160萬美元——這是我獲得的最大的訂單。
我明白,是嗓子幫了我的大忙,要不是我實在無法說話,我是無法爭取的,因為我對于整個過程的考慮是錯誤的。經過這次經歷,我真的發現,讓他人說話有時比自己說話的價值大得多。
電氣公司業務員范勃先生對此也深有同感。那是他在賓夕法尼亞州進行農業考察時的一次經歷。
“為什么這里的人不用電呢?”他經過一家整潔的農場時向該區代表詢問。
“這里的人都是吝嗇鬼,你無法賣給他們任何東西。”區代表有些無奈地回答說,“他們對電氣公司根本不感冒。我試過很多次了,毫無希望。”
雖然沒有希望,范勃還是決定試一試。他走過去叩響了一戶農家的門,門只開了一條小縫,老羅根保夫人探出頭來。
“她一看見我們的衣服就知道是公司代表,”范勃先生講述說,“所以沒等我張口就把門關上了。我再次叩門時,她仍舊把門開了一點,告訴我們她對我們及公司的看法。”
我謝了她,她反而把門開大了一點,懷疑地望著我們。
“我曾注意你的一群很好的都敏尼克雞,”我說,“而我想買一打新鮮雞蛋。”
門又打開一點。“你認得都敏尼克雞?”她的好奇心好像被激發起來了。
“是的,我自己也養雞。”我回答說,“但從未見過比這更好的一群都敏尼克雞。”
“那你用你自己的雞蛋不是更好嗎?”她還有些懷疑。
“由于我的來格亨雞生白蛋。你一定知道,制做蛋糕時,白蛋不能同赫蛋相比。我的妻子以用赫蛋所做的蛋糕而自豪。”
聽了我的話,羅根保夫人的態度溫和多了。她打開門請我們進入農場。我環顧周圍,發現農場中有一個很好的牛奶棚。
我靈機一動,恭維她說:“我敢打賭,你用你的雞賺錢,比你丈夫用奶牛賺的錢還要多。”
我的話使羅根保夫人非常高興,她當然希望自己能賺更多的錢!可惜她不能使她頑固的丈夫承認這一點。
接著,她請我們參觀她的雞舍。參觀過程中,我留意她所造的各種小設備,給她介紹了幾種食料及幾種溫度,并在幾件事上征求她的意見。沒多久我們就很愉快地交換了經驗。
走出雞舍后,她告訴我她的幾位鄰居在自家的雞舍里裝置了電燈,據說效果很好。她征求我的意見,是否也可以采取這種辦法……
半個月之后,羅根保夫人的都敏尼克雞也見到了燈光,它們在燈光的助長之下叫喚著、跳躍著。我得到了我的訂單,她也能多得雞蛋。雙方滿意,互惠互利。
可以想象,假如我不先將她誘入圈套,我是不可能有機會把電器賣給這位守財奴式的荷蘭婦女的。
讓對方自己說話,不僅有利于在商業方面贏得訂單,而且有助于處理家庭當中的一些糾紛。例如,芭芭拉·威爾遜和她的女兒洛瑞的關系迅速惡化。洛瑞以前是個乖巧、快樂的小孩,但到了十幾歲時,卻與母親矛盾增加,不與母親合作,有時會為自己辯護。威爾遜夫人曾用各種辦法威嚇、教訓她,但都無濟于事。威爾遜夫人在我班上說:
一天,我放棄了一切努力。洛瑞根本不聽我的話,家務活還沒做完,就去找她的朋友玩。她回家后,我照例罵了她一頓。但我已經沒有力氣了,我傷心地對她說:“為什么會這樣呢?洛瑞?”
洛瑞看出了我的痛苦。她平靜地問我:“你真想知道?”我點點頭。于是她告訴我一切情況:我從來沒想聽她的意見,總是命令她該做這該做那;當她想與我談心時,我總是打斷她,并給她更多的命令。
我開始認識到,她其實很需要我——不是一個愛發命令的、武斷的母親,而是一位親密的朋友,使她可以傾訴煩惱和郁悶。而我過去卻從來沒有聽她說過她自己的事。我在該聽的時候,只顧說我自己的事或煩惱了。
從那次交談以后,我總是讓她暢所欲言。我和她成了好朋友,她告訴了我她的心事,我們的關系大大改善。她也再次成為一個愿意合作的孩子。
最近,紐約《先鋒導報》的經濟欄目中刊登了一幅巨大的廣告,聘請一位有特殊能力且經驗豐富的人。查爾斯·科勃立斯應征了,他將應征資料寄給了某個信箱。幾天以后,他接到回信,約他面談。在去面談以前,他在華爾街花了許多時間打聽那個公司老板的有關情況。在面談的時候,他說:“如果能在你這家有著不凡經歷的公司做事,我將十分自豪。我聽說你在28年前開始創建這家公司時,什么也沒有,除了一張桌子、一間辦公室、一位速記員,那是真的嗎?”
差不多每個成功的人,都喜歡回憶他早年的創業史。這個老板也不例外。他談了許久,例如他如何依靠450美元現金及富有創意的思想開始營業。他還講了他如何與失望、譏笑作斗爭,如何在星期日及節假日照常工作,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以及他最后如何戰勝所有的厄運。而現在,華爾街的一些要人也都到他這里來求教,他對自己的過去很感自豪。他有這種自豪的權利,并且很高興講述這些事。
最后,他簡單地問了問科勃立斯的經驗,然后把一位副總經理叫進來,并說:“我想這就是我們正在尋找的人。”
我們都重視自己,喜歡談論自己。即使你最好的朋友也不愿聽你嘮嘮叨叨的在那兒自吹自擂。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考說得好:“如果你想樹立敵人,只要處處壓過他、超越他就行了。但是,如果你想贏得朋友,你就必須讓朋友超越你。”
這其中有什么差別呢?當朋友優于我們、超越我們時,可以給他一種優越感。但是當我們壓過他們,凌駕于他們之上時,他們就會產生自卑感,最后還有可能導致嫉妒與仇恨。
在紐約市中區人事局,與別人關系最融洽的工作介紹顧問是亨麗塔女士。但是在過去,情況可不是這樣的。當亨麗塔剛到人事局時,她有好幾個月都沒有在同事中交到一個朋友。原因何在?因為她每天都只是吹噓自己,例如她在工作上的業績、她在銀行新開的戶頭以及她所做的每一件事。
“我的工作干得確實不錯,我一直感到很驕傲。”亨麗塔在我班上說,“但我那些同事不但不愿與我分享我的成就,反而有些不高興。我渴望得到這些人的喜歡,真的想使他們成為我的朋友。在我上了這種輔導課之后,覺得這些建議很不錯,于是我開始少談我自己,多聽我的同事說話。其實,他們也有許多值得夸耀的事,把他們的事情告訴我,比聽我吹自己更讓他們高興。現在,每當我們在一起聊天時,我就會讓他們告訴我他們的好事,以便讓我與他們共同分享。只有他們問我的時候,我才略微說一下我自己的情況。”
德國人有一句俗語,翻譯出來大意是:“最大的快樂,便是從我們所羨慕的強者那里發現弱點,從而得到滿足。”
是的,你某些朋友會從你的挫折中得到比你的成功中更大的滿足。
所以,讓我們弱化自己的成就,我們應該謙虛,這樣才會使人永遠喜歡你。埃文·考伯的方法是正確的。有一次,一位律師在證人席上對考伯說:“考伯先生,我聽說你是美國最著名的作家,對不對?”
“我不過是名不符實罷了。”考伯回答說。
我們應該謙虛,因為你我都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我都會死去,在百年之后完全被人忘得一干二凈。生命如此短暫,我們不應對自己那小小的成就念念不忘,使人厭煩。相反,我們要鼓勵別人多說話。想想吧!無論怎樣,其實你也沒有多少東西可以炫耀的。
你知道是什么東西才使你不至于成為白癡的嗎?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東西,只是你的甲狀腺,取出那一點兒碘,你就會成為白癡了。花5美分就可以在街邊上的藥店中買到的一點兒碘,正是使你不至于走進神經病院的東西——只值5美分的碘;我們沒有什么可以吹噓的,是不是?
如果你要把自己的意見像一只死蒼蠅一樣硬塞入別人的喉嚨里,那一定會令人討厭的。提出建議,然后讓別人自己去想出結論,那樣才是明智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