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持企業創新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
- 張忠根
- 706字
- 2021-04-07 17:37:42
第三章 政府部門扶持企業創新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納爾遜(1959)、阿羅(1971)、弗里曼(1987)、斯蒂格利茨(1988)等學者的研究均指出,面對市場失靈、系統失靈和戰略需要,政府部門利用公共資金和社會政策支持科學技術發展,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波特也認為,政府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創新過程,但政府追求的主要目標是為企業營造一個適宜的、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企業技術創新中政府行為實際上是一種社會公共管理能力的體現。在這種能力中,政府對企業的影響要比企業對政府的影響具有更大的權威性和作用力。即政府可通過相應制度與政策的設計和調整來影響并改變企業的創新方向和節奏。政府通過對企業直接投入或者間接服務,以及各種優惠措施,不僅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而且也間接促進了整個社會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的增長。政府部門扶持企業創新的本質在于:有效激勵企業技術創新和制約企業非生產性活動。
政府部門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有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兩種。政府作用的直接方式多數表現為政府直接投資、政府采購、發展風險投資基金、低息或貼息貸款、稅收優惠等政策,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支持,為企業新產品開辟市場提供機會;間接作用表現則為營造一個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文化氛圍、社會制度、基礎環境等。在制度設計方面,政府行為主要表現為制定各種規避企業創新風險、保護企業創新收益的專利和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同時,企業技術創新還需要配備一定的人才教育、基礎研究、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而這些基礎設施往往具有公共產品的屬性和規模經濟的特點,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下面將從財政投入、稅收優惠、政府采購、創新法律環境和創新服務行為等方面對發達國家政府部門扶持企業創新的經驗進行總結,以作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