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扶持企業創新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作者名: 張忠根本章字數: 4654字更新時間: 2021-04-07 17:37:41
第三節 寧波扶持企業創新的主要成就與重點舉措
一、寧波扶持企業創新的主要成就
早在2006年寧波就啟動了創新型城市的建設工作,4年后(2010年),寧波被批準成為首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之一。經過十多年努力建設,科技創新作為寧波發展首要動力的作用日益顯現,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有效促進了寧波產業轉型升級。
1.成功引進了一批優秀創新人才并建成了一批創新團隊
從2011年開始實施的“3315計劃”,目前已在海內外“人才圈”中形成品牌。幾年來,經自主申報、評審,寧波市“3315計劃”人才入選國家和省“千人計劃”的高端人才累計達到73人和198人。2015年,寧波市“3315計劃”人才中,有13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44人入選省“千人計劃”。截至2015年,“3315計劃”人才創辦的企業達到207家,其中76家實現盈利,年銷售額27.1億元,3家企業啟動創業板上市,5家企業啟動新三板上市。這些優秀人才的引進不僅促進了創新創業,而且有效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劉兆平博士在全球首先突破石墨烯規模化制備技術,在寧波建起了全球首條石墨烯生產線,這一擁有卓越性能的新材料的成功產業化,將在寧波市形成具有千億元級產值規模的優勢與特色產業。甘中學博士牽頭成立的寧波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推動了寧波市機器人產業的集群發展。此外,在創新團隊建設方面。截至2015年,寧波市擁有市級科技創新團隊110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6個(見附表A-1),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7個(見附表A-2)。
2.建成了一批創新載體
微觀創新載體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1)引進共建研究院。寧波引進共建研究院包括中科院寧波工研院、中科院計算所寧波信研院等。共建研究院與寧波“4+4+4”產業有較高的對應程度,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海洋裝備與電子信息技術等產業。目前,共建研究院已催生了一批重大成果的產業化,有效地支持了寧波產業轉型發展。
(2)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目前已建成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11家(見附表A-3)。
(3)建立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目前已建成市級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15家(見附表A-4)。
(4)企業技術或開發中心的建設。截至2015年底,寧波市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313家;擁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25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2家(見附表A-5)、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13家。
(5)企業研究院建設。寧波市擁有省級企業研究院及重點企業研究院51家,其中,省級企業研究院34家(見附表A-6)、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17家(見附表A-7)。
(6)重點實驗室建設。截至2015年,寧波市擁有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84家,其中,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共22家(見附表A-8)。
(7)市級協同創新中心。截至2016年7月,寧波市教育局已評審設立了12家市級協同創新中心(見附表A-9)。
3.創新型企業數量增長顯著
據2015年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企業創新情況報告,寧波有創新活動的工業企業達4726家,工業企業創新活動占比達64%,兩項指標均居全省首位。至2015年底,全市已培育6982家創新型初創企業、1519家高新技術企業,已出現了近百家產值超過10億元的創新型企業群體。
4.專利成果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增長轉變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企業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2015年,寧波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58779件和4608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412件,發明專利授權量同比增長91.1%,增幅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位。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8.1件,遠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中國每萬人口的發明專利擁有量是6.3件)。表2-3顯示了2000—2015年寧波專利申請量的增長狀況。
表2-3 2010—2015年寧波市專利申請量(單位:件)

5.工業創新轉型顯著
據《2015年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寧波市的R&D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4%,其中,全市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的科技活動的經費支出達到了184.5億元,比上年增長了6.6%。在有效的科技投入下,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的產值達到了4043.9億元,實現了12.4%的增長,新產品產值率由上年的25.6%提高到29.4%,并再創歷史新高。2015年,寧波的產業結構升級穩步推進,全市裝備制造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節能環保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5.9%、4.9%、4.8%和4.4%,均高于整個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提高到45.4%、12.8%、5.1%和37.0%。
二、寧波市扶持企業技術創新的重大舉措
寧波企業技術創新成果的取得不僅與企業自身的努力分不開,而且也深受地方科技政策與舉措的影響。寧波市通過制定一系列重要的科技創新政策,并通過相應的政策工具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的創新舉措,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
(一)創新供給政策方面的重大措施
1.注重人才吸引,依靠高端人才引領創新創業發展
為加快引進寧波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傾力打造高端人才薈萃、創新要素集聚地,寧波市出臺了《關于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3315計劃”的意見》(2011年)、《關于明確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高端創業創新團隊“3315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2013年)。決定從2011年開始,用5到10年時間,以各類開發區、科研機構和留創園、研發園、創意園等為載體,引進并重點支持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來寧波創業創新,力爭其中30名列入國家“千人計劃”、300名列入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1000名列入寧波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新增海外創業創新人才5000名。“3315計劃”實施以來,寧波市引進和集聚了一大批學科帶頭人和科技創業創新領軍人才。
2.加強創新載體建設,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基礎設施保障
為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寧波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與支持企業發展創新載體的政策,啟動了不同功能的創新載體建設。例如,《寧波市重點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2006年)、《寧波市企業工程(技術)中心認定管理辦法》(2011年)、《關于印發寧波市企業研究院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2013年)、《關于印發寧波市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管理辦法的通知》(2014年)、《寧波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管理辦法(試行)》(2014年)、《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引進共建研究院所的若干意見》(2014年)等。
3.設立技術應用研發重大科技專項,解決關鍵與重大技術難題
為解決產業關鍵與重大技術的研發難題,寧波市設立了技術應用研發重大科技專項,并制定“一事一議”扶持政策,實行特事特辦,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面向產業需求組織研發,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圍繞重大技術突破進行產業化合作。例如,2014年,全市共實施了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磁性材料、石墨烯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等33項重大科技專項,其中“石墨烯產業化應用開發”重大科技專項3年共安排了9000萬元專項資金。
(二)創新環境政策方面的重大措施
1.把科技計劃融入產業規劃,重點抓“雙子星座”
以產業發展及產業園區建設為依托,產業政策與創新政策的融合已經成為寧波制定科技政策的依據與實施科技創新舉措的重要方式。寧波市近些年來的產業發展重點發生了變化。在2015年前,突出的是“4+4”戰略性新興產業。例如,2013年,寧波市出臺了《寧波市府辦關于印發“4+4”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的通知》。在新材料產業上,寧波先后研究制定了《寧波新材料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寧波市石墨烯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關于加快推進寧波國家高新區“一區多園”建設的實施意見》及《寧波國家高新區“一區多園”建設實施細則》等。2013年,寧波還發布了《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建設寧波新材料科技城的決定》,并啟動新材料科技城建設。在新能源產業方面,出臺了《寧波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規劃(2014—2020年)》,加強在超級電容、石墨烯、注塑機、釹鐵硼磁性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等細分領域的研發。2015年后,寧波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國際海洋生態科技城與寧波新材料科技城。例如,2015年1月,寧波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謀劃建設國際海洋生態科技城與寧波新材料科技城形成“雙子星座”。寧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設雖然在2013年便開始啟動,但一系列明確的規劃主要是在2015年陸續出臺的,包括《寧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區總體規劃》《寧波新材料科技城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30)》《寧波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等。寧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設目標是建成生態智慧科技新城,在“核心區總體規劃”中,明確將把其打造成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新’創中心和科技領‘秀’之都”。在寧波國際海洋生態科技城建設方面,寧波市于2015年頒布了《關于建設寧波國際海洋生態科技城的意見》。國際海洋生態科技城積極申報省級高新區、國家級高新區,鼓勵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涉海研發機構和創新載體,支持跨國公司、央企、大型民企建立涉海研發中心(機構)和重點實驗室,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水平。
2.以天使投資為抓手,科技金融服務支持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
寧波市先后出臺了《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天使投資發展的若干意見(暫行)》(2012年)、《寧波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2012年)、《寧波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投資管理實施細則(暫行)》(2013年)等支持發展天使投資的政策。2014年,寧波支持創新創業的科技金融服務快速發展。始于2013年年底的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在2014年形成了常態化的對接投資機制。截至2015年,寧波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已累計跟投科技項目58個,跟投資金達5000多萬元,引導天使投資機構(個人)投資1.9億元,撬動社會資本約3.2億元,實現近10倍的放大效應。始于技術、成于資本的科技信貸創新融資模式,啟動設立科技信貸風險池,目前市本級已投入風險池資本金1000萬元。
(三)創新需求政策方面的重點舉措
1.出臺專門的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
2014年,寧波市政府出臺《寧波市專利資助及產業化管理辦法》《關于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意見》等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首次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先期安排1億元)對轉移成果實際支付的技術交易額進行一定的經費補助。規定寧波市內成果在市內轉化的項目,給予成果供給方5%、成果受讓方10%的經費補助,補助總額最高600萬元。這非常有效地促進了寧波的科技成果轉化。以2014年為例,寧波市引進高新技術項目449項,吸納技術2505項,技術交易額達17.3億元。
2.加強協同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的融合
寧波市很早就開始重視產學研合作的協同創新。2005年出臺的《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意見》、2006年出臺的《寧波市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等,都提出了寧波產學研合作創新的目標。自2006年2月推出《關于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決定》以來,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創新驅動作為經濟轉型發展的戰略決策,并把推進協同創新作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舉措。2013年11月,寧波市政府發布的《關于實施協同創新戰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水平的若干意見》更是對全市高校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教育與產業協同創新園、高校協同創新中心、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企業人才引進、專利數量及大學衍生企業等提出了具體的建設目標。寧波市科技局除了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一般的產學研合作項目外,在2014年還設立了1億元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2014年6月起,市財政科技資金用于產業技術創新的部分,每年安排不低于70%的比例支持企業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寧波市教育局從2014年起5年內每年安排服務型教育體系專項經費,主要用于支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教育與產業協同創新園等項目建設。目前,寧波協同創新的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果,如2013年12月國家教育部批復同意了寧波設立國家職業教育與產業協同創新試驗區,2013年啟動建設新材料協同創新園,2014年啟動建設杭州灣國家職業教育與產業協同創新試驗區。截至2016年7月,寧波市共設立了12家市級協同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