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牛場建設準備
1.場地
牛場大小可根據每頭牛所需面積,并結合長遠規劃計算出來。一般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積為場地總面積的15%~20%。
常見的牛舍類型包括全開放式牛舍、半開放式牛舍和全封閉式牛舍。
(1)全開放式牛舍
指外圍護結構開放的畜舍。這種畜舍只能克服或緩和某些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擋風、避雨雪、遮陽等,不能形成穩定的小氣候。但其結構簡單、施工方便、造價低廉,因而利用得很廣泛。
(2)半開放式牛舍
這種牛舍在南方地區常見,通過單側或三側封閉并加裝窗戶。夏季開放窗戶能良好地通風降溫,冬季封閉窗戶可保持舍內溫度。
(3)全封閉式牛舍
該種應用最為廣泛,尤其是西北及東北地區。冬天舍內可以保持10℃以上,夏天借助開窗自然通風和風扇等物理送風降溫。
另外,按屋頂結構的不同,奶牛舍可分為鐘樓式、半鐘樓式、雙坡式和單坡式等(圖1-3)。
圖1-3 牛舍屋頂樣式
(a)單坡式;(b)雙坡式;(c)聯合式;(d)圓拱式;(e)半鐘樓式;(f)鐘樓式
(1)雙坡式
屋頂呈楔形,適用于較大跨度牛舍。其造價較低,適用性強,在南北方均用得較為普遍。
(2)弧形式
采用鋼材和彩鋼瓦作材料,結構簡單,堅固耐用,適用于大跨度的牛舍。
(3)半鐘樓式
通風較好,但夏天牛舍北側較熱,構造復雜。
(4)鐘樓式
通風良好,適合于南方地區,但構造比較復雜,耗料多,造價高。
按牛舍內奶牛排列方式,可將奶牛舍分為單列式、雙列式、三列式和四列式。如圖1-4所示。
圖1-4 牛舍形式
(a)單列式;(b)雙列式(1—飼喂通道;2—飼槽;3—隔欄;4—糞尿溝;5—清糞通道);(c)三列式;(d)四列式
2.奶牛舍內的主要設施
(1)牛床
牛床是奶牛采食、擠奶和休息的場所,應具有保溫、不吸水、堅固耐用、清潔、消毒方便的特點。牛床的排列方式應根據牛場規模和地形條件而定,可分為單列式、雙列式和四列式等。牛床要求長寬適中,牛床過寬、過長,牛活動余地過大,就容易把糞尿排在牛床上,影響牛體衛生;過短、過窄,會使牛體后軀臥入糞尿溝且影響擠奶操作。牛床的坡度應適當,并要高于舍內地面5厘米,以利于沖洗和保持干燥。坡度通常為1°~1.5°,但不要過大,否則奶牛易發生子宮脫和脫胯。北方寒冷,地面潮涼,牛床上應鋪硬質木板、橡皮或塑料材料做面層,木板表面刨糙,防止奶牛滑倒。散欄式牛床,成年奶牛的長度為2.2~2.5米,青年母牛的長度為1.6~1.8米,寬度均為1.1~1.2米。拴系式牛床的尺寸參數見表1-2。
表1-2 拴系式牛床尺寸參數表 單位:厘米
(2)隔欄
為防止奶牛橫臥在牛床上,牛床上應設有隔欄,通常用彎曲的鋼管制成,隔欄的一端與頸枷的欄桿連在一起,另一端固定在牛床的2/3處,隔欄高80厘米、由前向后傾斜。
(3)食槽
在牛床前面設置固定的通長食槽,食槽需堅固光滑、不透水、稍帶坡,以便清洗消毒。為適應牛舌采食的行為特點,槽底、壁呈圓弧形為好,槽底高于牛床地面5~10厘米。一般成年牛食槽尺寸如表1-3和圖1-5所示。實施全混合日糧(TMR)飼喂技術時,一般不設這種高位食槽。
表1-3 奶牛飼槽尺寸參數 單位:厘米
圖1-5 牛床欄及食槽側面示意圖(單位:厘米)
(4)飲水設備
國外現代化牛場,大多采用自動飲水裝置,安裝在頸枷旁邊,我國大中城市郊區的規模奶牛場也相繼采用。一般每2頭牛提供1個,設在兩牛欄之間。采用自動飲水既清潔衛生,又可提高產奶量。供水能力可按每頭存欄奶牛每日供水300~500升設計。
(5)喂料通道
位于飼槽前,通道寬應便于人工和機械操作,其寬度一般為1.2~1.4米,坡度為1°。目前,TMR(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已經在我國養牛生產中大量應用,因此在設計牛舍通道時要充分考慮TMR設備的使用,飼喂寬度一般為4~4.8米。
(6)中間過道
中間過道與糞尿溝相連,是清糞尿、奶牛出入和進行擠奶作業的通道。中間過道要有一定的寬度,便于作業,一般寬1.6~1.8米。路面最好有大于1°的坡度,呈魚脊式并畫菱形槽線防滑。
(7)糞溝
牛床和中間過道之間設有糞尿溝,明溝溝沿做成圓鈍角,溝寬30~35厘米,以板鍬能放進溝內為宜,溝深5~15厘米,溝底向下水道方向傾斜,約6°的坡度。國外常由于采用蓋有柵格板的寬糞溝作為牛床的延長部分,因此牛床的長度較短,德國為1.45~1.57米,美國只有1.4~1.5米。此情況下糞溝的柵格板與牛床位于同一平面。牛的后蹄可踏在柵格板上,并有60%的糞便可排泄在上面,所以清糞工作量顯著減少,而且牛體也較清潔。現代化奶牛舍糞尿溝多采用漏縫地板,或安裝鏈刮板式自動清糞裝置,鏈刮板在牛舍往返運動,可將牛糞直接送出牛舍。
(8)頸枷
頸枷的作用是把牛固定在牛床上,便于起臥休息、采食和擠奶,又不至于隨意亂動,以免前肢踏入飼槽、后肢倒退至糞尿溝。頸枷要求堅固、輕便、光滑、操作方便。常見頸枷有硬式和軟式兩種。硬式用鋼管制成,如圖1-6所示。軟式多用鐵鏈,其中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圖1-6 成年牛頸枷意圖(單位:米)
① 直鏈式 這種頸枷由兩條長短不一的鐵鏈構成。長鏈長130~150厘米,下端固定在飼槽的前壁上,上端則拴在一條橫梁上。短鐵鏈(或皮帶)長約50厘米,兩端用2個鐵環穿在長鐵鏈上,并能沿長鐵鏈上下滑動,使牛有適當的活動余地,采食、休息均較方便。如圖1-7所示。
圖1-7 直鏈式頸枷(單位:米)
② 橫鏈式 也由長短不一的兩條鐵鏈組成,占主導的是一條橫掛著的長鏈,其兩端有滑輪掛在兩側牛欄的立柱上,可自由上下滑動。用另一短鏈固定在橫的長鏈上套住牛頸,牛只能自如地上下左右活動,而不至于拉長鐵鏈而導致搶食。如圖1-8所示。
圖1-8 橫鏈式頸枷(單位:米)
(9)門
可保證牛舍的通風采光,位于牛舍兩端或兩側面,不設門檻,坐北朝南的牛舍,東西門對著中央通道,百頭成年乳牛舍通到運動場的門不少于2~3個,門向外開。運料門和清糞門分開。不同牛舍門尺寸如表1-4所示。
表1-4 不同牛舍門的尺寸 單位:米
(10)窗
能滿足良好的通風換氣和采光。窗戶總面積一般為牛舍占地面積的8%,窗戶面積與舍內地面面積比為:成年牛1∶12,育成牛、初孕牛和犢牛1∶(10~14)。一般窗戶寬為1.5~3米、高1.2~2.4米,窗臺距地面1.2米。為了在冬季保暖,北方地區牛場的窗戶比南方的要小一些。
3.擠奶設備
擠奶設備有固定式和移動式兩大類。固定式又分提桶式、管道式和擠奶間式3種。提桶式擠奶設備是將擠奶器和手提奶桶組裝在一起,擠下的牛奶直接流入奶桶,適用于拴養牛舍。管道式擠奶設備則將擠下的牛奶通過牛奶管道送到牛奶間,可減少污染并減輕勞動強度,適用于300頭左右的中型奶牛場的拴養牛舍。擠奶間式擠奶設備是使奶牛沿著規定的通道順序進入擠奶間內擠奶,擠下的牛奶通過管道進入牛奶間,其設備利用率較高。擠奶間內還設有喂精料的裝置,適用于500頭左右的大型散放隔欄飼養的奶牛場。移動式擠奶設備的擠奶器和真空裝置安裝在小車上或可移動的擠奶臺上,適用于放牧場擠奶。
對于養殖規模較小的奶牛養殖戶可共建一個小型的擠奶廳(圖1-9),既可節省資金又提高了擠奶效率。
圖1-9 2×4直線擠奶廳
4.奶牛舍建筑結構要求
(1)地基
土地堅實、干燥、可利用天然的地基。應防止地基下沉塌陷和建筑物發生裂縫傾斜,要具備良好的清糞排污系統。
(2)地面
要求致密堅實,防滑,平坦,有彈性,有足夠的抗機械和抗酸堿腐蝕能力,便于清洗消毒,排水良好,一般要求舍內地面要高出舍外15厘米。
(3)墻壁
要厚、防水、防火,具有良好的保溫和隔熱性能,便于清洗和消毒。多采用磚墻并用石灰粉刷。磚墻厚50~75厘米,從地面算起應抹100厘米高的墻裙。土坯墻、土打墻等從地面算起應砌100厘米高的石塊。
(4)頂棚
能防風、雨及太陽輻射;要求質輕、耐用、防水、防火、隔熱、保溫;能抵抗雨雪、強風等。距地面為350~380厘米。北方地區要求保溫,南方則要求防暑、防雨并通風良好。
(5)屋檐
距地面為280~320厘米,過高不利于保溫,過低不利于光照和通風。
5.資金
發展養牛業需要的資金量較大,特別是奶牛業,相對于飼養其他家畜來講,資金周轉率較低,生產周期較長,因此一定要有必要的資金保證。
6.勞動力資源
要有必要的勞動力資源。目前,我國農村有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可以興辦規模家庭飼養場,既可利用勞動力,又可提高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