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養殖實用技術
- 劉衍芬 呂丹娜主編
- 1648字
- 2020-09-03 15:52:59
一、飼養奶牛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飼養奶牛之前,要做好五個調查。
1.調查當地牛奶銷售市場
建牛場一定要考慮到其產品的銷售渠道及市場需求狀況。牛奶很容易變質,因此在產出24小時內必須銷售出去。因此,在飼養奶牛之前必須考慮附近是否有乳品加工廠收購原料奶以及價格如何。如果是自產自銷,則必須考慮在一定距離范圍內牛奶的銷售量能否保證經濟效益,而當地居民的飲食習慣、收入水平、購買能力等也都要考慮在內。另外,還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潛力來預測未來的潛在市場情況,不要盲目投資。
2.調查當地飼料資源情況
平均每頭成年母牛每天需要25千克以上的粗飼料和15千克以上的精飼料以及其他飼料。由于粗飼料、糟粕料等占用空間較大,因此最好能夠就地取材以節省運輸費用。所以在飼養奶牛之前必須調查當地的飼料資源情況,如當地是否適合種植牧草或玉米,是否有野草資源或農作物秸稈,是否能夠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到麩皮、玉米皮、豆餅等糧食及農作物加工的副產品。為節省運輸費用,粗飼料最好就近取材。若按畝(1畝=666.67平方米)產粗飼料6000千克計算,則每頭奶牛年需耕地2000平方米。
3.調查當地技術服務能力及社會化服務程度
奶牛的人工授精及產檢、疾病防治都需要專業人員來完成,因此在飼養奶牛之前就要調查當地畜牧獸醫相關部門能否提供并保障配套服務。經濟條件好、社會化服務程度高、價格體系健全,對規模化養牛有利。社會化服務項目主要包括產前的市場信息、產中的技術指導與疫病防治以及產后的產品銷售等。
4.調查飼養奶牛的經濟效益
飼養奶牛的經濟效益主要與牛奶的生產成本、產奶量及銷售價格有關。飼養一頭奶牛的年獲利在正常情況下(產奶正常、飼養正常、無重大疫病),按日均產奶20千克、奶料比為3∶1計算,生產20千克牛奶則需精料6.7千克(價格1.1元/千克)、粗飼料25千克(0.1元/千克青貯料),共需飼料成本9.87元/天。間接飼養成本包括防疫費40元、水電費40元、配種費150元、治療費300元(詳見表1-1,不計人員工資),每頭奶牛每年折舊為1000元(按1頭奶牛原價值1萬元,使用期限10年計算),共1530元/年,即4.19元/天。若所產牛奶按1.4元/千克計算,每頭奶牛可獲利[(20×1.4-9.87-4.19)×300=]4182元(按年產奶期300天計算)。年產公犢牛出生價為200元,母犢牛收入為4000元,則生公母牛犢時的年純利潤分別為4382元和8182元。若為10頭規模奶牛場,按年產公母犢牛各一半,則該養殖場年純收入可達6萬元。
表1-1 某奶牛專業戶成年奶牛間接飼養成本統計表
5.調查牛糞的處理方式
牛舍內糞便應盡快清除,主要的清糞方式有人工清糞、拖拉機清糞、刮板式清糞及水沖式清糞等。應根據牛糞的含水量、牛舍的類型及經濟效益等選擇清糞方式。牛糞收集后運輸到糞污處理區,采用好氧處理、厭氧消化和高溫發酵等途徑來進行處理。
(1)堆肥發酵處理
牛糞的發酵處理是利用各種微生物的活動來分解糞中的有機成分,可以有效地提高這些有機質的利用率。在發酵過程中形成的特殊理化環境也可基本殺滅糞中的病原體,主要方法有充氧動態發酵、堆肥處理、堆肥藥物處理,其中堆肥方法處理簡單,無需專用設備,處理費用低。
(2)牛糞的有機肥加工
相對于傳統牛糞處理,有機肥為養殖場創造了極其優良的牧場環境,實現優質、高效、低耗生產,改善產品質量,提高效益。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將牛糞經過多重發酵,使其完全腐熟,并徹底殺死有害病菌,使糞便成為無臭、完全腐熟的活性有機肥,可廣泛應用于農作物種植、城市綠化以及家庭花卉種植等。牛糞的有機肥加工流程如圖1-1所示。
圖1-1 牛糞的有機肥加工流程示意
(3)生產沼氣
利用牛糞有機物在高溫(35~55℃)厭氧條件下經微生物(厭氧細菌,主要是甲烷菌)降解成沼氣,同時殺滅糞水中的大腸桿菌、蠕蟲卵等。沼氣作能源,發酵的殘渣又可作肥料,因而生產沼氣既能合理利用牛糞,又能防治環境污染。牛糞尿厭氧發酵利用過程如圖1-2所示。除嚴寒地區外,我國各地都有用沼氣發酵開發糞尿污水綜合利用的成功經驗。但我國北方冬季為了提高產氣率往往需給產氣罐加熱,主要原因是沼氣發酵在15~25℃時產氣率較低,從而會加大沼氣成本。
圖1-2 牛糞尿厭氧發酵利用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