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玖拾陸


| 1868年(同治七年)閏四月十九日



與孝威


孝威覽之:

前由宛平遞寄一書,計已得達。昨接爾由宛平遞來一函,知爾尚未出都,甚為欣慰。未接爾信之前,已數夕輾轉床褥,不能合眼也。

直隸之大、順、廣一帶與山東、河南接壤,各處民團兇悍異常,專與兵勇為仇,見則必殺,殺則必毒。殺機已開,將成浩劫,近更波及行旅。似此光景,成何世界?論者尚謂“民氣可用;兵勇擾害激成事端”,將誰欺乎?據現在情形事勢而論,非嚴禁游勇,嚴行軍令,不足以杜百姓之口;非嚴治痞棍,嚴辦團總,不足以服將士之心。若務為姑息以茍安目前,則苗、宋之禍不遠矣。

淮軍冗雜殊甚,其驕佚習氣實冠諸軍。皖軍多收捻馀,戰不足恃,且恐為賊添夥黨。東軍荏弱,不任戰,僅我軍士馬一萬九千尚未至大壞耳。

朝命專顧直運,近又兼顧減防,故遂移駐連鎮,而分布劉、郭于東光以北,喜桂亭馬軍于連鎮以北,互相聯絡,摩厲以需。又遵旨分防減

河,西接運河十馀里,以大兵十數萬盡注東省。而直隸僅減河有不能戰之楊鼎勛一軍,此外別無大枝勁旅。而運防乃減運交界之處,百六十七里處處空虛,水勢逐日消遏,徒恃囂凌雜湊之團,斷不可恃也。賊不得逞于南,其北竄自在意中。我軍不日當有戰事,能猛打數大仗,此賊乃可殲除。否則一逾運西,大局更難支矣。劉、郭極和,喜亦極思振作,或有濟乎!

下第公車多苦寒之士,又值道途不靖,車馬難雇,思之惻然。吾當三次不第時,策蹇歸來,尚值清平無事之際,而饑渴窘迫、勞頓疲乏之狀,至今每一憶及,如在目前。兒體我意,分送五百馀金,可見兒之志趣異于尋常紈。惟聞車價每輛七八十金,寒士何從措此巨款?或暫時留京,俟事定再作歸計,亦無不可。其或歸思孔亟,萬難久待,兒可代為籌畫,酌加饋贈。我雖一分不茍,然廉俸尚優,當以千金交兒,以五百金為孝寬領照,以百金為族中節婦請旌,以百金為爾母買高麗參,以百金寄謝祝爽亭塏已省親暫回衛郡,未在軍中,以百金寄周荇農,以百金為兒行貲,了此私事。再以千金交兒分贈同鄉寒士為歸途川費,或搭輪船,或俟秋間車馬價賤再作歸計,均聽其便。今作一信寄胡雪巖為券,請其號友匯兌庫平二千二百兩,從洋款項下劃還歸款。爾可持此信到阜康取庫平銀二千兩。俟銀取到,再將諸事逐件料理,即雇車到天津與夏筱濤兄同住,請由官封寄一信來,再候我信赴營可耳。

王師處再致百金為家用,綿師處亦致百金,合已挪阜康之八百兩則三千矣。手此諭知。


閨閏四月十九日連鎮大營書  






左宗棠六借外債,胡雪巖貪食朝廷





左宗棠此次捐助湖南籍貧困考生的錢從哪里來?

信中“今作一信寄胡雪巖為券,請其號友匯兌庫平二千二百兩,從洋款項下劃還歸款”一句,至少透露出三個信息:楚軍的財政收支,此時全交付由胡雪巖打理;左宗棠眼下已經成功借得一筆洋款;左宗棠每年的“養廉銀”從現在開始,也直接從借得的洋款中劃撥。

左宗棠一生借過幾次外債,共計多少?這里不妨系統梳理一下。



一、左宗棠六借外債


第一次借洋款發生在1867年(同治六年)農歷三月,共借得關平銀一百二十萬兩,利息每月一分三厘。償還期限為1867年農歷七月至十二月。指定償還部門主要為各大海關,其中福建海關二十四萬兩,廣東海關二十四萬兩,浙江海關四十二萬兩,江漢海關十二萬兩,江海海關十八萬兩。借款利息則由相應的各省承擔,資金來源為各省布政使所收取的本省厘金。

英國怡和洋行



第二次借洋款發生在1867年(同治六年)農歷十二月,借款數為關平銀一百萬兩,利息與第一次相同。左宗棠給朝廷的奏折中申報數本來為二百萬兩,但朝廷認為利息太高,從中央財政直接撥款一百萬兩。所借一百萬兩,償還期限從1868年農歷二月起,連續十個月,每月十萬兩。償還部門仍是上述五大海關。

第三次借洋款發生在1875年(光緒元年)農歷三月,借款數為關平銀三百萬兩。借款機構為英國怡和洋行與麗如洋行,前者借出一百萬兩,后者借出二百萬兩。利息為一分零五毫,規定償還期限為三年,每半年償付本息一次。因借款數額巨大,兩大洋行不放心,由浙江海關、廣東海關與江海海關三部門聯合擔保,每半年到期時如不能按數支付,則分別向兩家銀行賠償罰金五萬兩與十萬兩。

第四次借洋款發生在1877年(光緒三年)農歷五月,借款數為關平銀五百萬兩,借款機構為英國匯豐銀行。這次借款的直接用途為,供西征軍出兵新疆南路,征討安集延。英國政府力圖保住安集延,極力阻止借款;但英國匯豐銀行貪圖高額利息,不甘心放棄,最后以月利息一分二厘五毫成交。因數額超前巨大,歸還期限寬限至七年,每半年償還本息一次,由浙江海關、廣東海關、江漢海關與江海海關四家聯合承保。

第五次借洋款發生在1878年(光緒四年)農歷九月,借款數為關平銀一百七十五萬兩。這次借債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償還前面四次所欠債務的本息,有點“借債還債”的意味。因為第四次借洋款時已經遭到英國官方刁難,清政府顏面盡失,極為惱怒,揚言此后不再借外債。左宗棠只好安排胡雪巖組織華商,抓緊成立一家外借公司,以使肥水不流外人田。

胡雪巖在上海如期成立乾泰公司。他以發起人的身份召集全球華商,商議成立股份公司,以五千兩白銀為一股。本來華商已經議定紙質文件,但到交錢時卻遲遲不出錢。原來,他們擔心借錢給清政府是有去無回。但外商卻聞利而動,紛紛要求加入華商組織。英國匯豐銀行更是出人意料,愿意將華商承諾借出的175萬兩全部承擔下來,這讓左宗棠既尷尬又為難。最后,還是由胡雪巖出面做華商的思想工作,最終由華商與洋商各承借一半。本次利息每月一分二厘五毫,分六年還清。這次雖然借款成功,但朝廷的不滿已溢于圣旨:“此次姑念左宗棠籌辦各務,事在垂成,準照所議辦理。嗣后無論何項急需,不得動輒息借商款,致貽后累。”

第六次借洋款發生在1881年(光緒七年)農歷四月,借款數為關平銀四百萬兩。這次借款主要為做建設新疆資本之用。起因于左宗棠請德國商人福克來協助辦理甘肅織呢總局。福克來聽說左宗棠為缺錢發愁,他透露一個消息,德國人在中國辦的泰來洋行存有巨款。左宗棠馬上安排胡雪巖去談。胡雪巖則將英國匯豐銀行的總經理與德國泰來洋行的總經理約到一起來談。兩家競爭,利率不斷下掉,匯豐銀行最后將年利率降到九厘七毫五絲,這樣,月利率已不到八厘,為歷年來最低。最后,仍由匯豐銀行借出,分六年,十二次還清,無須海關擔保。

1880年農歷八月,左宗棠被朝廷從哈密前敵總指揮部緊急召回北京面圣,新疆事務全部移交楊昌浚、劉錦棠,所以,這次借款合同左宗棠并沒有經手。后來,借款到手后,胡雪巖扣存了十多萬兩;左宗棠帶走四十六萬兩,用以支付帶入直隸的親兵營所欠軍餉;實際留在新疆的只有三百三十多萬兩。

這樣盤點下來,糧道委員胡雪巖代表陜甘總督左宗棠先后六次借外款,數額共計達一千五百九十五萬兩白銀。這些不包括胡雪巖通過其他渠道為左宗棠籌集的資金,以及胡雪巖數目不菲的自行捐款。

沒有胡雪巖及時的、充足的后勤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會無限期拖延,并且極有可能淪為空議。



二、胡雪巖貪食朝廷


胡雪巖歷年借款,數額之高,引起朝野矚目;利息之高,又引發朝野非議。

李鴻章跟福建巡撫丁日昌談到這件事,嘲笑左宗棠借洋款千萬去收復新疆,可謂豪舉。李鴻章懂經濟,他對高額利息始終懷疑,認為最多不過七厘,不可能如此之高。接替郭嵩燾做中國駐英國公使的外交官曾紀澤也對高額利息表示懷疑。1879年,他剛到英國,即寫回一紙調查,稱英法兩國的借款利息一般在三厘半到四厘。為什么中國人借款動輒一分以上?他認為一定是經辦人找錯借款銀行了。

李鴻章與曾紀澤的質疑事實上都不無根據。熟知胡雪巖商借內情的英國人葛立德明確告訴曾紀澤的幕僚,英國銀行每次借款實際只有八厘。這無疑爆出一個驚人的內幕:前面幾次高額利息的回扣都被胡雪巖做過手腳。

胡雪巖在商業冒險意識方面實在過于大膽,居然在政府炙手可熱的項目上賺回扣。社會輿論一時風起,加之左宗棠的政敵十年如一日不遺余力地挑毛病、找漏洞,慈禧太后不可能不產生懷疑。

胡雪巖第一次借洋款時,左宗棠對利息過高也許還并不知內情。但以他的精明與細致,以他“操心危,慮患深”的性格,在后來幾次的借外債時不可能發現不了胡雪巖從中做了手腳。但左宗棠也有他的為難處,商人無利不起早,自己沒有胡雪巖借款,事情辦不成。為了讓借洋款工作順利,左氏只能硬著頭皮,幫胡雪巖在朝廷面前打圓場。以慈禧太后的精明,她不可能發現不了其中的貓膩,只是礙于左宗棠的面子,她一直沒有當面說破,而是在等待收拾胡雪巖的時機。

根據野史及報館記載,胡雪巖每次將利息回扣與借款銀行經理對半分了。1885年9月5日左宗棠病逝福州,尸骨未寒,李鴻章便迅速組織人抄了胡雪巖的家。對于胡雪巖這一頭戴朝廷二品官員賞賜、身穿黃馬褂的“朝廷后勤部長”,慈禧太后并沒有因顧念舊恩做出任何手下留情的表示。按正常的邏輯推斷,李鴻章抄家罰沒的做法,大約正代表慈禧本人的想法。

胡雪巖一生事跡,個中曲折,不是一篇文章就可以說得透徹的。他幾次借洋款,挽救了西征途中的財政危機,因維護國家領土主權而載入史冊。左胡二人的政商關系,“清”“親”足為后世楷模。但胡雪巖靠借洋款吃利息回扣,成了引發自己轟然垮臺的因素。其成敗利鈍,引人深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远县| 明水县| 九龙城区| 沁阳市| 武义县| 巴东县| 宽城| 克拉玛依市| 清镇市| 江川县| 台湾省| 甘德县| 高安市| 南丹县| 香港 | 五大连池市| 尼勒克县| 梧州市| 新宁县| 焦作市| 宜城市| 安仁县| 厦门市| 黔东| 布拖县| 镇康县| 龙川县| 恩施市| 昔阳县| 三门峡市| 怀宁县| 玉龙| 金溪县| 梁平县| 林州市| 临沂市| 娄烦县| 成都市| 麻阳| 滨州市| 沾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