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我與改革開放
  • 魏杰
  • 3682字
  • 2019-12-20 12:22:32

三、我在改革開放中經歷的四大機構

我的經濟學學習經歷與工作經歷,基本上是在西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原國務院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研究所、清華大學這四大機構中度過的,它們都是我的經濟學生涯的“圣地”,都給我帶來了終生難忘的幸福人生,使我回味無限,對它們的不斷回憶,實際上也是我精神享受與愉悅的重要內容。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就更甚。

在西北大學學習與工作的7年。我在西北大學經濟系先是讀了一年多的本科,然后在1979年秋季提前考取了研究生,1982年9月研究生畢業后留在西北大學經濟系任教,直到1984年秋季因為考取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生而離開西北大學,前后在西北大學一共學習和工作了7年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我首先按照學習的要求認真而系統地研讀了《資本論》,甚至研讀到了連某些重點段落和重點句子都能熟背的程度。當然,這個時期也開始大量閱讀當時引進的西方經濟學的原著。這段時間我雖然是以學習為主,但也開始思考經濟發展中的相關問題,寫了一些在現在看來并不是很成熟的小論文,這些論文有些因為時間已經過了幾十年,根本找不到了,現在還能找到的有:1980年在《西北大學學報》第3期上發表的《試談按比例規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實現形式》,1983年在《西北大學學報》第4期上發表的《多勞多得要顧及國家利益和左鄰右舍》,1983年在《贛江經濟》第11期上發表的《如何處理農村生產隊內部的土地級差收益》,1984年在《農業經濟問題》第8期上發表的《略論鄉鎮工業的作用》,1984年在《陜西金融》第3期上發表的《民間借貸——農村金融活動中的一個新問題》,1984年在《經濟與管理》第6期上發表的《略論工業企業的招標投標式承包責任制》,1984年在《農業經營管理》第4期上發表的《我國農業水利發展戰略初探》。在西北大學的這段時間還協助何煉成教授完成了《價值學說史》一書,全書40余萬字,由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因為當時的歷史條件,本書將勞動價值論作為唯一的科學,并以此來分析人類歷史上的相關思想,因而這本書在現在來看,雖然其資料豐富,分析線索也很清晰,尤其是提出了對這些思想家的流派重新劃分的標準,但該書對西方經濟學家關于價值思想的批評是有歷史局限性的,所以這本書打下了深深的歷史痕跡。總之,我在西北大學期間,因為我國的改革開放才剛剛起步,大規模的經濟體制改革還并沒有開始,所以研究工作只能停留在一些基本的經濟范疇上,只能停留在一些經濟發展中所遇到的小問題上,因而還很難說自己已進入真正的經濟學研究之中。

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與工作的12年。我于1984年秋考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衛興華教授的博士生,師從衛興華先生。1987年博士畢業之后留中國人民大學任教,先是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的副所長、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后來又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到1996年6月離開中國人民大學,一共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與工作了12年時間。這段時間是我在學術生涯上獲得很大成績的12年,發表了大量的論文與論著。這段時間我先后在各種刊物上發表過論文,當然在有的刊物上曾發表過多篇論文,這些刊物是:《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中國工業經濟研究》《財貿經濟》《農業經濟問題》《管理世界》《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財經報》《金融時報》《光明日報》《中國企業報》《求是》《工人日報》《經濟參考報》《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學術研究》《上海社會科學》《上海經濟研究》《學術月刊》《學術論壇》《宏觀經濟管理》《金融研究》《財經科學》《社會科學戰線》《北京社會科學》《北京日報》《天津社會科學》《江海學刊》《經濟學家》《開發研究》《學習與實踐》《經濟問題》《改革與戰略》《廣州社會科學》《江西社會科學》《學術論叢》《學術界》《東岳論叢》《云南社會科學》《中州學刊》《求索》《湖南社會科學》《天府論壇》《社會科學》《經濟問題研究》《探索》《高校社會科學》《教學與研究》《現代企業導刊》《中央財經學院學報》《福建論壇》《江漢論壇》《湖北社會科學》《云南財貿學院學報》《改革與理論》《理論探討》《爭鳴》《學習與探索》《投資管理與研究》《體制改革探索》《經濟縱橫》《長白學刊》《貴州財經學院學報》《經濟與社會發展》《河北財經學院學報》《新疆社會科學》《經濟與管理研究》《人文雜志》《中國經濟問題》《理論學刊》《經濟問題探索》《改革》《經濟論壇》《企業經濟》《商業經濟論壇》《社會科學輯刊》《消費經濟》《河南財經學院學報》《貴州社會科學》《生產力研究》《當代經濟科學》《中國金融》《甘肅社會科學》《中國國情國力》《理論界》《山東經濟》《人民論壇》《黨校論壇》《浙江學刊》《江蘇社會科學》《蘭州學刊》《經濟與社會發展》《商業經濟研究》《中國企業家》《重慶社會科學》,等等。《經濟學家》1997年1期發表的《變革時期的中國經濟學——社會報刊文獻統計分析》一文,對中國經濟學家自1979—1995年的論文發表狀況進行了分析。根據分析,我在這一時期的高產經濟學家中排名為第四,在這一時期的高摘用率經濟學家中排名為第八。因此,中國人民大學的12年,是我人生中最為重要的12年。人大給了我很大的榮譽:1988年,也就是博士剛畢業的第二年,破格提拔為副教授;三年之后,也就是1991年,又破格提拔為教授;同時在人大期間,獲得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中國圖書一等獎等全國性大獎,并被評為有特殊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因此,在人大繁忙但卻心情舒暢的12年,將永遠值得懷念。

在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的3年。我是1996年6月正式調入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的,但我實際上在1996年年初就開始進入工作狀態了,所以如果從1996年年初算起,到1998年12月我因為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正式撤銷而離開,我在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實際上工作了3年時間。我在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任科研所所長,該所是一個擁有幾十個研究人員的強大研究機構,因而這段時間我不僅自己作研究,而且主要從事科研領導工作。根據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工作的需要,在這3年中我所領導的科研所的研究重點主要在于三大問題:關于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問題、關于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問題、關于資產重組和資本經營問題。有關這三大問題的研究成果都先后陸續出版,對當時相關的經濟政策的制定及理論研究,都有很大的影響。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科研所在當時的政府研究機構中,是較有影響的一個研究所。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的3年,使我對于國有經濟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等問題,從實踐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因而是對我的學術生涯有著重要影響的3年。

進入清華后的歲月。我實際上是1999年1月正式進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作的,到我寫這本書的2018年,在清華已度過了19年。清華大學成為我工作時間最長的單位。我調入清華的時候,曾希望不要讓我再擔任任何行政職務,同時也別再過多地約束我,我校外的事情比較多。學院很體諒我。除了擔任過8年的戰略系主任及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這類業務性職位外,確實沒有讓我參與行政方面的工作,同時也沒有限制我在校外的活動。我很感激學院。我在清華的教學工作分兩類:一類是學位教育,主要給研究生及各類MBA包括EMBA上課,主要開設了兩門課,一門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主要分析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歷史進程和理論創新,涉及市場經濟改革、財產制度改革、宏觀經濟體制改革等內容;另一門是“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相當于企業經濟學的內容,涉及企業制度問題、企業戰略問題、企業文化問題、企業定位問題、企業哲學問題等。另一類是非學位教育,即對企業界及政府界進行非學位的非系統性經濟學教育,在這類教育形式中我重點分析了中國改革及發展中的熱點問題,例如,1999年講授如何啟動中國經濟問題,2003年講授如何防止經濟過熱問題,2006年講授關于流動性過剩問題,2008年講授如何保增長的問題,2013年講中國經濟新常態,2017年講防范金融風險問題,等等。根據研究為教學服務的原則,我在清華的研究工作也就基本上按照上述的教學需要而進行,完成了有關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幾本專著,以及企業經濟學的有關專著,并對不同時期的改革與發展的熱點問題,形成了自己相關的研究成果,大都發表在有關刊物上。在非學位教育中,因為學員大部分來自企業經營的第一線,因而經常會有新的問題提出,這對我的研究工作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我的基本做法是先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到課堂上同學員討論,在討論中加以深化和提升,成熟之后才拿去發表。因而,將不成熟的東西與學員共同討論,而將成熟的東西在雜志上發表,成了我研究工作的重要特點。教學相長是推動科研與教學工作的重要舉措,我們不能總將自己放在比學生“英明”的位子上,而是要注重傾聽來自一線的聲音,不斷推動自身的學術提升。進入清華之后,既是我一生中教學工作做得最多的時期,也是我的研究成果發表最多的時期。我想,在有生之年,還應該能再為中國的改革做點事吧!當然,這里要感謝學院歷任領導與同人們的幫助,給了我不少榮譽,例如實行責任教授制度時評我為責任教授,實行講席教授制度時評我為“同方講席教授”,而且有幸獲得了清華大獎——“良師益友獎”,我確實很感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巩县| 双辽市| 青海省| 淄博市| 铜鼓县| 甘南县| 游戏| 大理市| 来宾市| 喜德县| 老河口市| 新绛县| 巫溪县| 南陵县| 宁晋县| 高要市| 新沂市| 板桥市| 华安县| 鹤山市| 同德县| 宝山区| 洛川县| 海淀区| 安达市| 普定县| 宁强县| 根河市| 稻城县| 米林县| 阜城县| 靖江市| 亳州市| 金山区| 临夏县| 奈曼旗| 塔城市| 通辽市| 蒲城县| 措勤县|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