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傳統家具大典·民族卷
- 張福昌
- 1018字
- 2021-03-26 13:04:18
2.3 蒙古族傳統家具的用材
蒙古族傳統家具通常以木材為主材,主要在中國北方大、小興安嶺或當地常見的樹種中取材,如松木、樺木、榆木、椴木、柞木、柳木、楊木等。有的家具也會輔以樹皮、金屬、動物皮毛及筋等材料制作。
1.家具用材——喬木材
1)落葉松
落葉松是內蒙古占地面積最大、蓄積量最多的樹種,材色較深,呈黃褐色,木材紋理通直,干縮幅度大。不夠干燥的落葉松非常容易變形與開裂。落葉松木材加工性能不好,但是由于硬度大,通常用于建筑,也適于制作家具的框架、腿、立柱等。
2)樟子松
樟子松是內蒙古優勢樹種之一,木材紋理通直,輕軟,有松脂氣味,橫切面有光澤。樟子松木材缺陷較少,力學強度較大,干燥性能好,耐久性強,易加工,適于建筑結構用材,由于不易變形的特征常用來制作門窗、家具框架。目前樟子松在大興安嶺的蓄積量已不及20世紀四五十年代。
3)柞木
柞樹在大、小興安嶺均有分布,但是小興安嶺長勢較好。柞木紋理或直或斜,有光澤,干燥困難,易翹曲和開裂,耐水性能好但不耐腐蝕,不易鋸解和切削。干材經車旋和刨削后切面光滑、耐磨。由于紋理漂亮,多見于家具面板、鑲板等處。
4)白樺
白樺樹是內蒙古地區常見樹種之一,其力學強度大,有彈性,自然干燥速度慢,干燥時易開裂變形,吸濕性大,加工性能良好,易于旋切,刨面光滑,多用于家具的面或框架。
5)水曲柳
水曲柳分布于小興安嶺地區,其紋理直,花紋美觀,有光澤,不易干燥,易于翹曲開裂,較耐腐、耐水,材堅韌,抗彎性能良好,機械加工性能好,耐磨損,切面光滑,油漆和膠接性能良好,適于家具、地板等。由于紋理美觀,是非常受青睞的家具用材之一。
6)椴木
椴樹分布于大、小興安嶺,但是小興安嶺成材率高。椴木木紋細,不易開裂,材質硬度適中,易加工,韌性強。由于硬度適中,它也常用于制作家具的雕刻件。
2.家具輔助材料
畜牧業不僅為草原游牧民提供日常肉食與奶食,同時也在穿衣、居住、出行等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動物的皮、毛可以制衣、制氈毯,筋可以用于縫制。牧民也總結出了豐富的熟皮、搟氈經驗,因此蒙古族傳統家具常用皮件完成把手、拼板等功能件。
內蒙古有豐富的樺樹資源。在內蒙古有使用樺樹皮的悠久歷史,例如使用樺樹皮制作桶、盒、匣等用具。生長旺盛的灌木、喬木的枝條也可以制作家具。例如,圖2.3.1所示的柳編盒,是將柳條去皮分割成片,然后編制而成的。圖2.3.2所示的柳條凳,無釘子及膠粘,由4根柳條相互圍合,在頂面插一張板即成為座面。

圖2.3.1 柳編盒[5]

圖2.3.2 柳條凳(張欣宏攝于呼倫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