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的專業法學教育(修訂版)
- 何美歡
- 1452字
- 2021-03-19 17:59:09
※ 附錄
布盧母分類學(Bloom's Taxonomy)
布盧母第1層——知識:“[知識]……是指記得特定或一般的事物,記得方法或程序,記得模式、結構和環境。”
這一層涉及以下的知識:特別物、術語、特別事實、處理特別物的方法、慣例、趨勢及順序、分類、標準、方法、有關領域的普遍及抽象的東西、原則、理論和結構。
布盧母的第2層——理解:“[理解]表示了解的最低層次,它是指了解的一種,即該人知道被告知的是什么,也可以使用被告知的材料或概念,雖然不一定能將該概念或材料與其他東西聯系起來或完全了解它。”
布盧母將理解分為翻譯、闡釋,及外推。翻譯是指以改變的形式保留原來訊息的內容的能力,如釋義(paraphrasing)。闡釋是指認定并解釋某解釋某訊息在任何概括層次的意思的能力,外推是指認定既定資料的隱含訊息、后果、推斷結果、影響等。
布盧母第3層——適用:“[適用]是指將某一抽象的東西應用于特定且具體的情況。抽象的東西可以用一般概念、程序規則、一般化方法等形式表現,也可以是從記憶中找出并適用的技術性原則、概念、理念、理論。”
適用的例子是將在其他論文中使用的科學術語或概念用到標的論文所討論的現象上。布盧母將理解與適用這樣區別開來:“理解一類的問題要求學生認識某個抽象的東西,認識程度是他能按照要正確地展示其適用。”但是,適用的“要求更進一步。當學生面對一個新問題時,他無須提示就會適用適當的抽象東西,即他沒有被告知哪個抽象的東西是正確的或者如何在該種情況下應用它。”
布盧母第4層——分析:“[分析]是將某一訊息分細分到它的組成成分,直到有關概念的相對等級被弄清楚,或者明示的概念之間的關系被明確。這些分析是為了澄清訊息,展示該訊息是如何組織的,如何將其影響,其基礎及安排傳遽的。”
布盧母將分析分為三類:成分分析、關系分析、組織原則分析。成分分析是指認定未言的假定及該訊息的內容的功能,也包括將該訊息的內容細分,例如,區分事實與定理;區分事實與規范性陳述;區分結論與理由。關系分析是指“在該訊息的成份之間認定并查看其聯系及互動的能力”,例如,將因果關系與其他順序關系區分的能力,“認定論證的邏輯錯誤的能力”。組織原則是指“將該訊息聯系在一起的組織、系統性安排、結構。這包括‘明示’與‘默示’結構,又包括使該訊息成為一個單位的基礎、必然安排以及其它例行方法”。分析組織原則的例子有,從作品中察覺到作者的目的、觀點、思想和感情特征。
布盧母第5層——歸納:“[歸納]是指將不同成分或部分放在一起形成一體。這涉及將片斷、部分、成分組織組合起來,構成一個以前并不清楚的圖案或結構。”
布盧母將歸納分為三類:獨特訊息的制造、計劃或一套運作的規則的制定、一套抽象關系的派生。制造獨特訊息是指“制定作者或講者嘗試向他人傳遽概念、感情、經驗的訊息”。制定計劃或一套運作的規則是指“制定工作計劃或者營運計劃,該計劃應該滿足交給學生完成的任務或他本人發現的任務的要求”。派生抽象關系是指“形成一套抽象關系,或用于某些資訊或現象的分類或解釋,或者是指從一套基本的定理或符號式代表推斷出定理及關系”。
布盧母第6層——評價:“[評價]是指關于材料及方法對某些目的的價值判斷。[判斷包括]對該材料和方法在量和質方面是否能滿足[內部或外部]準則的判斷。”
判斷可以本著內部或外部準則進行。以內部準則判斷的能力的例子有(1)“從作者對陳述的精確性、文件證據、證據等的關注衡量報告中的事實報導的準確性的能力”,及(2)“在論證中找出邏輯錯誤的能力”。以外部準則判斷是指認定及衡量另類選擇涉及的價值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