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活在大唐
  • 侯悅
  • 3707字
  • 2020-04-13 16:59:37

不當習俗盲,說話找竅門兒——稱謂俚語

如果你在長安迷路,怎樣才能成功地叫住一個人,向他或她問路呢?遇見你在大唐結交的小伙伴兒,害怕直呼其名顯得不禮貌怎么辦?影視作品里讓我們記住的“娘子”“相公”的叫法,在唐朝是不是也通用呢?

要想在大唐生活,首先要學會唐朝人習慣的那一套稱呼方式,千萬不能想當然地隨口冒出個“公子”“小姐”這樣的稱呼,雖然這樣的叫法比“先生”“女士”復古多了,但唐朝百姓聽不懂,再復古、再時髦也沒用!大唐在你心中也許親切無比,但畢竟年代久遠,要想效仿唐朝人的風格,不讓大唐百姓覺得你是個怪人,就要在稱謂這一關上下功夫,仔細學一學唐朝最流行的稱呼方法。

走進皇宮,玉環為何喚玄宗“三郎”

自古皇宮規矩多,可以說是“稱呼弄不對,治你大不敬之罪”。既然是這樣,為何楊玉環叫玄宗“三郎”?難道長得漂亮就可以任性嗎?事實上,不單是玉環,與玄宗關系密切的人都這么稱呼他。但如果你見到皇帝,你們彼此并不熟悉,這時候該怎么辦呢?學學《西游記》里的玄奘,稱“陛下”是個不錯的選擇。

你聽到“圣人”第一反應會是孔孟,聽到“主上”會感覺自己身在三國,但這些也都是大唐人民對皇帝的常用稱呼。你要注意的是,“皇上”和“萬歲”千萬別掛在嘴邊,這兩種稱呼雖然現在很流行,聽起來似乎比“陛下”還順耳,但在唐朝,這兩個詞前者是書面用語,后者是一種表達對皇帝贊頌的呼喊口號,雖然很氣派,但是在朝堂之上并不適宜。

既然進了皇宮,免不了碰上從皇帝辦公室出來的官員,比如房玄齡和杜如晦一起從太宗辦公室回來,多少人想要與這兩位人物攀談,該怎么稱呼才顯得禮貌有深度呢?你可以和和氣氣地叫一聲:“兩位相公。”別誤會,在唐朝能被稱作“相公”的只有宰相,所以拋掉你腦中原本的概念吧!那宰相的兒子該怎么稱呼呢?很簡單,叫“公子”。正如“相公”指的是宰相,“公子”說的就是“相公”家的兒子。

那除了“房謀杜斷”,其他官員是不是也應該這么稱呼呢?這里要重點說一下,其他的官員是不能被稱為“相公”的,也不能稱他們為“大人”。雖然“大人”一詞常常出現在各類影視作品和小說里,但唐朝人心目中的“大人”,指的是自家的長輩——這兩個字等同于現代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能隨便亂叫嗎?顯然是不能的。

那不能叫“大人”也總不能說“你好”吧?別急,白居易有辦法。白居易和元稹是兩位同朝為官的好友,兩人關系要好,經常會給對方寫一些東西,就像現在的文藝青年,會把自己的小作品拿給另一個要好的文藝青年看一樣。而這兩個人的交流方式更傳統、更有深度。

白居易寫了文章想拿給元稹看,元稹在家中排行老九,因此白居易稱其為元九,當然不能像今天一樣,在微博上“@”他,那怎么辦呢?他直接把文章標題寫成了《與元九書》。所以說,如果你碰見的官員是你的小伙伴,直接稱呼他的姓氏和家中排行就行了,這樣的叫法很普遍。因為唐朝是一個重視排行的朝代,無論是宮廷、官場還是尋常百姓家中,他們的慣用稱謂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他們在家中的排行,略微復古一些的叫法就是“行第”。

《房玄齡像》·明·無款

《廢甘泉游帖》(局部)·唐·李世民

⊙此帖處在《淳化閣帖》第一卷。是唐太宗李世民寫給太子李治的一封書信。其中有這樣的文字:“省書潛然,益增感念,善自將愛。遣此。不多。哥哥敕。”太宗書信中的“哥哥”指的就是父親。

回到家中,“兄”和“哥哥”不能混淆

唐朝人的家庭美滿和睦,父母子女歡聚一堂,其樂融融。那夫妻之間怎么稱呼對方呢?既然“相公”是宰相的稱呼,那“娘子”總可以吧?萬萬不可!因為在唐朝,滿大街的女子你都可以叫一聲“娘子”,年紀不大的則叫“小娘子”。此時叫你夫人為“娘子”的話,她會覺得你不夠愛她,因為在你心里,枕邊的女子和街上走的女子沒什么兩樣兒。所以,她為了報復你,會對你喚一聲“郎”或“郎君”。別急著高興,因為但凡是個少年,都可以被稱為“郎君”。

想要和自家夫人保留獨特的稱呼,就像今天比較國際范兒的“達令”和“哈尼”一樣時尚、洋氣、有深度時,一句簡單的“老公”“老婆”便可以輕松做到。不要感到差異,因為這兩個詞是唐朝首創,絕對是百分百的新鮮。

“老公”和“老婆”的叫法,可能讓你覺得唐朝人的習俗很接近現代人,但凡事不能想當然,否則也會鬧笑話。比如“哥哥”這個詞,在唐朝人眼里,就和現代人理解的不一樣。很多有關于唐朝的影視作品里,并不會用到“哥哥”這個詞,但活在大唐的人們卻在使用它。在唐朝,“哥”可以用來指父親,當然,上面說的“大人”也是稱呼父親的一種叫法,“父親”這個詞本身,也可以用。而你心目中的那個比你年紀稍長的哥哥,則要稱作“兄”。

初唐名相

房玄齡與杜如晦并稱“初唐名相”,是唐太宗李世民基業草創時期的主要大臣。李建成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也多次提及“秦王府中所可憚者,唯杜如晦與房玄齡耳”。房、杜二人深得李世民信任,多方籌謀,為日后“貞觀之治”局面的開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房玄齡(579—648),名喬,字玄齡,后人多以字稱呼他,齊州臨淄(今屬山東臨淄)人。杜如晦(585—630),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西南)人。

唐朝還沒有計劃生育政策,一家可能有很多個孩子,弟弟見到哥哥,要稱“兄”,如果見到三哥,就稱“三兄”,覺得不順口,可以叫“阿兄”。哥哥們見到弟弟,要稱“郎”,同樣也可以稱為“阿郎”。

分清楚了“哥”和“兄”的關系還不夠,母親是家庭中的重要角色,母親的稱呼同樣需要注意。平常的時候,母親的叫法有現代人熟知的“娘”和“阿娘”,還有“娘娘”。這里的“娘娘”與皇宮中的貴妃娘娘,以及遠在瑤池的王母娘娘相差甚遠。但如果你在外面闖禍了,這時候可要正經嚴肅、恭恭敬敬地叫一聲“母親”。

當然,家里的這些稱呼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其實,唐朝人的生活情趣并不比現代人少,每家對自家人的稱呼也千變萬化,如果你實在不知道怎樣稱呼家里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那就多聽聽,記住兄弟姐妹的排行,總會聽出規律的。

出門會朋友,學學文化人怎么說

大唐是個友好的國度,僅從詩文里,就可以挑出一對兒又一對兒小伙伴。元稹和白居易是好友,白居易和劉禹錫是好友,杜甫和李白是好友,韓愈和孟郊是好友,真是不勝枚舉。如果這些人生在同一個年代又都有現代聊天平臺的話,他們可能會互相“點贊”,唐詩也可能會向著更高水平發展。但如果他們聚在一起聊詩歌、聊文章、聊官場、聊人生,開口要怎么稱呼對方呢?上面提到白居易稱呼元稹為“元九”,而說到大唐的文化名人,怎能忘了“李杜”呢?

《帝鑒圖說》之唐玄宗聽諫散鳥·明·無款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帝鑒圖說》一書中有多篇是關于唐玄宗的。玄宗為睿宗李旦第三子,史籍曾經記載,睿宗經常會以“三郎”稱呼玄宗。

杜甫和李白兩個人經常交流,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吃,一起旅行一起唱歌,可以位列“大唐文壇十大杰出好朋友”榜首。是朋友,就寫詩給你讀。李白,字太白,李白在家中排行十二,所以杜甫有時候會在詩的標題處標明“李十二白”,算是“@”李白的意思,這樣的稱呼用的正是姓氏后面加排行和名的方法。

朋友也分很多種,上面說的元稹和白居易、杜甫和李白都是非常好的朋友,但生活中也少不了幾個點頭之交,這樣的朋友怎么稱呼比較得體呢?簡單地說,可以參照古龍小說《蕭十一郎》,古龍先生描寫的雖說是江湖,但蕭十一郎這樣的稱呼在大唐確實存在,并且被廣泛使用。

如果碰上認識的女子怎么辦呢?想想舞劍的公孫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唐朝百姓管相熟的男子叫“郎”,認識的女子稱一聲“娘”,然后前面依次加上他們的排行和姓氏。大唐人口眾多,許多人的名字也許在他或她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被遺忘了。當他們出現在唐朝人的視野范圍內的時候,他們往往被稱作“張五郎”或者“李四娘”等。

那唐朝老百姓平時怎么稱呼自己呢?在這一點上,大唐還是男女有別的。女子一般自稱“兒”,男子一般自稱“某”,無論遇到的是陌生人還是朋友,或者是官員,老百姓都可以在聊天的時候這樣自稱。如果你被問到“你幸福嗎”的時候,你應該這樣回答:“某(兒)很幸福!”

總的來說,唐朝的稱謂俚語,有的和現代相差無幾,比如“老公”“老婆”,有的卻和現代相去甚遠,比如“娘子”“相公”。習俗這種東西,你說對了沒有獎勵,但說錯了可能會被當成“笑柄”。即使身在大唐,也不能一味要求復古,不能對從唐朝流傳下來的現代稱謂進行全盤否定,要從唐朝人口中了解真正的大唐氣象,從簡單的稱謂上學習唐朝的平等精神,讀出唐朝街頭巷尾中蘊藏的文化態度。所以,要想更接大唐的地氣兒,首先要弄明白大唐人民說話的習慣,找到稱謂里的小竅門兒。


風俗

唐朝沿襲漢魏六朝以來的風俗,宮里宮外對皇帝的稱呼更多了。

“大家”這一稱呼起源較早,東漢蔡邕就說,對皇帝,“親近侍從稱曰大家,百官小吏稱曰天家”。當初武則天要殺王皇后,王皇后說:“愿大家萬歲,昭儀長承恩澤,死是吾分也。”這兒的“大家”是指唐高宗李治。皇帝以天下為宅,四海為家,故曰“宅家”。唐昭宗時宦官劉季述帶甲士迫害皇帝,皇后說:“軍容勿驚宅家。”因為“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之語,所以皇帝稱“官家”,也有的說是西漢“縣官”和東漢“國家”的并稱。也是唐昭宗時,朱全忠命人去挾持唐昭宗,說:“汝速至陜,即日促官家發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明县| 牙克石市| 长春市| 宜春市| 襄汾县| 太和县| 吉水县| 监利县| 灵武市| 九龙县| 英超| 芒康县| 宾阳县| 高唐县| 琼结县| 三河市| 通化市| 石泉县| 桃江县| 朝阳区| 沈阳市| 铜梁县| 阳新县| 汉沽区| 陇西县| 昆明市| 九台市| 巨野县| 盘山县| 阜康市| 六盘水市| 灵武市| 吉安县| 瑞昌市| 历史| 四会市| 沭阳县| 陇南市| 新宾| 泗水县|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