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之行水
這是大正十五年( 1926)左右的事。當時在大津市的商品展廳里有一次大津繪[2]的展會,我記得也送去了近十幅畫作。這次展會上所收 集的大津畫作的數量是史上最多的。
其中不乏各色名作,特別是渡邊霞亭氏所藏《鬼之行水》,讓人無法忘卻。上段畫的是云,云身上裹了一件虎皮兜襠布,其下是一只裸身 的赤鬼,以一腳踩進澡桶的姿勢站立著。若是中期的一枚版,倒還并不珍奇,時有所見。可這種初期的長版,僅此一幅,別無所見。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更何況其畫技精湛、色調鮮明,線條的運籌也出類拔萃,而且保存完好,是名副其實的絕佳品。我懇請對其照了張相 ,心中很是戀戀不舍。但這畢竟是他人的藏品,難以用錢買到。
兩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了霞亭老先生的訃告。我對老先生所知不多,卻也知道確實是位風雅的人物。他的收藏品中,除了大 津繪,還有很多極有趣的物什。訃告之后沒過幾個月,報紙上便登出了其收藏品將在大阪出售的消息。而那幅令人難忘的《鬼之行水》也 必定會在其中。所以我問明了時間地點,便從當時京都的居所出發前往會場。果然,在各色各樣的畫軸之中,出現了那一幅的身影。我終 于抓住了投標的機會,怎么都想把畫拿到手。對大津繪我本就十分喜歡,還想著什么時候為這些民俗畫寫上一章,若與這種逸品失之交臂 就太遺憾了。
然而世間對大津繪的評價,年年水漲船高。就算在當時,初期版也并不便宜。對這樣手頭并不寬裕的我來說,是熱情戰勝了一切。我大膽 地決定投標,上限 300日元[3],錢無論如何都可以想辦法湊齊。就當時物價水平來說,大抵是無人肯為一幅大津繪付如此高價,我認為是 志在必得。但投了標畢竟還不能完全放寬心,我只能在京都等候來自大阪的消息。
那時其實還有其他三四種想投標購買的,但最終還是決定全力押在《鬼之行水》這一幅上,其他就只試了試另一幅《塔》,因為這一幅或 許比較容易入手。
然而也不知究竟為何,數日之后仍然全無消息。我很是擔心,終于沉不住氣了,于是寫了一封信去催問。難道是我投標失敗?那么些錢竟 都不夠?之后十日左右,寄來了一包掛號郵件,其形狀大小明顯是大津繪,只是包裹僅有一個。欣喜與不安夾雜著,打開時心里惴惴的, 只希望是《鬼之行水》就好。
但最后終究是讓我失望了,是《塔》的那幅。這自然也是珍品,我應當高興才對,可無奈有一股深切的遺憾怎么都揮之不去。慘敗!我投 標經驗甚少,所以這失敗的滋味更是苦澀。后來我才得知,我的競爭者是大津繪的收藏名家山村耕花氏。
在山村氏的收藏里,這《鬼之行水》也是別具一格的。數年后我曾得到先生允諾,在民藝館將其展出,而且還將其收錄在了著述《初期大 津繪》里。對這一幅我就是如此的中意。
光陰荏苒,昭和十五年( 1940)山村氏突然離世,還完全不到該走的年紀。正如大家所熟知,他是畫家也是收藏家,所藏品涉及方方面 面極為豐富。我曾兩度前往品川拜訪,一次是為了漆器,一次是為了紅型 [4]染,希望能在民藝館展出。山村氏也曾兩三次光臨鄙舍。在 他逝世后,大概是家庭原因吧,他的藏品遭遇了被拍賣的命運。想到他這一生所耗費的熱情與努力,一朝便化為虛無,實在甚為痛心。他 的美術俱樂部里那一間間大敞房,都曾讓人感覺促狹,可見藏品之豐富。這次拍賣自然也有好多大津繪,引人矚目的還是要屬《鬼之行水 》、《五人男》與其他一兩幅。曾經失之交臂的機會再度來臨。如今已是十五年之后了。
但這次是有名的收藏品拍賣,競爭者只會更多,比上次還要棘手。所以其預期價格大抵是我所承受不起的,遠超迄今為止的報價。我陷入 了沉思中,好不容易等到這樣一個機會,若是再度與之失之交臂,今后怕是再也無緣了,到底要怎樣才能擁有?
如果我自己力量不夠,那就只能借助于他人之力了。于是我與浜田商量了一下,決意請求大原老先生出資將其買入,今后再轉托給民藝館 ,或者寄贈民藝館。極為幸運的是,此事得到了大原老先生允諾。我自是感激不盡。
不過競爭者相當多,要贏絕非易事。世間已經對大津繪評價甚高了。投標價格已經飆升到了千元之上。即便如此還是沒有任何絕對的把握 。我再次惴惴不安地等待開標之日。
這次幸好命運之神站在了我們這一邊,終于戰勝了其他投標者。除了《鬼之行水》這幅外,另外投標的兩幅也順利到手,包括《五人男》 、《鬼彈三味線》。就這樣,在心底里念叨了好多年的珍品終于跟我有緣一線牽了。
昭和十七年( 1942)正月,大原孫三郎老先生長眠于故鄉倉敷。老先生是我們民藝館的大恩人,他也是一位收藏家,正如世間所知,其 中多數均是國寶級藏品。其后不久,嗣子總一郎先生爽快應承下來,把三幅大津繪轉贈給了民藝館。這一路走來崎嶇跌宕,讓人實在難以 忘懷。那時的欣喜至今還記憶猶新。我好好地將其裝幀了一番,重新裱上,跟其他大津繪一起陳列一室。而后,為渡邊霞亭、山村耕花、 大原孫三郎三位祈禱了冥福。從第一眼見到《鬼之行水》,到如今已十有八年。
以上便是《鬼之行水》的故事。在我的收藏品里,大津繪耗費了我不少心血,大都是收藏的初期作品。中期也有一些讓人不舍的,但較之 初期卻是遠非所及了。
因年代久遠,大津繪本來殘存的就極少,就算收藏了所有在世之物,大約也不過一百幅或一百五十幅左右罷了。這些原本都是極為便宜的 民俗畫,所以世人并不愛惜,殘存的便少了。有的僅知題材卻無畫,或者僅有一幅畫卻無人識得。更何況是初期作品,收藏就更為困難了 ,只能寄希望于偶然發現。
就我所見,初期的大津繪之美,足以得到更高的評價。同時代的浮世繪那般惹人注目,而大津繪卻不受人待見,也是因為殘存甚少,而且 評價滯后的原因。所幸并未流往海外。波士頓美術館里藏有多數極好的浮世繪,卻找不到一幅初期的大津繪。
就大津繪的收藏來說,山村耕花與我的同學三浦直介兩人所藏曾經最為優秀,可惜如今都四散開去了。最近米浪莊弌氏對此很是熱心,就 個人來看已算是第一了。而初期作品,現今應該是我所收藏的質量最為上乘,數量也算最多。我把收藏品全都贈與了民藝館,此后還收藏 過一些,增加了館內品種。如今這些都顯得彌足珍貴,大都是絕品,無疑會提高日本民俗畫的聲譽。最近我也對此作了一些研究,在鄙人著述選集第十卷里寫了一篇《大津繪》。
(另外,大概是因為這里所說的《鬼之行水》評價水漲船高,竟有一模一樣的贗品出現。后來我曾在拍賣會上見其掛于墻上。)
[1]一種沐浴方式,特指用桶或盆盛水沐浴。
[2]大津繪:是滋賀縣大津市所產的民俗畫,從江戶時代初期便很知名。多以神佛、人物、動物為主題,畫風幽默。
[3]日元:據日本銀行物價指數換算, 1926年左右的 1日元相當于現在的 574日元。
[4]紅型:沖繩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染色技法之一。指各種顏色,“紅”“型”指各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