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里到外說健康:昭光大眾健康直通車
- 洪昭光
- 1543字
- 2019-12-10 14:20:31
“速食生活”的典型特征
速食生活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呢?我們中年朋友在速食中有什么好的收獲嗎?我們來看看速食生活的寫照,一般情況下,速食生活體現在以下六種活動當中:
吃飯
還記得上次有人提醒你“細嚼慢咽”是什么時候嗎?
沒有人會主動放棄吃飯——減肥和厭食癥患者除外。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你在用餐時間里真正的吃飯時間正變得越來越少。速食是證明之一。“純吃飯”(僅僅為吃飯而吃飯,不包括任何社交內容)這個名詞的出現也是證明之一。
睡眠
迷戀速食生活的人寧愿相信“睡覺就是浪費時間”。
我見過幾個做網站的朋友,他們把自己的計算機保護屏幕設定為這樣兩行字:“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會長眠。”他們說這是“自我解嘲”,也是“自我安慰”,因為他們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2個小時以上,甚至更長。
我們居住的城市里出現了越來越多“瞌睡”的人。這并不是說他們很想睡覺,或者精神不好需要睡覺,事實上很可能是——即便是時間閑下來可以睡覺,比如說度假的時候,他們也都會每天只睡6個小時或者更少。
“午睡”正成為一個陌生的概念,“加班”因為太頻繁、太自然也漸漸成為習慣;就算能夠按時上下班的“上班族”,也會因為城市里推崇“夜生活”而“生命不息,玩樂不止”;更別說那些身負重量不同的“重任”的大小老板們了,他們上班要工作,下班要身體,腦子也閑不下來——要應酬,要思考,還要把上班時因為瑣事耽誤的工作趕出來……漸漸地,如果有人說他一天可以睡足10個小時或者8個小時,大家就會用貌似羨慕的奇怪眼光看著他——不是他太聰明,太有效率,可以用別人一半的時間做完所有的事,就是他沒有理想太懶惰,已經和社會脫節了。
行走速度
有朋友去日本訪問,回來后問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回答是:速度。在日本一切按照日程安排進行,從來沒有遲到或延遲的說法,所有工作人員都是一路小跑……習慣了速食生活的人們通常走路一陣風,來無影去無蹤,像練了幾套武功一樣,典型的日本速度。哪怕是散步,很多人也會不自覺地走成“急行軍速度”。
支付習慣
速食族的第四大特征是他們喜歡使用銀行賬號,信用卡。
信用卡遠途匯款真快,比飛機快多了。用信用卡發工資真好,省去好多簽字、填寫表格的時間。
信用卡消費真好,就像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就像錢永遠都花不完——消費得快就逼迫自己去快速賺錢。
用信用卡有無窮無盡的好處,最大的好處就在于——錢來得快也去得快。這就是他們的支付習慣和消費信仰。
閱讀習慣
最近你讀過長篇小說嗎?
這是有人在網站的論壇上提出的一個問題,應答者寥寥。而更多的人反問了一個問題:在線閱讀算嗎?
“在線閱讀”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在網上可以全文下載《大話西游》的全本臺詞并用20分鐘讀完,能因此說你看過《大話西游》嗎?在網上還可以找到幾乎所有當代作家的作品——全文或者節選,算是讀過了嗎?還可以在網上看“網絡小說”,還可以自己動手寫“一本”小說,而上個世紀及以前的小說,尤其是厚厚的一大本甚至幾大本的小說,誰有時間,有精力,有耐心讀呢?
“包裝概念”
倒退三十年,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包裝概念”,別說人沒有,就連東西都沒有。現在不一樣了。速食生活非常重視包裝,上班有職業裝,下班有休閑裝、情侶裝,到野外旅行有旅行裝,正裝、晚裝、家居裝……包里這個“裝”里面還含有“妝”,包含著言談舉止風度氣質如此種種,因為現代人注重這個——印象分。
從這種意義上講,“包裝”是一種語言,或者說代替語言傳達信息的工具——省去了說的麻煩,是不是也是提高了效率呢?如果你現在對自己還沒有“包裝”的概念,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還不夠“快”,還不夠“有效率”呢?
國外很多專家呼吁,長壽要從慢餐開始,而與此同時,一場革命在全球悄然興起,其中,打響“第一槍”的便是慢飲食,慢餐逐漸發展成一種新的“飲食文化”,成為人們健康長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