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領導力十二講
- 宮玉振
- 3056字
- 2019-11-29 12:12:19
五、存其倔強,而去其忿激
官場也好,職場也罷,多出一個朋友,還是多出一個對手,有時其實就是一念之差。無論是官場還是職場,有分歧、有矛盾、有沖突,是很正常的。正確的做法是,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大是大非的問題,就要盡量尋求共同之處,盡量縮小分歧之處。最忌諱的是控制不了情緒,輕易地陷入對抗,如果這樣的話,最后的結局無非是兩敗俱傷。
曾國藩有一個總結:
一經(jīng)焦躁,則心緒少佳,辦事必不能妥善。
在憤怒、情緒化的時候與在平和、冷靜的時候,人會做出十分不同的選擇。人不但用理性和直覺決策,還在用情緒決策。一旦情緒壓倒了理性,是一定會出問題的。因為一時一地的得失,而失去大局的平衡,這是最忌諱的。
曾國藩一生為官,所遇順心事實在不多,煩心事卻處處都有。他的心腹幕僚趙烈文曾說他:“師歷年辛苦,與賊戰(zhàn)者不過十之三四,與世俗文法戰(zhàn)者不啻十之五六?!保鷰П鲬?zhàn),用在與太平軍作戰(zhàn)上的精力,不過三四成;用在處理官場上相互掣肘的精力,不啻要有五六成。)做事之人,總會遇到種種阻礙,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者必須耐下心來,一步步地將問題解決,而不能情緒化,更不能存有太強烈的沖突之心。
同治三年(1864),曾國藩在給曾國荃的信中說:
弟近年于阿兄忿激之時,輒以嘉言勸阻;即弟自發(fā)忿激之際,亦常有發(fā)有收。以此卜弟之德器不可限量,后福亦不可限量。大抵任天下之大事以氣,氣之郁積于中者厚,故倔強之極,不能不流為忿激。以后吾兄弟動氣之時,彼此互相勸誡,存其倔強,而去其忿激,斯可耳。
近年來在我生氣激動的時候,老弟你總是以好言相勸;老弟你自己生氣激動的時候,也常常馬上收斂。由此看來,老弟你的修養(yǎng)與度量是不可限量的,你以后的福分也是不可限量的。大致說來,擔當天下大事,靠的就是一口氣。氣郁積在心中越來越多,所以倔強到了極點,不能不發(fā)展為忿激。以后我們兄弟動氣的時候,彼此要互相勸誡,保持倔強的性格,去掉激憤的情緒,這才是可行的。
一個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取決于一個人的胸懷與修養(yǎng),即所謂的“德器”;而一個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有利于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即所謂的“后福”。做大事之人,尤其要有這樣的胸懷與修養(yǎng)。
柳傳志是中國企業(yè)家中有大智慧的人,他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做企業(yè),要有理想而不理想化?!鳖I導者必須有理想,但領導藝術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尋求和把握好平衡。
聯(lián)想在深圳曾有一家加工廠,從香港地區(qū)進口一些電子元器件,在深圳進行組裝加工,賣到內地,當時的效益還是不錯的。但這些電子元器件經(jīng)過深圳海關時,屢屢遭到有意的刁難。聯(lián)想一氣之下,把這件事捅到了海關總署。用柳傳志后來的話說,聯(lián)想當年還是太年輕。海關總署很快派人來調查這件事,并做出了處理。但是處理完了以后,聯(lián)想?yún)s發(fā)現(xiàn)自己再也沒辦法在深圳做下去了,最后不得不把工廠遷到了惠陽。
聯(lián)想還遇到過一件事。當年聯(lián)想有一個重要的產品叫漢卡,這是聯(lián)想自己研發(fā)出來的,賣得非常好,一年的利潤可以達到70萬元。在今天看來,70萬元是很少的一筆錢,但是對于當年的聯(lián)想來說,這已經(jīng)相當可觀了。但很快稅務、物價、衛(wèi)生、消防等部門都來了。物價局一查,說是定價過高,謀取暴利,違背《價格法》,罰!罰多少呢?100萬元。
柳傳志一聽就急了,說:“我辛辛苦苦一年才掙70萬元,你罰我100萬元,我還怎么做啊?而且這是我們自己研發(fā)出來的東西,你憑什么說我們定價過高?”柳傳志這一急,下面的人就更激動了:沒有這么欺負人的,這件事情一定要掰扯清楚。還有人提出,要找新聞媒體曝光,請媒體和社會來評評理。
大家一急,柳傳志反而冷靜下來了。他心里很清楚,跟某些政府官員打交道,關鍵是要顧全他們的面子。如果傷了他們的面子,他們就會有足夠的辦法傷害你的里子。有理,未必就能走遍天下;理直,有時反而不能氣壯。一定要學會忍耐和妥協(xié)才行。
這一天,柳傳志反復跟自己說一句話:你得知道你是誰,你得知道你是誰。于是他開始找人。找物價局局長,人家根本不見。找副局長,也沒有解決問題。最后由中科院的領導出面,才總算把事情解決了,最終被罰了40萬元。
經(jīng)歷了這些事情以后,柳傳志意識到,在中國做企業(yè),一定要學會妥協(xié)。尤其是聯(lián)想這樣在本質上很強勢的企業(yè),最需要的就是學會妥協(xié)的藝術。所以柳傳志在聯(lián)想并購IBM的個人電腦部門的會議上,給楊元慶團隊提了六個字的要求,前兩個字就是“妥協(xié)”。柳傳志說,兩家企業(yè)都是很強勢的企業(yè),合作一定會發(fā)生沖突,出現(xiàn)矛盾。如果因為控制不了情緒,打了起來,導致合作失敗,沒有人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這時關鍵是要把大局穩(wěn)住,哪怕因此受了委屈,只要維持了大局,就還有機會。所以,妥協(xié)比什么都重要。
楊元慶對柳傳志“妥協(xié)”二字背后的良苦用心非常感激。楊元慶曾說:“如果當初只有我那種年輕氣盛的做法,沒有柳總的那種妥協(xié),聯(lián)想可能就沒有今天了?!绷鴤髦緦τ跅钤獞c的成熟也非常欣慰。柳傳志在接受采訪談到楊元慶時說:“在這三年的過程之中,他已經(jīng)有非常大的進步。突出的優(yōu)點就是學會了否定自己,學會了妥協(xié)。”
柳傳志經(jīng)常給下屬講一個道理:前面有一堵墻,你會怎么做?你非要把這堵墻給砸個洞,你人是過去了,墻也砸壞了。你干嗎非要跟他對抗呢?為什么不沿著墻往前走一走,早晚會找到門的。柳傳志說:你改變不了大環(huán)境,就改變小環(huán)境;如果小環(huán)境也改變不了,就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慢慢等待改變環(huán)境的機會,千萬不要蠻干硬來。
有人對柳傳志的評價是,他忍受了很多常人所根本無法忍受的東西。這是一位妥協(xié)的大師。這個人的智慧在于,知道自己能改變什么,不能改變什么,頑強地去改變那些能改變的東西,同時有足夠的胸懷包容那些不能改變的東西。
天下事就是如此,事情一旦變成對抗,摻進情緒的因素來,再想收場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人們往往會為自己一時的情緒失控而付出慘重的代價。這樣的例子,可謂屢見不鮮。
雀巢中國曾經(jīng)有一款奶粉,一度被發(fā)現(xiàn)含碘量超標。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許多新聞媒體的記者抓住這個問題不放,問了很多刁鉆的問題。其實領導者也要理解媒體,電視需要收視率,網(wǎng)站需要點擊率,報紙需要發(fā)行量,因此媒體記者往往會語不驚人死不休。結果在發(fā)布會上,雀巢中國的外籍公關經(jīng)理顯得非常不冷靜。發(fā)布會期間,他三次把自己的耳機扯下來,拒絕聽記者的問題。最后還來了一句:“這事還沒完嗎?還沒完嗎?我認為這事已經(jīng)完了?!苯Y果所有的媒體都一邊倒地認為,雀巢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企業(yè),由此給雀巢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曾國藩在日記中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古人辦事,掣肘之處,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惡其拂逆而必欲順從,設法以誅鋤異己者,權奸之行徑也。聽其拂逆而動心忍性,委曲求全,且以無敵國外患而亡為慮者,圣賢之用心也。借人之拂逆,以磨礪我之德性,其庶幾乎?
古人辦事,被牽制、遭抵觸的情況多了去了,世世如此,人人難免。憎惡人家的抵觸而一定要人家順從己意,想方設法鏟除與自己作對之人,這是權奸的行徑。聽任別人的抵觸,歷盡困苦而磨煉堅忍的心性,為顧全大局而做出妥協(xié),并且擔心如果沒有了敵國外患就會招致滅亡,這是圣賢的用心。借助別人的抵觸,來磨礪自己的德性,這也許才差不多吧!
在西方管理學中,情緒管理已經(jīng)成為領導者的必修課程?!白龉僖阅蜔榈谝灰x”,情緒化的反應一定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映的是領導者的成熟程度,反映的是領導者修養(yǎng)水平與度量的大小,并最終會決定領導者事業(yè)的成敗。因此,領導者的成熟,就是從有效地控制情緒開始的。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耐”的功夫不斷提升的過程。對于領導者來說,“耐”這個字,是值得用一生去修煉的最基本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