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全譯本導讀(上、下冊)
- 韓立余
- 1069字
- 2019-11-29 11:45:31
附件6-A 與反傾銷和反補貼程序相關的做法
在第6.8條(反傾銷與反補貼稅),締約方承認各方根據《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6條、《反傾銷協定》和《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采取貿易救濟措施的權利,并認為下列做法[81]可以促進貿易救濟程序的透明度和正當程序目標:
(a)一締約方調查機關在收到針對來自另一締約方的進口征收反傾銷或反補貼稅并附有適當文件支持的申請后,應該在不晚于發起調查前7天的時間內,向其他締約方提供其收到調查申請的書面通知。
(b)在調查機關決定對被調查者[82]提供的、與反傾銷稅幅度或反補貼水平計算有關的信息進行現場核查時,調查機關應該迅速將其意圖通知每一被調查者,并且:
(i)至少提前10個工作日,向每一被調查者告知調查機關將要對這些信息進行現場核查的意圖。
(ii)在現場核查前至少5個工作日,向被調查者提供一份文件,指出被調查者在核查期間應該準備回答的問題以及可供審查的支持性文件類型;以及
(iii)在現場核查完成后,并且在對機密信息給予保護的前提下[83],簽發書面報告,描述進行現場核查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核查過程中被調查者提供的信息得到被審查文件的支持的程度。該報告應該提供給所有利害關系方,以便于有充分時間維護其權益。
(c)締約方調查機關應該為每次調查或審查建立一份公開文檔,包括以下內容:
(i)構成調查或審查記錄組成部分的所有非機密文件;以及
(ii)在不披露保密信息的可行范圍內,每一調查或審查記錄中保密信息的非保密摘要。如果無法對每個信息提供非保密摘要,調查機關可以提供整體保密摘要。
調查或審查記錄中所含的所有文件的公開文檔,在調查機關正常工作時間內,可供實際查閱和復制,或者可以通過電子方式下載。[84]
(d)在對從另一締約方的進口采取反傾銷或反補貼措施時,如果締約方調查機關認為對信息請求給予的及時答復并不符合要求,應該通知給予答復的利害關系方其回復存在缺陷的性質,并在完成反傾銷或反補貼措施確立的時間限制內向利害關系方提供救濟機會或解釋該缺陷的機會。如果利害關系方對該缺陷提交進一步信息予以回復,調查機關認為該回復仍不能令其滿意,或者未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回復,并且調查機關對所有或部分原始和后續答復不予考慮,則調查機關應該在其作出的決定或其他書面文件中對不予考慮這些信息的原因給予解釋。
(e)在作出最終決定之前,調查機關應通知所有利害關系方構成是否采取最終措施決定依據的基本事實。在保護機密信息的前提下,調查機關可以使用任何合理手段披露基本事實,包括記錄數據的概要、裁決草稿或初步裁決或者這些報告或裁決的綜合材料,以便利害關系方有機會對基本事實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