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深度拓展學習

◇關鍵詞語解讀

1.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國際無產階級領袖和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ざ鞲袼箘摿⒌乃枷塍w系,是消滅資產私有制的思想,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它是包括科學世界觀、社會歷史發展學說、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建設理論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工人階級政黨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從狹義上講是指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理論和學說的體系。具體地講,是指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哲學的觀點、社會學理論和政治學說。從廣義上講,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而且還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即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科學體系,是無產階級和所有勞動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體現。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它是由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為主要組成部分,內容極為深刻、豐富、嚴整的,博大精深的科學理論體系。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一步做到民族化、具體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使馬克思主義在其每一表現中都帶有中國的特性,帶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一方面是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化對理論的認識并豐富和發展理論的過程。概括地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同時又使中國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并且同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相結合,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3.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它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把中國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而形成的,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適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關于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論、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關于黨的建設的理論、關于國際戰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論、關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等等。

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于上述各個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是黨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系統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實際問題??茖W地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等重大問題,是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防、外交、統一戰線、祖國統一、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新時期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指針。

5.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它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實事求是”一詞,最初出現于東漢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河間獻王傳》,講的是西漢景帝第三子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它原本指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方法,也是中國古代學者治學治史的座右銘。

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和實質,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

6.“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八膫€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我國發展實際,順應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從理解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出發,在深入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戰略舉措。全面深化改革是動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國是法治保障和重要基石,全面從嚴治黨是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證。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實踐成果,是對黨治國理政經驗的科學總結和豐富發展,集中體現了時代和實踐發展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行動綱領。

◇重點問題論述

1.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關系?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之間是一脈相承的關系。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在領導中國人民長期奮斗的各個歷史階段,始終堅持不渝地遵循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來科學發展觀等理論成果,雖然形成于不同的歷史時期,面對著不同的歷史任務,但都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從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出發,它們都致力于探索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道路;從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這一基本原理出發,它們都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奮斗的唯一宗旨;從馬克思主義堅持人類社會必將走向共產主義這一科學社會主義原理出發,它們都堅持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始終堅信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必然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因此,從本質上看,這兩大理論成果在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都毫不動搖地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它們堅持的都是馬克思主義,同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這一點是完全一致、一脈相承的。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之間又是與時俱進的關系。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作為相對獨立的理論形態,有著各自產生的歷史條件、各自的針對性、各自的理論側重點以及各自具有時代特征的內容,但從聯系的角度來看,后來形成的理論則是在前面理論基礎上的新發展。我們必須把它們結合起來、聯系起來進行學習、理解和運用,任何把它們割裂開來或者對立起來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它們之間不僅僅是一脈相承的關系,更是后人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依據不同的時代主題和時代特征,立足于新的社會實踐,不斷發展創新、與時俱進的關系。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基礎是發展著的實踐,新的實踐又需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

不斷發展的時代主題和時代特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不斷提供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嶄新課題和其產生的土壤。毛澤東思想是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在總結我國革命和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20世紀上半葉戰爭與革命的時代主題,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實踐,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后,時代主題向和平與發展轉換,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教訓,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實踐基礎。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變化的背景下,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逐步將第三代領導集體治黨治國治軍的新經驗加以概括和總結而創立出來的。而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既面臨著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嚴峻挑戰。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發展、為什么發展和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特征和實踐要求。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是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首先,這兩大理論成果是有統一的世界觀、方法論貫穿其中的,而實事求是是這兩大理論成果的精髓。其次,它們辯證地統一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實踐中,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最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之間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

2.如何理解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歷盡艱辛獲得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1945年召開的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七大概括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對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予以充分肯定。

1981年,在鄧小平主持下,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做出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做出了科學的、實事求是的評價。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大發展。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認真考察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道路,把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

毛澤東思想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簡單運用,而是在許多領域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數十年的革命實踐證明,有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找到了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找到了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后的大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道路,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艱辛探索,提出了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國防、外交等方面的關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觀點。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人民不僅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而且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

毛澤東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是鴉片戰爭以來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進步潮流同十月革命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進步潮流相交匯中應運而生的。它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更是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這一鮮明特點。

毛澤東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國的,是中華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現和理論上的最高概括。毛澤東思想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從而把我國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從來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支柱,將長期激勵和指導我們前進。

3.如何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鮮明主題?!八膫€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總結我國發展實踐,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探索新實踐的重要成果。

從歷史的發展脈絡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對我們黨治國理政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豐富發展。我們黨在全國執政60多年來,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接力奮斗、不懈探索所積累的治國理政豐富經驗,是我們黨今天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歷史前提。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上,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認識,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帶領人民成功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符合實際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圍繞發展戰略、發展動力、法制建設和黨的建設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不斷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總結我們黨治國理政經驗,擴展理論視野和實踐領域,創造性地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一戰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奮斗目標、深化改革這一發展動力、依法治國這一重要保障、從嚴治黨這一政治保證有機聯系、科學統籌起來,每一個方面都強調“全面”,并注入新的豐富內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確了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總框架、總抓手。這是我們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重大成果,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

從當代中國的現實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集中體現了時代和實踐發展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任何理論都是特定時代和實踐的產物。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贏得這場偉大斗爭的勝利,迫切需要我們黨從戰略層面提出治國理政的大思路、大韜略。

首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了我國發展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仍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具有很多有利的發展條件。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法治國家建設進入新的征程,從嚴治黨進入關鍵階段,“發展起來后”與“欠發展”的各種問題交織疊加,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各種挑戰不斷凸顯。“時”和“勢”總體有利,“艱”和“險”正在增多?!八膫€全面”戰略布局,正是黨中央適應我國發展新要求,站在時代前沿進行的戰略思考、戰略謀劃、戰略部署。

其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愿望期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隨著我國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民群眾對生活的愿景不斷提升。人們期待各項改革全面推進,期盼經濟更有活力,生活更有保障,權益得到更好維護,政府更加高效清廉,社會更加和諧,生態環境更加美好?!八膫€全面”戰略布局,回應了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再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為解決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問題依然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八膫€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不斷解決問題、化解挑戰、攻堅克難的新法寶。

從事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行動綱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斗。擺在當代共產黨人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下去。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對如何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進行了創造性回答,對如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勾畫了清晰的“路線圖”,使我們的前進方向更加明確,發展布局更加科學,戰略舉措更加有效,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時,它也向國際社會宣示了中國的發展方向、發展道路、發展方略,為解決當今世界性難題、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了獨特的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對于推動世界治理思想的變革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4.如何理解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所謂精髓,對于某一理論而言,指的是能使這一理論得以形成和發展并貫穿其始終,同時又體現在這一理論體系各個基本觀點中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各個理論成果,其精髓都是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創立的毛澤東思想,貫穿著實事求是的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黨的建設的理論,以及其他許多方面的理論也都體現了這一精髓。

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實踐觀,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它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最基本的方面。實事求是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發點,就在于:

第一,它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的有機統一。實事求是就是要求人們在客觀事物普遍必然的聯系與發展變化中,去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這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內容上是一致的,形式上更有中國特點。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也是繼承和發展了這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第二,它是毛澤東思想體系的基礎,貫穿于毛澤東思想的各個組成部分之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以實事求是作為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關系的一種根本立場和正確態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實事求是地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問題,堅決反對主觀主義、經驗主義、教條主義,才產生和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各個方面的理論,都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貫穿著實事求是的根本原則。

第三,它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的思想路線,是中國共產黨能夠取得革命和建設勝利的根本保證。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全部實踐反復地證明著:凡是貫徹執行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國革命和建設就勝利發展,反之,就會遭受挫折。

實事求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改革開放以來,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自覺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為改革開放提供了理論指導,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實事求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它貫穿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貫穿于這一理論的各個方面,是這一理論的思想基礎。只有掌握這個理論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只有堅持這個精髓,才能在實踐中正確地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一理論。

實事求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根本立場和方法,它貫穿于整個理論體系之中,是這一理論活的靈魂。

從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和階段來看,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人口眾多的國家,究竟應該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照搬書本不行,照搬外國模式也不行,必須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開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同樣,也只有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導下,才能糾正超越革命發展階段的“左”的思想,從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狀況出發,做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黨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性質、主要矛盾、奮斗目標、指導方針和基本路線的正確認識,無一不是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結果。

從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發展動力來看,沒有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絕不可能沖破傳統體制和陳舊觀念的束縛,不可能提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會認識到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要通過經濟、政治、科技、文化、教育體制的改革,完成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使命;也不會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改革目標。

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和戰略步驟來看,關于和平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步驟等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都離不開實事求是。在祖國統一問題上的“一國兩制”構想,也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結出的豐碩果實。

由此可見,正是由于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才逐漸形成和構筑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整套科學體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這個理論的強大生命力所在。

可以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所取得的理論和實踐的重大成果,都離不開對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的堅持。離開了實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開放的新局面的出現,也就不可能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貫穿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始終的是實事求是。把握這個精髓,就把握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之間的歷史聯系及其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就把握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最本質的東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科技| 湖南省| 体育| 奇台县| 阿坝| 晋州市| 和田县| 儋州市| 昆明市| 旺苍县| 尉氏县| 陵水| 白水县| 绵竹市| 汨罗市| 四平市| 怀宁县| 荣成市| 浦江县| 天水市| 余江县| 阿合奇县| 美姑县| 临汾市| 阳信县| 文化| 铁岭市| 和田县| 闻喜县| 普安县| 龙胜| 安徽省| 黄梅县| 从江县| 梧州市| 富源县| 镇沅| 朔州市| 翼城县| 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