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2015
- 嚴耕
- 1252字
- 2019-12-11 16:01:57
三、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發展速度小幅回落
通過對近年各地生態文明發展速度變化情況的分析,檢驗其是加速、勻速還是減速,有利于探尋生態文明發展態勢,并進而發現影響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驅動因素。
分析顯示,全國整體生態文明發展速度再次回落,但各領域的具體表現有所不同,生態保護與環境改善在加速向好,資源節約的困局略有緩解,排放效應優化作為現階段生態文明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后續形勢不容樂觀,缺乏資源減量增效的協同推進,排放優化將后繼乏力,前路艱難重重(表1-7)。
表1-7 生態文明發展速度變化情況
單位:%


全國加速發展的省份有18個,另外13個地區發展速度減緩。上海、山西、浙江、云南生態文明發展速度增幅分列前四位,均在10%以上。上海、云南各領域發展全面提速;山西污染物排放效應改善,緩解了環境壓力;浙江資源節約化利用推進加快,產生污染的排放效應好轉,環境質量也隨之開始向好。
生態文明發展速度減緩的省份中,山東、寧夏、海南、遼寧波動幅度較大,都超過了10%。這四個省份各領域發展速度幾乎全面回落,資源節約化利用推進受阻,產生的污染物排放量上升,對生態、環境影響效應改善緩慢,導致生態系統壓力上升,環境風險加大,尤其生態文明水平出現退步的地區,急需扭轉繼續下降的頹勢。
各級指標發展速度變化的相關性分析,探尋現階段影響生態文明建設推進速度的影響因素,能夠為有的放矢采取針對性措施,盡快促進中國生態文明水平提升提供參考。
當前,中國生態文明發展速度與各領域的相關程度,表現為環境改善和排放優化最為密切,資源節約次之,生態保護與建設由于工作特殊性,見效時間周期較長,相關度最弱,見表1-8。
表1-8 ECPI與二級指標發展速度變化相關性

事實上,相關程度不高并非表明其不重要,四個領域之間是相互影響,環環相扣的。環境改善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直接體現,不僅需要完善環境治理體系,提升環境綜合治理能力;生態保護與建設也至關重要,畢竟生態系統是基礎,夯實基礎能夠擴充環境容量,為改善環境提供基本支撐和保障;同時,環境改善也離不開污染物排放影響效應的改進,優化排放效應方可減輕環境治理壓力,繼而才可能實現環境質量的提高;當然,排放效應優化與資源的節約合理使用又密切相關,資源利用減量增效將為降低污染物排放立下大功。因此,雖然各地生態文明建設短期內有望在個別領域驅動下快速取得成效,但從長遠來看,生態文明建設要走得更穩、更好,離不開四個方面的齊頭并進。
整體生態文明發展速度變化情況與具體三級指標發展速度變化相關性分析顯示,環境改善領域的地表水體質量、排放優化方面水體污染排放效應優化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效應優化、生態保護中生物多樣性保護、資源節約方面的水資源開發強度與整體生態文明發展速度變化相關性顯著,見表1-9。
表1-9 ECPI與三級指標發展速度變化相關性

這些指標涉及的具體方面,與目前中國整體生態文明發展走勢相對一致,是影響生態文明發展的主要因素。